《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一丁點的後悔嗎?只會懷念不會後悔》 漢武帝只會懷念不會後悔,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漢江山的穩固。 漢武帝與衛子夫的相識完全是一次偶然。 公元前139年,由於發生乾旱,漢武帝外出祭拜先祖,為百姓祈福消災。歸來途中,他臨時決定順道去看望一下許久未見的姐姐,平陽公主。 在平陽侯府上,平陽公主獻上了精挑細選的幾十名美女,希望漢武帝能看上一兩個帶回後宮, 這樣,平陽公主能夠得到不少好處。 奈何,這些美女全都不合漢武帝的胃口。 平陽公主也沒辦法,畢竟這種事情強求不得,她只得讓這些女子退下,又喚來府上的歌姬獻唱助興。 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漢武帝看上了其中一名歌姬。不僅臨幸了她,還將她帶入宮中。 這個歌姬,便是衛子夫。 衛子夫原以為進宮之後能和皇帝過上幸福的生活,然而現實是,在她入宮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再也沒有見過漢武帝。 畢竟,後宮佳麗三千,漢武帝什麼樣的美女沒見過,衛子夫雖然漂亮,但是在後宮也就是普通水平,漢武帝帶她入宮只是一時興起罷了。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清查宮中年老之人,將他們放出宮去。衛子夫意識到,這是自己的一次機會,而且很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機會。 她求見漢武帝,請求將她也放出宮去。 漢武帝這才想起自己當初一時興起帶回宮的女子,想想自己將人家丟在後宮一年多,不聞不問的,漢武帝覺得對不住衛子夫,於是再次臨幸了她。 很顯然,衛子夫是算准日子去找漢武帝的,這次臨幸後,她便懷孕了。也正是因此,她在後宮的地位飛速提升。 衛子夫是開心了,然而有人卻不高興了,此人便是皇後陳阿嬌。 這陳阿嬌是漢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的女兒,身份尊貴,然而她嫁給漢景帝多年,一直無子,這事已經成了陳阿嬌的心病。 因此,當她得知衛子夫懷孕一事,便將其嫉恨上了。 不過陳阿嬌也不笨,她知道衛子夫因為懷孕的緣故,漢武帝派了大批人保護她,如果陳阿膠對衛子夫出手,必定會引火燒身。 於是她打起了衛子夫的弟弟衛青的主意。 陳阿嬌找到自己的母親館陶公主,請她派人將衛青抓起來殺了,好將衛子夫嚇流產。 當時衛青在建章宮做事,突然被一群人抓走,他的同事公孫敖一看,立刻帶人前去解救衛青,最終衛青得以逃脫。 這麼大的動靜,自然瞞不過漢武帝。 漢武帝立刻將衛子夫封為夫人,開始對她恩寵有加。同時大力提拔、賞賜衛青,讓他入朝為官。 這樣,有了漢武帝的庇護,館陶公主母女拿衛子夫姐弟一點辦法也沒有了。 而漢武帝之所以這麼做,倒不是因為他多麼喜歡衛子夫,而是為了扶植衛氏一族對抗館陶公主母女。 漢武帝這是早做打算,避免自己兒子繼位後出現太後、外戚乾政的情況。 可以說,太後、外戚乾政這種事,在西漢初期屢見不鮮。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呂後身上。 漢惠帝時期,呂後專權,大力提拔呂氏族人來對抗劉姓宗室和開國功臣,這也導致了外戚勢力的崛起。 後來還是開國功臣和劉姓宗室聯手,趁著呂後去世,將呂氏一族一網打盡,這朝堂才恢複平靜。 而漢文帝也是借助此事才得以登基稱帝的。 正是因為呂後開了個頭,使得後來的太後們紛紛效仿。 漢景帝時期,竇太後乾政,並在朝中扶植外戚勢力,其代表人物便是竇太後的侄子竇嬰。 與此同時,竇太後還想乾涉皇位繼承。她因為寵愛小兒子梁王劉武,因此希望漢景帝能立其為儲君,等漢景帝去世後,由劉武繼承皇位。 漢景帝便是漢武帝他爹,也就是說,竇太後想搶漢武帝的皇位。 幸虧漢景帝是個有城府的人,有著非凡的手腕,再加上朝臣也反對此事,最終漢武帝才能成功繼位。 不過,等漢武帝繼位後,問題更嚴重了,他發現他頭上不僅有竇太後,還有其生母王太後,王太後也效仿竇太後,扶植自己的外戚勢力。 有兩位太後在,漢武帝什麼事也做不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初連遣散宮中老人的事情,漢武帝都要過問,因為他只能管管這只雞毛蒜皮的小事。 再來看看漢武帝此時的皇後,未來的太後陳阿嬌,漢武帝可以肯定,她以後也會走竇太後和王太後一樣的老路。 然而,皇後沒有大過是不能隨便廢的。於是漢武帝選擇扶植一股勢力來與其對抗,也就是衛子夫一族了。 一來,衛子夫和衛青已經和陳阿嬌結怨,雙方的沖突難以避免。 二來,衛子夫一家出身平民,沒有任何權勢,想要和陳阿嬌鬥,只能依附於漢武帝。 這才是衛子夫得寵的真相,畢竟如果衛子夫真的很有魅力,也就不會被漢武帝冷落一年多了。 此後,漢武帝對衛子夫的寵信一日勝過一日,同時對衛子夫的家人加以重用。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衛青和霍去病了。 公元前130年,漢武帝得到消息,匈奴大軍犯境,目標直指上穀郡。 漢武帝派出四路大軍,分別由李廣、衛青、公孫敖、公孫賀率領。 其中,除了李廣,其餘幾人都是新人。衛青是衛子夫的弟弟,公孫敖和衛青關系莫逆,至於公孫賀,他是衛子夫的姐夫。 很顯然,這一戰漢武帝是想要李廣這個名將帶著衛青等三人好好歷練一下,這是漢武帝扶植衛氏勢力的體現。 而此戰的結果卻出乎很多人的預料,名將李廣無功而返,公孫敖和公孫賀大敗而歸,唯一給漢武帝長臉的卻是衛青。 衛青深入敵境,摧毀了匈奴祭祀的聖地龍城,俘獲匈奴士兵700多人。這是當時漢朝面對匈奴最大的勝利。 衛青憑借此戰功得封關內侯,而他開掛的人生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此後,衛青多次率軍出擊匈奴。 公元前128年,衛青率三萬漢軍,斬殺數千匈奴人。 公元前127年,衛青擊敗匈奴白羊王和樓煩王,俘獲匈奴人數千、牲口百萬。漢朝借此控制了河套地區,在此處設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 公元前124年,衛青率領三萬大軍出征匈奴,成功突襲匈奴右賢王營帳。匈奴右賢王率領幾百人逃脫,漢軍俘獲大批匈奴貴族。 衛青被封為大將軍。 公元前123年,漢朝發動定襄北之戰。衛青率領10萬大軍二度進軍匈奴腹地,殲敵超過兩萬。 在這一戰中,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初上戰場便嶄露頭角。 霍去病率領800騎兵直接脫離大部隊尋找戰功,成功發現並端掉了匈奴的一處營帳。 最後統計,霍去病等人共殲敵2028名,俘獲匈奴貴族若乾,各類物資不計其數,霍去病一戰成名。 此後,漢武帝開始重用霍去病,相比之下,衛青出場的機會則大大減少。 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率領一萬騎兵出擊匈奴,消滅折蘭王、盧侯王所部,殺敵8960人。俘獲無數。 同年夏天,霍去病與公孫敖一同出兵。霍去病深入匈奴腹地,接連擊破數個部落。 此戰,漢軍斬殺敵軍三萬多人,俘獲匈奴貴族59人、匈奴官員63人。 此戰之後,漢朝西北方的匈奴勢力被一掃而空。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動用舉國之兵,發動了漠北之戰。 此次,由衛青和霍去病各率領5萬大軍,又征發和十幾萬人負責後勤,動用的糧草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付出越多回報越大,此戰戰果顯著。 衛青擊敗匈奴單於的主力部隊,殲敵接近2萬,可惜由於負責繞後的李廣迷路,使得匈奴單於成功逃脫。 而霍去病則丟下後勤部隊,率領大軍翻山越河,突襲匈奴的大後方。 遭遇匈奴左賢王部,與之激戰,大勝。斬首七萬多人,俘獲無數。並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也就是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封狼居胥。 此戰過後,匈奴在漠南地區的勢力被連根拔除,漢朝的國勢達到了巔峰。 而漢武帝在此過程中的一系列安排則耐人尋味。 漢武帝先是扶植衛青上位,當衛青屢立戰功,官拜大將軍的時候,已經位極人臣,於是漢武帝轉而扶植霍去病上位,盡可能避免衛青立功。 不過,霍去病比衛青更猛,結果升得更快,到了最後漢武帝只得改變策略,讓衛青和霍去病互相制衡。 此時,衛青是大將軍,霍去病是大司馬兼鏢旗將軍。漢武帝特意下旨,讓鏢旗將軍的地位和大將軍一樣。 令二人制衡的用意顯而易見。 當然,漢武帝也可以找理由打壓二人。但是漢武帝還想將匈奴問題徹底解決,建立遠超歷代皇帝的偉業。 沒了衛青、霍去病,其他將領可沒法實現漢武帝這個夙願,因此漢武帝不僅不能打壓二人,反而要重用他們。 不過,此時禍端已經埋下,因為衛青、霍去病的原因,衛子夫已經取代陳阿嬌,成為了漢武帝新的心腹大患。 衛子夫不僅是皇後,他的兒子劉據被立為太子,而且衛氏子弟大多在朝中任官,更別提依附她的官員不在少數。 衛氏一族已經發展成足以威脅皇權的外戚勢力了,在漢武帝看來,除掉衛子夫及其党羽的重要程度,僅次於消滅匈奴。 當霍去病和衛青先後病逝後,漢武帝便開始謀劃如何除去衛子夫及其勢力。 其實,衛子夫倒沒有表現出任何野心,從始至終她做人做事都謹守本分,那些外戚也是憑著功績升遷上來的。 可惜,對於漢武帝來說,至高無上的君權容不得任何人冒犯,只要有一絲可能性,他就要將威脅除去。 只不過,漢武帝雖然貴為皇帝,但是做事還是要按規矩來,不能肆意妄為。 所以,他在等待機會,一個除去衛氏外戚的機會。 到了公元前92年,漢武帝終於等到機會了。 當時,衛氏外戚在朝中地位最高的是丞相公孫賀。 一日,漢武帝接到一條很奇怪的舉報,身在獄中的陽陵大俠朱世安,揭發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且使用巫蠱詛咒漢武帝。 漢武帝派人徹查此事,結果屬實,公孫賀一脈被直接滅族,陽石公主被處死。 按理說,到這裏此事就該結束了,然而後來衛子夫的女兒諸邑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也被處死。 事實上,此事很可能是漢武帝一手謀劃的。 朱世安是他下旨緝拿的,而且朱世安一介布衣,還在牢中,怎麼可能有能力直達天聽向漢武帝告狀? 很明顯,至少朱世安告狀一事,應該是受漢武帝指使的,也許漢武帝是一次為條件答應赦免朱世安的罪名。 而且處死與此事無關諸邑公主和衛伉更加暴露了漢武帝的意圖,諸邑公主是衛子夫的女兒,而衛伉則繼承了衛青的爵位。 當初,衛青的幾個兒子因為衛青的功績,全都封爵,但是後來衛青去世後,漢武帝找理由把他們的爵位全都收回了。 也就是說,衛伉是衛青一脈唯一有爵位的人,他死後,衛青一脈與平民無異。 事實上,此事之後,衛氏在朝中的主要勢力被漢武帝除去了。 剩下的衛氏族人大多地位低下,至於那些投效衛氏的官員,基本都是騎牆派,一看風向不對,立刻與其劃清界限。 接下來,漢武帝該著手解決衛子夫和太子劉據了。 漢武帝對於這兩人的態度是有所區別的。 太子劉據必須死,因為他和漢武帝的性格完全相反,使得朝中大臣也兩極分化。 一派支持漢武帝以法治國,而另一派則支持太子仁厚待人,讓百姓休養生息。太子劉據已經徹底站在了漢武帝的對立面。 而衛子夫,雖然早已失寵,但是畢竟她和漢武帝朝夕相處十幾年,就算原本沒感情,也培養出親情了。 等除掉劉據後,衛子夫徹底成為孤家寡人,不會威脅皇權了,自然沒有必要殺她。 於是漢武帝以夢中夢見小木人為由,讓江充去徹查巫蠱之事,巫蠱之禍就此開始。 漢武帝到底有沒有夢見小木人,沒人知道。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江充是個酷吏,一旦仁厚的劉據繼位,江充將失勢,所以江充是太子劉據的堅定反對者。 漢武帝讓江充徹查巫蠱之事,且允許其進宮檢查,明擺了就是放任江充對太子劉據不利。 結果,由於江充的咄咄逼人,太子劉據無奈之下起兵反叛,殺了江充。 漢武帝當時正在甘泉宮看戲,結果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他的預料。於是急忙派人率軍平叛。 當時漢武帝的統治穩固,因此叛亂很快便被平息了,太子劉據出逃,漢武帝下旨全國通緝。 雖然史書中提到此後漢武帝多次醒悟、後悔,但是漢武帝並未撤回緝拿劉據的旨意,也沒下旨表示寬恕他的罪過。 很明顯,他只不過是演戲給別人看的罷了,前面已經解釋過了,劉據必須死。 最後,劉據無路可逃,自縊而亡。而抓到劉據的人都封官加爵了。 至於衛子夫,由於幫助劉據起兵,在漢武帝平息叛亂後,便派人收回了代表皇後權力的璽綬。 衛子夫自認為必死無疑,於是選擇了自盡,最後被草草埋葬了。 雖然漢武帝晚年確實有下罪己詔,不過這並非因為對劉據和衛子夫的死後悔了,而是其晚年漢朝國勢日衰,內部不穩,作為皇帝,他總要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吧。 漢武帝到了晚年,立劉弗陵為太子,為了杜絕太後、外戚乾政,他乾脆將劉弗陵的生母鉤戈夫人給賜死。 可見他對太後和外戚是何等的警惕。 最後總結一下,漢武帝和衛子夫之間的感情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深厚,漢武帝寵信衛子夫是出於政治需要。 當衛子夫及其外戚勢力成為皇權的威脅時,漢武帝便會毫不猶豫地將其除去。 漢武帝連培養多年的太子劉據都能狠心除去,自然不會在意衛子夫的死,因此漢武帝不會後悔,最多只會偶爾懷念一下衛子夫罷了,畢竟二人朝夕相處十幾年,親情還是有些的。 可惜漢武帝英明一世,成功杜絕了太後和外戚乾政,卻沒料到他留下的輔政大臣霍光後來卻獨攬大權,對皇權的威脅更加嚴重。 不知道漢武帝知道此事後,會不會後悔呢?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一丁點的後悔嗎?只會懷念不會後悔》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一丁點的後悔嗎?只會懷念不會後悔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