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轉業到四川任副省長時,身上一直帶著兩把手槍?謝秘書揭秘》 【前言】 1960年,中央政府要求鄧華轉到地方工作,於是鄧華就成了四川省的副省長。 臨行前,毛主席對羅瑞卿總參謀長說,請給鄧華帶個話。羅瑞卿問帶什麼話,毛主席說,就告訴他,要他好好乾,不要掛念家裏,革命勝利了,勝利果實有他一份。羅瑞卿明白了,這就是告訴鄧華,要他在外安心打仗,不用擔心家裏的事,只要打勝仗,就有他的功勞。於是,羅瑞卿總參謀長就給鄧華捎去了主席的囑托和期望。 到了四川,別灰心喪氣的。多往基層跑跑,深入了解一下,向老百姓學習學習,努力早日改正錯誤。 鄧華對羅總長說,他一定會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絕對不會消極應對。他請羅總長向毛主席轉達這個決心。 同時,鄧華也決定要在四川長期工作。他和妻子李玉芝商量後,決定把家搬到四川。這樣,他就能更方便地投入到工作中,為四川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鄧華先乘飛機去了省委報道,然後又回到北京,辦完了所有的手續。他告訴妻子和孩子們:“我們要全家一起搬到四川去,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後來,省委給他配了秘書、公務員和專車。其中,謝功貴作為他的秘書,非常受鄧華的器重,陪伴在鄧華身邊長達18年之久。 謝秘書好奇地問,鄧華既然轉到地方工作,怎麼還能隨身帶著兩把槍呢? 【李井泉對鄧華的囑咐】 鄧華來到成都後,專門去探望了時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的李井泉。他們之間的交流肯定是非常愉快的,鄧華也通過這次會面了解到了更多關於當地的情況和政策方向。這種親切的會面方式,也展現出了中國共產党領導人的良好形象和作風。 李井泉熱情地打招呼說:“歡迎你來四川工作,這裏有你展現才華的舞台。” 鄧華接著說道:“以後我們還得多仰仗省委和西南局的幫助和支持。” 後來,李井泉跟鄧華聊起了工作,說省委決定讓他主要負責農機方面的事務。同時,他還給鄧華介紹了當地的一些同志。 廖志高負責農業方面的事務,是個管農業的書記;而苗逢澍則是農業機械廳的負責人,掌管農業機械的相關事務。 鄧華以後可得經常和這兩個人打交道了。 離開李井泉那裏後,鄧華發現省委給他安排的工作人員已經等在那裏了。 鄧華對正在農科所奮鬥的謝功貴說: 以前我在軍隊裏,只知道怎麼訓練和打仗,對工業和農業一無所知。但現在中央讓我到地方工作,省委也明確要我負責農業機械方面的工作。雖然我不太懂,但我會努力學習,從不懂到懂。不過,我需要一個得力助手來幫我處理具體事務。組織上決定讓你來當我的秘書,你願意嗎? 謝功貴謙虛地表示,他一直在人事党務領域打拼,對秘書工作並不熟悉,更別提為副省長擔任秘書的能力了。 鄧華對他非常有信心,直截了當地說:“我覺得你沒問題。你在四川的工作條件比我要好得多。” 謝功貴出身於農民家庭,所以他對農業有著深厚的感情。自從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在農業部門任職,為農業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鄧華雖然沒當過秘書,但他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他告訴謝功貴,以後遇到任何問題,隨時歡迎去找他。 就這樣,謝功貴走到了鄧華的身邊。 謝功貴回憶說,他和鄧華第一次一起出差,去了川中和川南的十幾個市縣,這次旅程持續了將近一個月。 有人覺得,當個副省長也就是掛個名而已,最好還是少管點事,安心養病比較好。 鄧華表示,他作為公職人員,收取人民的錢財,就有義務為人民服務,這是他的職責所在。同時,他也強調了自己在工作時不會考慮其他私利,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種表達方式既簡潔明了,又強調了鄧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鄧華雖然已經過了五十歲,但他非常自信,決定從頭開始學習,努力從不懂行的人變成專業人士。 他熱衷於農機領域,買了許多相關書籍,廢寢忘食地鑽研。遇到難題時,他會虛心向技術人員和老工人請教,希望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漸漸地,鄧華開始顯露出專業人士的風範了。 謝功貴常常陪著鄧華去工廠做調查。鄧華的習慣是,一到工廠就先去找工人們聊天,或者和車間乾部開座談會。他會親自去了解第一手的情況,然後再聽廠長的匯報。 跟鄧華匯報工作,可得小心翼翼。他眼裏可揉不得沙子,一旦發現有哪怕一點點的不實之處,他都會追根究底,直到弄清楚真相為止。所以,在他面前,可得把工作做得紮紮實實,匯報得清清楚楚。 這位市農機廠廠長表示,每次給將軍匯報工作時,他都感到壓力山大,緊張得直冒汗。 有一次,鄧華來到了自貢的一個農機廠,想要親自了解一下工廠的生產情況。他一邊走一邊觀察,但突然,他停下了腳步。 鄧華目光聚焦在某處,眉頭微皺,問道:“我記得這兒以前放著一台機床,怎麼不見了?” 廠長搖搖頭說:“沒有這回事,將軍您可能是記錯了。” 鄧華斬釘截鐵地說: “不對,我記得這裏明明有台銑床,你把它放哪兒了?” 廠長只好坦白說,為了解決廠裏的運輸難題,他們把銑床換成了汽車。 事後,廠長把謝功貴拉到一邊,小聲地說: “我本以為這點小事能瞞天過海,可誰知道這位將軍如此聰明,一眼就看穿了。” 【謝功貴解釋鄧華為何能貼身帶兩支槍】 1961年7月,鄧華和秘書謝功貴等人,開著專車去了阿壩和甘孜這兩個地方進行考察。 26年前,紅軍戰士們不畏艱難,勇敢翻越雪山,穿越茫茫草地,展現了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 鄧華分享了一個戰鬥經歷。當年,他們的部隊快到達目的地時,突然遭遇了國民党煽動的土司首領的攔截。 鄧華作為當時的團政委,和團長商量後,決定給土司頭人一些教訓。然而,不幸的是,團長在視察敵情時中彈身亡。這個事件讓鄧華深感痛心,但也堅定了他要給土司頭人一個教訓的決心。 鄧華一下子火冒三丈,立刻帶著隊伍沖上前去,誓要為團長討回公道。 談及那段往事,鄧華眼中閃爍著淚花,聲音裏滿含深情:“ “我和團長從井岡山一路走來,沒想到在這兒竟然分開了。” 在視察的路上,鄧華心情特別好,他突然提議說:“要不我們帶上槍,去打個獵放松一下?” 當時,除了警衛員持有槍支,鄧華身上也帶了兩把手槍。他把其中一把交給了謝功貴,另一把則自己留著。 鄧華手裏的那支筆,手柄是不鏽鋼的,聽說還是當年也門國的王子送給他的禮物呢,真的很有紀念價值。 這支筆,其實是蘇聯國防部送的,後來交給了謝秘書。 鄧華還分享了一個有關蘇聯手槍的小故事呢。 五十年代初,鄧華和陳賡等我國的一批高級將領接到了蘇聯政府的邀請,要我們去參觀他們的原子彈爆炸。這可是個大事件,畢竟那時候原子彈還是個新鮮玩意兒呢。於是,我們這群將領就去了蘇聯,見識了他們的原子彈威力。 在分別之際,蘇聯方面特意為每位中方將軍准備了一支手槍,還在上面刻上了自己的名字,以此來表達他們的尊重和友誼。 哎呀,送給陳賡的那支槍上,居然寫著“陳誠”的名字。看來可能是蘇聯那邊弄錯了,把國民党將領的名字給寫上去了。這種小插曲,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 陳賡最初並沒有接受這個提議,但後來蘇聯方面進行了修改,事情才有了轉機。 說到手槍,鄧華都離開部隊了,怎麼還能帶走武器呢?這其中的原因,謝功貴給我們揭開了謎底。 他說這有點特殊。鄧華走了之後,沈陽軍區司令員換成了陳錫聯,賴傳珠則負責政治委員的工作。 鄧華在離開前,順手帶走了手槍、望遠鏡等軍用裝備,並細心地列了一份清單交給了軍區。賴傳珠接過清單掃了一眼,並沒有發現什麼問題,便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鄧華確實是一位開國上將,他的地位和貢獻是不可忽視的。但是,我們不應該僅僅因為他頭銜上的榮譽就對他全盤肯定。我們應該全面、客觀地看待他的一生,既要看到他的優點和成就,也要正視他的不足之處。在評價歷史人物時,我們應該以客觀、公正的態度看待他們的功過是非,既要承認他們的貢獻和成就,也要指出他們的不足和局限性。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歷史,也可以避免盲目崇拜或貶低某個歷史人物的情況發生。 雖然說是去打獵,但大家在樹林裏走了半天,連山羊和野兔的影子都沒見著。最後只能無奈地空放了幾槍,真是一次掃興的打獵經歷。 稍作休息之後,鄧華一行人不改初衷,繼續深入視察。7月下旬,他們來到了阿壩的大金縣,開始了新一輪的調研工作。 藏區有很多珍貴的山貨。很巧的是,在鄧華他們到達之前不久,縣裏的公務員在保護農作物不被野獸破壞時,意外地打到了一只野鹿。 他們割下了鹿角,說是要送給鄧華,讓他好好補補身子。 當地領導私下跟謝功貴說,鹿角的事先別急著跟鄧副省長提,這並不是特意為他准備的。 說完這些,他們就麻利地把鹿角包紮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汽車的後備箱裏。 謝功貴知道鄧華的個性,如果瞞著他,他肯定會生氣。所以,當鄧華知道真相後,他堅決地說:“如果不把東西退還,我就不上車。” 8月,鄧華和他的團隊去了阿壩的紅原和若爾蓋縣看牧區。他們發現,那裏的牧民都是手工擠牛奶和做酸奶的,技術非常傳統。 鄧華提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我們是否可以考慮采用機械操作的方式來進行呢? 鄧華一邊喝著奶茶,一邊吃著人參果,跟洲委副書記閑聊。他說,當年紅軍長征經過草地時,還沒見過人參果這種好東西。如果那時候就知道人參果這麼美味,紅軍可能就不會去吃樹皮草根了。 謝功貴回憶說,他經常和鄧華一起下基層。對此,時任四川省委書記的廖志高對鄧華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說他去過的地方多,工作上有獨到的見解。 1977年8月,鄧華被選為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再次回到軍隊中工作。 謝秘書覺得自己在中年從軍後,對工作不夠熟悉,所以多次向鄧華請求返回四川。最終,鄧華同意了謝秘書的請求。 1978年3月,謝功貴重返四川。 1980年7月3日,鄧華因病離世。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謝功貴去醫院探望他。鄧華緊緊握住謝功貴的手,不願松開,這一幕令人動容。 謝功貴說,和鄧華一起度過的那些日子,真是一輩子都值得珍藏的回憶啊! #深度好文計劃# 《鄧華轉業到四川任副省長時,身上一直帶著兩把手槍?謝秘書揭秘》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鄧華轉業到四川任副省長時,身上一直帶著兩把手槍?謝秘書揭秘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