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出土1800年前神秘刑具,專家:是個好東西,極具考古價值!_熨鬥_銅器_文物》 原創 熨鬥,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備品。據《說文》記載,“熨,持火申繒也。一曰火鬥。”熨鬥其實在漢朝就已經出現了,福建寧德就發現了古時候的熨鬥,它並不是出自哪座古墓,而是一個農民的家裏。 上世紀八十年代,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泗橋鄉的一位農民工在臨縣務工時,一鋤頭刨出了一個形似長柄平底鍋的銅器。這個長相古怪的東西全身布滿綠鏽,說是水瓢,卻顯得十分笨重,說是平底鍋,卻體積太小。滿腹疑惑的農民工在收工後問了好幾個人,大家都連連擺手,告訴他:“不值錢!”由於家裏剛好缺一個水瓢,農民工便把這個造型奇特的銅器帶回了家,一用就是好幾年。 1996年,周寧縣博物館的館長鄭勇帶著幾個人,前往泗橋鄉去做文物調研。這位農民工便熱情地邀請他們到家裏坐坐,順便看看這只用了好幾年的“水舀子”是否有收藏價值。 “第一眼看到它,我就知道這是個好東西。”鄭勇館長回憶道。這件被當做水瓢多年的銅器其實是古時候的熨鬥,它外形呈圓腹,寬口沿,且有長柄,全身上下布滿了銅綠,並沒有鐫刻任何紋路,顯得很是簡單素雅。憑借多年的考古經驗,鄭勇館長立刻斷定了這件銅器的用途,並認為它極具考古價值。 在征得農民的同意後,鄭館長一行人將這件文物帶回了博物館進行研究。在經過專業檢測後,專家們最終認定,這只熨鬥是東漢末年閩越先民所用的文物,距今已經有1800年的歷史。 鄭館長介紹,漢朝時期,中原的青銅器制造業已經頗為發達,而閔東北山區卻相對落後一些。這件青銅熨鬥的發現,證明中原文明早在東漢末年就已經傳入了閩北及毗鄰的閩東周寧山區。 據記載,熨鬥在商代發明時,是被當成一種刑具來使用的,到了秦末漢初,才漸漸被當成熨燙衣服的工具。古人在熨衣服之前,將燒紅的木炭放進熨鬥裏,待到底部發燙時,再去熨燙衣料。“這種熨鬥還不是平民百姓家裏能用得了的。”鄭館長說道。原來,青銅熨鬥一般是用來熨燙絲織物的,也只有王公大臣才會使用,平民百姓平常穿的都是粗布麻衣,根本用不上這種熨鬥。 這件熨鬥雖然不是國寶級文物,但也是東漢時期的文物,不得不說,發現這只熨鬥的農民還是很值得誇贊的,因為他懂得將文物上交給國家。不知大家對這件事怎麼看? 《福建出土1800年前神秘刑具,專家:是個好東西,極具考古價值!_熨鬥_銅器_文物》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福建出土1800年前神秘刑具,專家:是個好東西,極具考古價值!_熨鬥_銅器_文物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