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河北一磚廠塌方,考古隊發現稀有墓葬,四年挖出7000國寶_村民_鹿泉_漢墓》 原創 中國的墓葬文化自古就已形成,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時代,因階級身份的不同,墓葬的規制也有著巨大差異。到了商朝時,因嚴格的社會等級和階級,使得墓葬制度的落差更大,統治者的陵墓顯得大氣磅礴,且還用上大量的人和牲畜殉葬。 從秦朝開始,王侯君主們開始“依山造陵”,如秦始皇墓就是建造在驪山之阿,因其規模宏大,藏品豐富,有世界第八大奇跡之稱,直至今日還保存完好。 漢代因“繼承秦制”,其厚葬之風更是空前絕後,然而,相比其他朝代的墓葬,漢墓卻有著“十室九空”的特點,因統治者在防盜上不在意,結果造成漢墓屢屢被盜,但每個保存下來的漢墓,均擁有著大量文物,足以彰顯當時的“厚葬”之風。 據記載,漢朝君王,每年要將財政收入的1/3拿出來建造皇陵。如漢武帝的茂陵,史書評價道:“多藏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 就算是厲行節儉的漢文帝,盡管生前稱自己要“薄葬”,不會在墓葬中放上金銀飾品,只用陶瓷器皿等陪葬,不過晉朝時,霸陵遭到了一群強盜挖掘,在其中出土大量珠寶。 正是漢天子的厚葬,也讓那些諸侯王跟著效仿,因此各地的諸侯漢墓中,也發現了數不清的藏品。例如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挖出了大量的金幣、金飾品,僅僅是銅錢就高達十噸,還出土了雁魚燈等珍品。而轟動一時的馬王堆漢墓也出土了很多珍貴文物,甚至還有一具保存完好的濕屍。 不過漢墓的厚葬也遭到了那些盜墓賊的惦記,甚至還成為漢墓屢屢被盜的主因,不少漢墓在兩漢時期就被盜賊光顧,例如漢武帝死後三、四年,就已有盜賊將其偷盜,而漢文帝霸淩也多次被盜。 也正是漢墓的“十室九空”,讓漢墓在當今時代更吸引人,不僅是氣勢恢宏的“空墓”,還有那些背後的歷史故事。 新中國後,隨著各地的考古工作開展,一個個漢墓被挖掘出來。有專家分析,漢墓的數量最為龐大、分布十分廣泛,其喪葬制度成熟。 河北大地在戰國、秦漢時期,經歷了龍爭虎鬥、血雨揮灑的七百年輝煌歷史,這裏經歷了戰國時的逐鹿中原,也進入了秦漢的政權穩固時期,其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也開始融合創新,留給這塊土地豐厚的文化遺產。 考古中發掘了大量漢墓,也發現了數量眾多的城址和聚落遺址,對研究漢代郡縣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而各大諸侯王的陵墓,也為研究漢代中央和王國政治、經濟關系提供了理論依據。 早在20世紀50年代時,河北就發掘出三座漢墓,60年代時又考古出六座漢墓,其中滿城漢墓也是迄今為止發掘的規模最大、結構最為複雜、保存最為完整的漢崖墓,其中的金縷玉衣保存完整,其奢華程度聞名遐邇。 70年代時,又發現了七座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大量玉器、《論語》等古籍。 要說在八九十年代,發掘地規模最大的古墓就是鹿泉高莊漢墓了。 考古學家評價:高莊漢墓是繼滿城漢墓後發現的又一大型王墓,為研究漢墓提供了新的依據,其墓中的文物也為研究常山國提供了實物材料。 然而,高莊漢墓的發掘充滿著傳奇,且專家考古時,先後發現兩次被火燒的痕跡,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依舊出土了讓人意想不到的陪葬品。 高莊漢墓位於石家莊鹿泉區,不過在90年代時這裏還是獲鹿縣,古稱“石邑”,距今已有四千年歷史,戰國時是趙國轄區,西漢後這裏歸諸侯王常山國管轄。 相傳大將軍韓信曾在這裏射了一只白鹿,卻意外發現清泉,因此才有“鹿泉”之名,隋文帝時它被更名為鹿泉縣。到了唐代時,李隆基將其更名為獲鹿縣,一直到1994年才被改為鹿泉市,如今又成了鹿泉區。 在古城鹿泉東南六裏之外的地方,有一個孤零零的小土包,其海拔才不過兩百米,其名為鳳凰山,不過村民表示,這個小山曾在海水之中佇立,因此大家又稱它為“海山”。 山的東南腳下有一個黃土台,上面有兩個高三十米的封土堆,走近就能看到,土壤的顏色和附近其他地方差別很大,呈現出暗紅色,且常年不生長雜草。村民們在平坦的地方種植農作物,不過澆水時經常會碰到塌方的現象,且不管澆多少,水都漲不起來,似乎無底洞。 後來,有人在旁邊建造了一個磚窯廠,並在兩個土丘上取土燒磚,一取就是三十多年,中間也經常有塌方事件出現,但當地的人並不在意。 時間來到了1991年5月,鳳凰山腳下駐紮著一個解放軍部隊,30日這天上午兩個炊事班士兵張文武、朱伍堂向以往一樣去外面市場上采購米面、蔬菜、肉類以及生活用品,不過剛離開駐地沒多遠的地方,這兩名炊事員就發現磚瓦廠的工人聚在一起吵吵鬧鬧。 當時炊事員還以為他們在一起吵架、打鬧,畢竟這三十多個村民一直在不停推搡著。作為解放軍戰士,他們自然不能坐視不管,連忙走了上前,准備勸阻這些人別再吵鬧,然而跑到面前時一看傻眼了。 原來村民們正在爭奪從土壤中挖出的文物,多為青銅器、罐子等東西,附近的村民還拿著各種農具前來挖寶,大家都想將其占為己有。 據了解,在5月29日時,一個磚廠的工人在取過土的地面上挖蓄水池,誰知地面直接塌方,工人見了後驚怕不已,連忙大叫了一下。 其他工人聽了後,連忙圍了過來,看看到底發生何事,結果看到塌方處黑乎乎的,起初沒人敢上前靠近。但過了一會兒,塌方處沒什麼動靜,開始有膽大的人上前了,結果在裏面發現了一些陶器和銅器。 此時大家才明白,原來是發現了古董,很快這一消息在磚瓦廠傳開,那些工人工作不乾了,紛紛來到塌方處搶奪東西,到了宿舍後,還因“分贓不均”在一起大吵大鬧起來。 不過此時民工們並沒有太大的爭搶欲望,並不知道它能值多少錢,看著這些東西渾身“冒綠”,也不知是否有毒。因此,大家將能見到的寶物撿回去後,並沒有對塌方處繼續挖掘。 但到了第二天,也就是30日這天,文物販子就來到鳳凰山下,四處打聽文物,並表示有意願收購。附近的工人、村民聽到後,紛紛來到塌方處哄搶,大家為了文物在一起爭得面紅耳赤,如果不是炊事員張文武、朱伍堂前來,他們真的要大打出手了。 兩名炊事員見狀,立馬讓他們收手,並將文物上交給國家,但爭紅眼的村民、工人早已什麼都不顧了,他們根本就不停張文武、朱伍堂兩人的勸阻。 畢竟眼看就要發家致富,卻突然冒出兩個當兵的,大家自然是心有不甘,其中還有人威脅道:“你要是讓我交了這文物,我就直接將其砸在地上。” 因參與哄搶的人太多,一共有三十多人,兩個解放軍見無法控制形勢,連忙將消息上報給團領導,領導得知後,立馬派出一個班解放軍,制止了哄搶行為。 隨後,部隊又將消息上報給獲鹿縣政府,政府得知後,立馬請求軍隊保護現場,避免有人天黑前來偷挖文物,同時又請求軍隊將文物收繳上來。 在解放軍的嚴令收繳後,大家這才乖乖將文物交上來,數了數一共有二十多件文物,其中包括銅鼎、銀勺、陶罐等,緊接著部隊又將文物移交給獲鹿文保所。 縣文保所立馬將消息上報給河北省文物部門,在上級的指示下,縣考古隊來到磚瓦廠的塌方區域,在沒有擴大開采範圍的基礎上,對塌方區進行了開采,在一番清理之下挖出了三十多件文物。 當這些文物被送到省文物部門時,專家立馬對這些古董進行研究,起初大家以為只是不起眼的文物,沒有太大的收藏價值。但當這些被清理的文物呈現在專家面前時,每個人都驚訝不已,這些文物實在是太精美了。 專家發現,這三十多件文物,竟然有十件達到了國家一級文物水平,包括彌足珍貴的鳳鳥鼎、銅執爐等,還有十多件達到了二級水准。 對這些文物進行研究後,發現它們均為西漢時期的文物,且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用得起的,應該是達官貴族,但塌方處沒有棺槨,更沒有墓室,它的墓在哪裏? 其原因只有一個,塌方處是一個陪葬坑,專門放置陪葬品的,專家意識到鳳凰山下一定有一個漢代大墓,而光是陪葬坑內就有這麼多一級國寶,它一定是一個王陵,且裏面的文物一定精美奢華。 沒多久,好消息再次傳出,專家在一個青銅鼎上找到了“食官鼎一重九斤”這句話,早在《周禮?天官》就對食官進行了詳細記載,它的官職看似沒有文武官氣派,但地位卻非常高,負責王室的飲食,且食官伴隨著封建王朝的全過程。 2015年南昌出土的海昏侯大墓中,考古學家也在一個青銅鼎上發現“昌邑食官”的字樣,可見除了中央王朝有自己的食官外,諸侯國也會任命自己的食官。 食官鼎的出土,意味著這個漢墓下,必然埋葬著王室成員。那麼,埋葬在獲鹿縣鳳凰山腳下的諸侯王到底是何許人也?其封號又是什麼呢? 原本專家還計劃去史書中尋找答案,不過幸運的是,很快又清洗出一個壺,上面寫著“常山食客,廿九年”,這一發現讓每個考古專家都興奮不已,也就是說,墓主人的封號是“常山王”。 不過也正是“常山王”這一封號,讓專家們重回那個動亂的歷史時期。這個封號是秦漢時期的諸侯王封號,且歷史上常山王多達三十二人,但西漢時期,“常山王”卻似乎遭到了一種詛咒,每一個常山王的結局都很悲慘。 公元前188年,漢惠帝封第3個兒子劉不疑為常山王,然而僅僅兩年後他就突然暴斃而亡。沒辦法,漢惠帝又將第4子劉弘封為常山王,不過兩年後,因呂後的操作,劉弘被任命為皇帝。漢惠帝只好又將自己的第5個兒子劉朝封為常山王。 可能有人奇怪,劉弘成了皇帝後,命運不該如此悲慘吧?其實當時呂後臨朝執政,不僅劉盈二十四歲時英年早逝,就連大兒子劉恭也在八歲時被祖母暗殺。 而劉弘當了4年傀儡皇帝後,因呂後病逝,結果朝中大臣聯合起來鏟除呂後勢力,而皇帝劉弘、常山王劉朝以及六弟劉武,被反對派以並非劉盈親生為理由全部殺死。 第四任常山王為漢景帝的小兒子劉舜,他盡管驕縱怠惰,但景帝對其比較偏袒,也正因此,他成為常山王中的幸運兒,一共在位三十二年。而劉舜死後,其兒子劉勃再次繼承了這一封號,然而很快他就被人舉報服喪時飲酒且偷奸,皇帝知道後,當即將其廢立。 這之後,“常山王”封號就此封存,一直到東漢時才再次啟用。那麼,此次獲鹿縣鳳凰山腳下的大墓,墓主人到底是這五個“常山王”中的哪個呢? 此時考古專家突然想起那件青銅鳳鳥鼎文物上寫著“廿九年效見”的銘文,而“二十九年”也就是在位二十九年。而西漢的五位常山王中,只有劉舜一個人在位三十二年,那這個墓葬的主人必然是劉舜了。 史料記載,劉舜是漢景帝劉啟最小的兒子,也是景帝最寵愛的兒子,公元前152年出生,其生母是漢武帝生母的親妹妹王皃姁,也就是說他和劉徹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且母親之間還是親姐妹。 王皃姁入宮相對晚一些,她深得景帝的喜愛和寵溺,並先後為景帝生下了四個兒子,而劉舜排行十四,因母親受寵,再加上自己最小,得到了父皇的喜愛。 公元前145年,他被漢景帝封為常山王,封地位於今天的石家莊元氏縣附近,轄區為石家莊西部區域。 西漢時期,諸侯王享受著榮華富貴,但嚴禁他們乾政,且當時皇帝對皇子要求比較嚴格,一旦其有不軌行為,很容易就會被人揭發,因此他們平日行事謹慎小心,生怕自己的爵位被丟棄。 然而,劉舜卻不在乎這些,他在轄區內四處作惡,屢屢觸犯法規,且多行淫亂之事,誰家有漂亮姑娘,他看上後直接搶走,時間長了可謂是民怨滔天。 但即便如此,景帝卻多次原諒他,不忍心對其責罰,也正是景帝的格外開恩,他才一直平安順利。而到了漢武帝上任後,因考慮兩人的生母為親姐妹,父皇對其寵愛,也多方容忍劉舜的惡行。 畢竟在劉徹看來,劉舜盡管為人怠惰驕縱,但沒有野心,從來沒想過從政,對他沒有威脅,也就任由他在轄區內作惡。就這樣,劉舜這才平安當了三十二年常山王,後因病離世。 有了這個發現後,專家將消息上報給了文物部門。因考慮塌方的附近可能有一個漢代王陵,河北省文物部門在聽取意見後,決定組建一支考古隊考古隊,去往附近進行查看。 很快考古隊行動起來,在確定塌方處沒有其他文物、棺槨後,大家好奇:既然塌方處為陪葬坑,也就意味著附近一定有大墓出現,但到底哪裏才是大墓呢? 專家在附近一帶進行考察,發現了一個山包非常怪異,這裏看似和其他山包沒有什麼區別,但仔細發現還真有不同。其他山包上長滿了各種莊稼,唯有這個山包連雜草都不長,沒有半點生機,專家認為這裏很是怪異,連忙對此地進行勘測,發現這裏的土壤十分堅硬,明顯有人工夯實的痕跡。 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發現,這個山包不僅是人為夯造的,且土壤中的木炭成為比較多。古代大型墓葬中都有木炭成分的存在,它多是用來防水防盜。不過能將木炭用於整個山包,那一定是王侯級別的大墓,專家們得知這一結論,為此十分興奮。 為了保護大墓不被盜,政府再次請求軍隊派兵駐軍保護,至於為何這樣,主要還是90年代的盜墓太過於猖狂,那些盜墓賊消息靈通,往往考古隊剛發現什麼古墓,他們就會跟進偷盜。 而考古又有正式的流程和文件,等文件批下來後,盜墓賊早就得逞了。就拿清東陵來說,不少陵墓就是因不注重保護,結果考古隊的行動慢了一步,墓中的文物被盜墓賊連夜挖掘。 正因有過悲慘的代價,考古人員但凡發現什麼大型古墓後,立馬會將其上報給政府,再由政府出面請求軍隊保護。 河北省文物部門又將獲鹿的考古發現上報給國家,1991年10月,國家正式批准考古挖掘。緊接著,河北組織了一支技術一流、經驗豐富的考古隊,堪稱是當時河北的最高考古水平。 在隨後的挖掘中,考古專家很快就確定了大墓的輪廓,其主墓室長為三十五米,寬為三十三米,深為五米,在墓室周圍還有一道回廊設施。而塌方處所在的地方就是回廊的東北角地區。 大墓上原有封土,不過因長時間的水土流失,再加上磚廠長期的取土,結果破壞嚴重,現殘高只有三米左右。 按理說清理夯土的工作比較輕松,且在專家看來,陪葬坑內就發現了大量的文物,主墓室一定沒有被破壞,且最初時也沒有發現被盜的痕跡。 不過工人在清理後,考古隊員很快就發現了兩個盜洞,分別位於墓室的北部和東部上方,這一消息讓每個專家心情沮喪,大家擔心墓室裏面的東西被盜空,這樣前期的努力可能就前功盡棄了。 但因漢墓面積過大,夯土清理工作一直持續到1992年,且因大墓所在的地方在磚廠範圍內,磚廠方面多次阻撓,不讓考古隊員挖掘。 無奈之下,考古專家只好暫停挖掘工作,並派人在附近保護,不讓磚瓦廠的人以及其他人靠近。但因磚瓦廠方面難以溝通,考古專家只好再次請求軍隊協商,希望能解決矛盾。 就這樣,1992年一整年都在斷斷續續的清理封土,直到1993年2月矛盾才得以解除,工作人員繼續開挖,並很快挖到了主墓室上方。 誰知和其他地方的土壤不同,主墓室上方的土十分堅硬,且土壤變成了磚紅色,專家很快意料到,這裏應該被盜賊用大火燒過,本以為大火不足以將墓室燃燒,誰知挖到墓室內時,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驚呆了,一百多方的墓室內全是殘骸廢料,就連堅硬的石槨也因大火而硫化。 即便是在唐宋時期,使用石槨的人也不是太多,通常都是有特殊貢獻的功臣才能享受石槨待遇。而在漢代時,直到2012年才在西安出土第一具完整的石槨,可見常山王劉舜的墓室有多奢華,但文物卻被盜賊洗劫一空,這讓專家很是痛心。 專家不死心,隨即又從磚瓦廠附近重新挖掘,而這一挖掘竟然一直持續到1994年6月結束。不過好消息傳來,在墓室外圍的四段回廊中,專家卻發現了大量寶貝,清點了一番,發現有七千多件至寶。 其中除了發現銀、銅等隨葬品外,也發現了三輛保存完整的車馬,其中還有四百九十九件陶器。 此次的考古工作持續了四年之久,主墓室被盜墓賊點了兩把大火燒毀,但回廊中的文物並沒有被盜墓賊發現,這才保存至今,呈現在大家面前。 河北研究所主任徐教授稱:“如果高莊漢墓不被盜賊偷盜,那出土的文物必然不會少於滿城漢墓。” 《1991年,河北一磚廠塌方,考古隊發現稀有墓葬,四年挖出7000國寶_村民_鹿泉_漢墓》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1991年,河北一磚廠塌方,考古隊發現稀有墓葬,四年挖出7000國寶_村民_鹿泉_漢墓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