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考古學家最怕古墓出現雞蛋,真那麼詭異?專家:一下都不能碰_空氣流通_兵馬俑_環境》 原創 雞蛋這種東西,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作為中國人餐桌上的的常客,國人眼裏的雞蛋無非是再普通不過的食物而已。然而,對於特定場合的特定人群而言,一顆平平無奇的雞蛋或許能成為“定時炸彈”般的存在。這群人是什麼人,為何又如此忌憚雞蛋?且聽筆者一一道來。 這群人便是考古學家,在我國考古學界裏,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怕僵屍和鬼魂,就怕古墓裏的臭雞蛋”。在考古學家看來,古墓出現的雞蛋一下都不能碰,這又是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古人對墓葬的封閉性十分講究,為了防止後世有人盜墓,都會將墓穴打造的嚴絲合縫,甚至隔絕墓室和外界的空氣流通。因此,年代越久遠的古墓,墓室內部更容易形成一種獨立的生態環境。 這種穩定的環境下,大部分文物也得以安然保存。不過,只要環境的穩定平衡被打破,裏面的文物便會迅速被破壞。上個世紀70年代挖掘的馬王堆漢墓便是如此,相傳裏面曾有一鍋來自千年的藕片,結果在接觸到外部空氣後,便直接蒸發。 此外,辛追夫人的屍體剛被發現時也是保存完好,甚至皮膚還吹彈可破。然而,也是在接觸外界空氣後,屍體狀況迅速惡化。 同樣的還有秦始皇陵裏出土的兵馬俑,我們如今在西安看到的兵馬俑都是清一色的土灰色,事實上,這些兵馬俑剛出土時,全身都是繪有油彩的,要比我們現在看到的不知道漂亮多少。 不過,據當年考古學家回憶,當時出土後不到1分鐘,這些染色兵馬俑上的油彩全都消失了,估計是油彩遇到現代空氣後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而考古學家害怕在古墓中遇見雞蛋也是同理,雞蛋這種食物和其他食物還不同。其蛋殼內部還可以自行生成一個封閉環境,並且,蛋白質腐敗最容易滋生細菌。古墓裏的環境再怎麼穩定,也無法控制雞蛋的腐敗。 經過千年的發酵,腐敗的雞蛋儼然成了一個微型“細菌炸彈”。而這些細菌很有可能和古墓一起存活了千年,考古人員對其致病性一無所知。為了安全考慮,自然是一下都不能碰了。 除了這個原因外,不碰雞蛋對其保護也有重要意義。要知道,千百年過去,即便雞蛋沒有形成細菌炸彈,其內部也會被微生物蠶食一空,基本上只剩下了外部的空殼。且蛋殼經過漫長時間的氧化,也早已脆弱不堪。輕輕一碰隨時都有碎掉的可能,為了文物完整性考慮,也不會貿然去碰雞蛋。 所以,為了自身和雞蛋安全性考慮,考古學家絕不會主動去碰古墓裏的雞蛋,通常做法是將其浸泡在特殊溶液中帶出古墓,之後在實驗室經X光拍攝後再做進一步處理。 當然,古墓裏出現雞蛋的情況畢竟還是少數。縱觀我國各個歷史朝代,也僅是晉朝有用紅皮雞蛋陪葬的風俗。怕歸怕,但只要應對得當,雞蛋對考古工作基本產生不了任何影響。 《為何考古學家最怕古墓出現雞蛋,真那麼詭異?專家:一下都不能碰_空氣流通_兵馬俑_環境》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為何考古學家最怕古墓出現雞蛋,真那麼詭異?專家:一下都不能碰_空氣流通_兵馬俑_環境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