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特大發現!出土一石碑,考古學者狂喜:原來這個人真的存在過_天竺_唐朝_使節》 原創 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中,我們通過史料、文物的解讀大概能理清這幾千年文化傳承的脈絡。不過,其中還有許多未解之謎等待我們繼續發現與探索,我國的歷史研究,其實還是處於發展階段,許多古代的故事或者傳說,還等待著更多的史料和文獻去證實。為了填補歷史發展的一些空缺,許多專家和學者們一直在不斷地努力。 《資治通鑒》裏曾經有寫“宣策脫身宵遁,抵土蕃西境”。在唐朝,使節王玄策出使西域所產生的傳奇經歷,一直只有文獻記載,但缺乏歷史實據,但西藏出土的一塊石碑,讓無數專家與學者又驚又喜,驗證了王玄策真的存在,那麼他的那些傳奇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當年在他身上到底發生過什麼? 90年代初,許多考古學家在西藏進行考察,希望能有更多西域的文物來證實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下,考古專家們發現了一塊石碑,上面刻滿了文字。剛開始,考古學家認為這只是普通的石碑,但解讀完石碑上的文字,專家們又驚又喜,因為這塊石碑上寫的就是王玄策的傳奇故事,這一人物從沒有直接的文物來證實他的存在,如今石碑的出現,就讓王玄策這個傳奇人物活靈活現了起來,專家們很興奮。 這塊石碑上刻的內容就是《大唐天竺使出銘》,講述的是王玄策等人出使西域的故事。我國的唐朝,國力達到鼎盛時期,與西域已經有了貿易往來,於是乎,唐朝經常派使節出使西域,希望促進各國間文化與貿易間的往來。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天竺就取得了很多成果,不僅加深了兩國文化的交流,更簽下了許多貿易大單等。 但是,王玄策的傳奇經歷卻是在第二次出使天竺時發生的。原來,王玄策第二次到達天竺以後,天竺正在內亂,並且發生了政變,改朝換代的天竺,為了樹立自己的威望,竟然將唐朝使臣王玄策的團隊統統給抓了起來。古代各國之間有約定,就算發生戰亂,也絕對不能怠慢使節,天竺這一行為,已經嚴重地挑釁了大唐的權威,王玄策覺得很屈辱,他想方設法想要逃出天竺。 我國古人的智慧超前,兵法、戰術都用得得心應手,很快王玄策團隊就擺脫了天竺的控制,但是身為使節,自然是咽不下這口氣的,尤其是天竺這樣的小國,居然非法拘禁天朝上國的人。王玄策回到了土蕃,就是現在的西藏,他以唐朝使節的名義向土蕃借了2萬名士兵,他親自指揮,僅僅用了3天時間,就將天竺打敗了。此時,天竺的新王才意識到唐朝不好惹,並求饒,以後會每年向唐朝納貢,保證禮待每一位唐朝來使。 其實,在我國古代,我們從來沒有主動去欺負任何一個國家,不是不能,而是不會。王玄策只不過借了兩萬名士兵,卻打敗了一整個國家,這種才乾和能力讓許多國家都膽戰心驚,另一方面,也證明了王玄策的通天才能,簡直就是軍事天才。但是,回到長安後的王玄策並沒有得到嘉獎,後來的史書也沒有記錄這些內容,就簡單地闡述了王玄策曾經出使天竺。 如果按照平常,王玄策立下如此大功,為何唐王不重賞?其實,王玄策攻打天竺事先沒有跟唐朝報備,自作主張去附屬國調兵遣將,這在古代是大忌,是直接挑戰國家的兵權。如果,使節都像王玄策一樣,打著國家的名義去附屬國隨意調動兵馬,那對於高坐皇位的帝王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大的威脅,因為使節有了外國的幫助,萬一謀反,對國家的安全也很不利。 因此,王玄策的很多事跡,史書中都沒有寫,怕的就是他功高震主。但是,這種傳奇的事情,一直在民間流傳,其中還有許多神話色彩。如今,這一石碑出土,證實了王玄策在天竺發生的傳奇故事。因此,唐朝與西域各國的歷史故事,又有了新的證據,表明了絲綢之路的重要。 大唐時代雖然繁盛,但出使西域還是非常艱苦的,所以當時的外交人員為中原地區與西域之間的友誼作出了許多不朽的功勳,甚至付出了生命。隨著我國考古事業的發展,更多的史料和證據會越來越多,我們也能通過這些文物看到過去幾年華夏兒女的更多精彩故事。 《西藏特大發現!出土一石碑,考古學者狂喜:原來這個人真的存在過_天竺_唐朝_使節》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西藏特大發現!出土一石碑,考古學者狂喜:原來這個人真的存在過_天竺_唐朝_使節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