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王稼祥獨子投河自盡,繼母朱仲麗:悲痛欲絕,淚水浸濕枕被》 王稼祥的革命地位與毛周可相提並論,在新中國外交事業及党理論思想豐富發展作出卓越貢獻,主席曾稱他為“對革命是有大功的人”。 一生歷經三次婚姻,從封建大家長包辦,到異國追求自由戀愛,最終與朱仲麗攜手一生相伴到老。 王稼祥僅有的獨子是包辦夫人所生,子承父業的王命先在教育事業上闖蕩一番天地,本有前途大好的未來與美滿家庭,但他的一生卻戛然而止在河流之中。 王稼祥的獨子為什麼要選擇走向絕路?其間發生了什麼? 包辦婚姻“受害者” “反對奴化教育,還我教育主權”聲勢浩大的愛國教育運動在蕪湖各中學內相繼崛起,王稼祥作為主要領導者率先從自己母校聖雅各中學掀起罷考學潮。 怒火中燒的王稼祥帶領一眾學生直沖校長辦公室,在門口高喊口號,強烈要求校方還學生教育主權,取消強制性禮拜教會教育,時值孫中山先生逝世,王稼祥沖破學校規定,毅然決然在廣場上召開追悼大會,發表《三民主義與中國》的演講。 王稼祥一系列的革命舉措沒有換來校方的開誠布公,反而校方利用軍閥勢力以及外籍身份對王稼祥等一眾學子施壓,最終王稼祥被校方除名。 1906年王稼祥出生在安徽宣城小村鎮的商戶家庭,父親王承祖在南陵經營著幾家當鋪與油坊,母親查瑞是典型的封建社會婦女,堅持出嫁從夫一套的綱常禮教,但不影響母親對他的疼愛。 因父親長期在外經商維持家計,督促王稼祥讀書進步的重擔落在母親查瑞身上,她一邊操持家務,侍奉公婆,一邊體貼入微地照料王稼祥的成長。 王稼祥在家中聘請私塾先生進行啟蒙教育,後進入當地村鎮小學就讀,因小學教學資源有限,雖是封建女性的查瑞,瞧見社會局勢的改變,決定將兒子送入教會學校接觸西洋文化。 1924年蕪湖聖雅各中學的錄取通知書讓望子成龍的查瑞喜極而泣,王稼祥憑借優異成績進入該校高中部進修。本以為兒子在外學有所成的查瑞,完全沒想到還未到假期就瞧見站在門外猶豫不決的王稼祥。 蕪湖這座容納八方來客的城市讓王稼祥眼花繚亂,他從未接觸過的新思想新主義滿天橫飛,他不顧校內要求多次傾聽街頭巷尾熱血青年的演講,他將飯錢省下購買諸多進步書籍。 “革命是我的終身追求!我不該被囚困在一隅之地。”如此鴻鵠之志注定王稼祥要追尋革命思想。 可所處的校園環境讓他內心十分壓抑,他渴望革命思想洗禮的靈魂無處安放,他在尋求一條解救自己於奴化之中的出路。 被迫回鄉的王稼祥本想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尋求一絲慰藉,迎來的卻是父母緊縮眉頭的一番怒斥。 “你在學校鼓動學生罷考罷課,還跑去教育局門口請願示威,你讓我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王父因長年在外奔波落下腿疾,他用力地敲打著拐杖一遍遍細數王稼祥在外面犯下的“好事”。 早已年邁兩鬢斑白的二老,最終決定用婚姻拴住王稼祥,讓其顧慮家庭責任而不再做出如此離經叛道之事,心意已決下,深知無力對抗父母的王稼祥被迫接受。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下,王稼祥與母親家族遠房侄女查瑞香結為夫妻。毫無愛情滋味可言的王稼祥在夫人生下獨子王命先病逝後,也決定動身前往上海繼續學習。 在這段封建包辦婚姻中,王稼祥與查瑞香皆是受害者,深知丈夫不愛自己的查瑞香在產後患上嚴重抑鬱症,沒多久就撒手人寰。而王稼祥更是對迎娶的妻子與新生的嬰兒沒有過多的情感,或許這也潛藏了王命先了卻生命的原因吧。 打破“獨身主義” 重回上海校園懷抱的王稼祥,更是心無旁騖地投身革命事業,進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後,他對蘇聯馬克思主義充滿向往與期待。 在迎來上海附中校方的竭力爭取後,王稼祥作為公費留學生被送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就讀,憑借著良好的外語基礎,王稼祥在專業深造上遊刃優餘,後被送入紅色教授學院繼續進修。 或許是包辦婚姻束縛王稼祥許久,從未嘗過情愛的他選擇開啟自我保護機制,他奉承“獨身主義”,不願將精力放在男女情愛之上,也拒絕重組家庭的念想。 金發碧眼的蘇聯姑娘卻瞧上獨來獨往的內斂東方青年,他儒雅形象、侃侃而談的談吐讓她心動不已,即便早就聽說王稼祥的“獨身主義”。被愛情沖昏頭腦的蘇聯姑娘堅持對王稼祥展開追求攻勢。 在多次對王稼祥的圍追堵截邀請約會下,王稼祥盡可能用眼前朝氣蓬勃的異國姑娘能懂的措辭,講述了自己曾經的婚姻歷程,向其坦白包辦婚姻對他造成心靈的傷害以及自己不願再接觸婚姻的想法。 似懂非懂的蘇聯姑娘沒有感到難堪,反而留下一句讓王稼祥十分震驚的話語“你從未嘗試過自由戀愛,為什麼要以自己淺薄的經歷而一概否定?” 鐵杵磨成針,即便曾經冷若冰山的王稼祥也終於被驕陽似火、熱情奔放的蘇聯姑娘所融化,初嘗戀愛的滋味,他常掛在嘴邊的“獨身主義”消失殆盡。 日久的耳鬢廝磨與愛意傳達下,王稼祥迎來自己的第二春,迅速地與這位蘇聯姑娘結為夫妻,開啟同居生活。 最初的悸動讓二人過了一段十分甜蜜的生活,可隨著日子漸久,柴米油鹽等諸多問題的摻和,這對新婚小夫妻逐漸暴露出許多矛盾。 王稼祥有著中國人民獨特的內斂與謙虛溫良,除上課外,他常會在圖書館內研究課題,沉溺於知識的海洋,在陪伴新婚妻子上稍顯力不從心。 而熱情奔放的蘇聯姑娘卻與王稼祥性格相反,或許正是這種反差感在最初的時候維持了兩人的甜蜜,可時間一久就出現難以磨合的縫隙。 對待眾人直言直語的蘇聯姑娘,十分喜愛社交,常將好友邀請至家中舉辦舞會把酒言歡,頻繁的宴請讓王稼祥身心疲憊,與妻子爆發多次爭吵。 而妻子渴望丈夫不要將一顆心全部放在課題研究上,分出精力陪伴自己的願望也難以得到實現,最終這段婚姻在南轅北轍的興趣愛好三觀下走向破裂。 兩次失敗婚姻經歷讓王稼祥開始審視自己的婚戀觀念,無論是極端的排斥婚姻還是頭腦發懵被荷爾蒙操控沖入婚姻殿堂,都不是正確的選擇。 學有所成歸國後的王稼祥,在革命生涯中結識了相伴一生的伴侶朱仲麗,他們相互攙扶,彼此心靈相通,志趣相合共同致力於所熱愛的革命事業。 王稼祥獨子自盡 王稼祥離家時曾受到父親的阻攔與關禁閉,為此王稼祥在家中以絕食抗爭,心疼孩子的母親查瑞最終選擇背叛自己的丈夫,解開了牽制住兒子的門鎖,放他去追逐革命。 離家已有二十餘載,王稼祥一直為革命事業奔波錯過父母的離世,而他的獨子王命先也在二十年間流落在各處親戚家裏,吃著百家飯長大,父親與母親的存在對於他來說太過渺茫。 幼時的王命先很是不解自己的身世,直到長大後才知曉自己不過是包辦婚姻的產物,而父親的數年離家也讓他心灰意冷,他從未想過主動尋找王稼祥。 新中國成立之初,王稼祥作為駐蘇聯大使需要前往蘇聯工作,而夫人朱仲麗也要一同前往,兩人結婚後一直未有孩子,彼時王稼祥才開始拜托家鄉親人尋找自己獨子的下落。 彼時,王命先已經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留校教學,年紀輕輕早已娶妻生子,面對失蹤多年父親的尋找,或許是承擔起家庭責任的王命先理解父親的苦楚,並沒有當初之事而埋怨,父子兩人喜極而泣,緊緊相擁。 沒有孩子的朱仲麗知曉王命先的坎坷,將其當做自己的親生孩子般對待,彼時王命先已有一個女兒,軟糯的小囡囡也是極喜愛朱仲麗這個溫婉可人的奶奶。 1966年,王稼祥因政治動蕩被迫接受調查,作為其獨子的王命先也難逃連坐承受冤屈。多年來沒有父母呵護成長的王命先,雖看似外表格外獨立堅強,可父母親情的缺失讓其內心備受煎熬。 他在阜城河畔來回徘徊,試圖尋找一個理由或者支柱為自己從黑暗中開脫,孤單與絕望包圍著他,他靜靜地凝視著流淌的河水中,最終選擇一死結束自己的生命,逃離束縛自己的黑暗。 “寧願站著死,絕不跪著生。”這是王命先留在書簽上最後一句話。本以為丈夫如同往常一樣工作繁忙不常歸家,可三日沒有音訊,王命先的夫人心中憂慮不已,最終選擇報警。 河岸邊早已被河水泡的腫發難以辨別的屍體讓她攔著自己的孩子嚎啕大哭,得知兒子自盡離世的王稼祥更是一夜愁白了許多頭發,繼母朱仲麗在無數的黑夜中悲痛哭泣,淚水浸濕枕被。 王命先一出生就接到母親離世,父親厭棄離開,幼時有疼愛的祖父母陪伴,可時間流逝將他們帶走,他孤苦無依的在親戚家中成長。但是缺失的親情早已在他的心中留下巨大的創傷,而遭受蒙冤或許是擊垮他堅強,最後的一根稻草。 #熱點引擎計劃# 《66年,王稼祥獨子投河自盡,繼母朱仲麗:悲痛欲絕,淚水浸濕枕被》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66年,王稼祥獨子投河自盡,繼母朱仲麗:悲痛欲絕,淚水浸濕枕被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