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如果曹芳下詔,各路曹操舊部回京勤王,曹爽能取勝嗎_司馬懿_王淩_夏侯玄》 原創 高層政治博弈,往往與性命攸關。首先要清楚的是“高平陵之變”的實質:雖然是曹魏走向衰亡的標志性事件,但曹爽與司馬懿之爭無關“王權更替、政權更迭。”陳志《三少帝紀》:“太傅司馬宣王奏免大將軍曹爽……官,以侯就第。” 陳志《曹爽傳》:“臣輒敕主者……吏兵,以侯就第。”什麼意思?事變之初,司馬宣王寫給皇帝曹芳的奏折主旨乃是罷免曹爽家族官職,而非性命。開展的是以“免職”為主要內容的輿論攻勢。 反過來,如果司馬懿一開始就說,你,曹爽,全家叛變,當誅九族。曹爽會投降嗎?因此“高平陵之變”的本質就是,司馬與曹氏爭權。至於很多人建議的:曹爽應當挾天子以令各地勤王、或“另立中央”就扯遠了。 事變之後宣王也沒廢曹芳,大家都姓曹,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另立誰去?其次,很多人講,當時的司馬懿已權傾朝野,從地方到中央,大部分要職為司馬氏所控。簡單地說:曹芳沒實力,軍隊在仲達手裏。 真的如此嗎?既然敢跟宗室叫板,司馬懿自然有所准備。例如:尚書令司馬孚,長子司馬師中護軍都是要職。另備死士三千,還有利益聯盟太仆王觀願以全家性命擔保,以及太尉蔣濟和司徒高柔等。 但需要具體分析。親弟弟、親兒子肯定是一夥。太仆王觀本來就和曹爽不和,必然也會選擇站隊司馬懿。而明面上的2位“三公”蔣、高。從根本動機來看卻並非要曹爽的命。例如:為勸降曹爽,蔣濟親自寫信擔保,事變結束後僅限於罷免官職。 後來司馬懿滅曹爽全族後,蔣濟堅辭封侯,同年四月“病其言之失信,發病卒。”完全可以證明,乃是受了宣王的蠱惑,相信了那套“免官保爵”的說法。而司馬懿誇高柔可比周勃,是為了讓其相信事變真的是為了匡扶朝政。 至於九卿裏的尚書陳泰,侍中許允,被派去宣布聖旨,講的也是“免官、保爵。”甚至曹爽的親信殿中校尉(禁軍統領)尹大目,更是對著洛水發誓。俗話說:三人成市。這三次,對於曹爽來說,從誠意和分量來講,夠了吧? 因此,正是因為曹爽聽信了承諾,才會講出“我不失作富家翁”的話。曹爽的實力如何?掌權十年,從中央到地方,都是他的人。中央政權裏面,先拋開尚書台丁謐、鄧揚、何晏、殿中校尉尹大目等大臣。 就桓範一句“今卿與天子相隨,令於天下,誰敢不應者?”天子在手,實打實的尚方寶劍。此時的地方實力派,有西、南、東、北“四征將軍”,分別是夏侯玄、王昶、王淩、程喜,分別負責各方軍事。除了北線較弱。 為防禦吳、蜀,曹魏的重兵集團主要分布在夏侯玄、王昶、王淩3人手上。其中:夏侯玄是夏侯尚德兒子,曹家人。王昶歷來是司馬氏的心腹,司馬家人。王淩與曹氏關系密切,而且手下有一位實權人物叫毌丘儉。 封左將軍有假節之權,乃實打實的曹魏忠臣。後期的淮南三叛就有此人,是肯定不會歸附司馬懿的。此時的王淩即使想把控軍權,也未必能成。因此綜合來講2:1,退一萬步講,軍權並未旁落司馬家。 事實上,對司馬懿來講,高平陵之變屬於“險中求勝”。如果宣王真有把握滅了曹爽,何苦連哄帶嚇的問題的來這麼一波操作?關鍵還是在於,曹爽的政治能力低下。是因為沒有看清殘酷的高層政治博弈,導致丟了性命。 孔融被判全家處斬後旁人來救,孔融9歲的幼子,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坦然赴死。估計連一個幼子的政治覺悟都不如。此外,前面還有西漢的昌邑王劉賀,兵變之後親信被屠戮乾淨,只留下獨自一人在豫章度過一生。 《豫章記》:昌邑王每乘流東望,輒憤慨而還,故謂之慨口。臨終時,賀曰:“然。失之。”保命封侯後,曰:“且然,非所宜言。”妥妥的後悔。試問,那些說曹爽不得人心,手下都紛紛勸降的。 是哪來的勇氣讓他們相信,政治博弈一旦開啟,能保證不被“屠戮乾淨”?至於如果曹爽采納了桓範的建議,堅持鬥爭到底,有多大勝算?簡單對比一下實力。皇帝的詔書和太後的意旨,誰高?大司農和太仆的職位,誰重? 拋開北面,地方軍團2:1,誰的兵多?曹爽真要這麼乾,本來就是7:3開,起碼也是魚死網破的結局。至於說司馬懿智力98,曹爽智力不滿60,用計擾亂就眩暈的。送您一句,曹爽的奢靡問題不代表曹家天下出現了正統性危機。 他們低估了的:是司馬懿的殘忍與野心。或許曹爽也是想韜光隱晦一把,等羽翼豐滿之後再做計較吧。可惜曹操英雄一世,生了這麼個不肖子孫。可惜頭腦清楚的聰明人如桓範,也莫名其妙地被耽誤死了。 《高平陵之變:如果曹芳下詔,各路曹操舊部回京勤王,曹爽能取勝嗎_司馬懿_王淩_夏侯玄》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高平陵之變:如果曹芳下詔,各路曹操舊部回京勤王,曹爽能取勝嗎_司馬懿_王淩_夏侯玄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