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永遠找不到外星人》 現在,我們對宇宙的大小和恒星的形成規律有了更多的了解,這樣我們就可以計算出宇宙中有多少顆恒星。結果很驚人,全宇宙大約有1024顆恒星。這其中,80%的恒星周圍有行星環繞,這80%當中約20%的恒星的“可居住區”內至少有一顆行星,這之中又有約20%的行星的大小和質量與地球相似。這樣,我們就計算出宇宙中可能孕育出生命的行星數量在1022顆以上。接著,問題來了,這些“合適行星”上有多大可能出現生命呢?如果是最理想的情況,上述的1022顆行星都可能出現生命。在我們的航空器所能到達的太陽系的行星和衛星裏,我們還發現這些元素已經組成了一些有機物,如碳環和氨基酸。也就是說,在這些類地行星上,已經開始了與地球生命出現相似的過程!既然某些類地行星上出現了生命的萌芽,那麼具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能演化出來嗎?地球形成12億年後出現了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植物,27億年後出現了具有細胞核和細胞器的複雜細胞,40億年後有了高等動物,在地球形成45億年後智人才出現。也就是說,智人的出現至少經曆了以下7個可能性極低的過程——生命起源、光合作用、複雜細胞、性別分化、複雜動物、骨骼出現和智能突變。我們不知道這每一個過程出現的幾率有多大,但顯然,智人的演化經曆了這麼長的時間,說明每一個過程的出現都是極偶然的。我們不妨把每一個過程的出現幾率放大一些,假設是10%吧,那演化出智能生物的幾率也僅有千萬分之一了。但別忘了,整個宇宙中可能出現生命的行星數量在1022顆以上,兩個數一乘,能出現智能生命的行星數也達到了千萬億顆。這樣一算,宇宙中幾乎到處存在智能生命?但是事實卻是我們至今未找到外星人,那麼是哪裏計算出錯了?想來,應該是智能生命出現的概率遠遠不到千萬分之一。如果我們回顧一下進化史,可以看到進化有時確實存在驚人的相似性。比如已滅絕的魚龍與現存的海豚,它們在不同的時期都演化出了在水中“滑翔”的鰭肢;已滅絕的翼龍和現存的蝙蝠,都以非常相似的翼手進行飛行;無論是已滅絕的袋狼和有袋食蟻獸,還是現存的袋鼠和樹袋熊,澳大利亞的哺乳動物普遍都具有育兒袋。這些相似性說明這些過程的出現幾率是很大的,外星球完全有可能也出現類似的過程。但是,在進化史上發揮著關鍵作用的事件卻沒有重複,它們的出現幾率無限趨近於0。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從藻類到被子植物,它們的光合作用從出現就沿用至今,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或產生新的機制。再比如,第一批肉鰭魚爬上陸地,長出雙足,用了數億年的時間。從那以後,我們未再發現第二種能演化為陸生動物的魚類。那麼智能突變的過程是不是也僅會出現一次?而外星球很可能連出現這一次智能突變的“幸運”都沒有。如果智能突變的可能性趨近於0,那麼即使其他六個過程有可能出現,外星人也永遠不會存在。我們能發現活的外星人嗎?如果我們樂觀一點,人類在宇宙中並不是孤獨的,外星人確實生活在我們還未發現的地方,我們又能找到他們嗎?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地球人和外星人在“聯網”之前就滅絕了。我們知道,太空中的最大速度就是光速,它每秒能走30萬千米。但是對於無限的宇宙來說,這個速度實在太慢了。以銀河系為例,銀河系的直徑約為10萬光年,若人類向外發射視頻信號,它要花上幾萬年的時間才能走完。而要將信號發送到外星人所在的星球,可能還要跨越一個或者幾個星系,也許10萬年的時間也無法將信息傳送到。外星人發過來的信息也是如此。當然,還有這樣一種可能,有一些進化程度和時間遠超過地球人的外星文明,他們在千萬年之前就已經發現了地球,並且預測到地球人類的出現,於是提前向我們發出了問候的信號。然而即使我們收到了,我們回複的信息仍然需要千萬年的時間才能傳遞給他們,這種幾千幾萬年才能有一次的聯系,有作用嗎?那時候我們和他們都還活著嗎?首先考慮下外部條件吧。宇宙可不是一個穩定的環境,星球在不斷地運動,時不時會發生“撞車”。比如我們已經知道的,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與地球的碰撞結束了已經統治地球一億年的恐龍的生命。如果人類遭遇了這場撞擊,我們能幸存嗎?外星人呢?我們不知道這種會導致生物大滅絕的碰撞多久會發生一次,但如果參考一下之前生物大滅絕的發生周期,這個頻率可以推測為億年一次。如果每億年左右,地球和外星人的母星會發生一次毀滅性的天災,地球人和外星人能存活到相遇之時嗎?如果外星人的技術已經發展到跨星際通訊,那麼逃開星球相撞所帶來的滅絕厄運應該是不難的。但是逃開了外部因素的干擾,強大的技術也可能給外星人帶來另一個隱憂——高新技術的不當運用,很可能造成它們的自我毀滅。我們以地球作為參考。英國天文學家馬丁·裏斯在《終極時刻》一書中討論了十數種可能造成地球毀滅的“事故”,除了自然災害外,更偏向於討論人類技術發展所帶來的風險,比如核武器、經過“改造”的致命病菌、納米機器人等。事實上,這些也並不是危言聳聽。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掌握了核武器的制造方法,並且所制造出來的核武器威力也越來越大。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再次爆發,那時候會不會成為人類的滅絕之日? 納米機器人毀滅人類的方法可能相對“溫柔”。它是一種微型機器人,為了達到診斷並治療疾病等目的,各國科學家們正致力於研究如何讓它在人體內部自由且不間斷地運動起來。馬丁這樣描述了納米機器人造成的“人類滅絕”:未來這些小小的機器人將被大量生產,注射到人類身體裏,在人體裏自主運動,直到占據人類軀體,控制人類行為,最後代替人類統治地球。誰敢說這一定不會成真呢?宇宙太廣闊了,找到外星人所需要的時間漫長得遠超我們的想象,長到我們不知道彼此能不能“活著”見面。我們知道自己找到了外星人嗎?如果我們足夠“幸運”,在有生之年搜索到了外星信號,去到了尚未毀滅的外星球,我們能找到外星人嗎?可能性仍然很低,因為我們不僅“語言不通”,甚至可能存在“時差”。作為從未謀面,彼此獨立發展了千萬年的兩個“種族”,我們該如何實現“互通語言”呢?美國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機構的科學家勞倫斯·多爾多年來一直搜尋著來自外星的訊號,他認為自己通過分析鯨魚語言,找到了辨別外星信號的方法。齊夫定律是美國語言學家喬治·金斯利·齊夫歸納出來的語言定律,即在人類語言中,像英文中的E和A這樣的最常用的字母,使用頻率是那些最不常用字母的2n倍。多爾發現鯨魚叫聲也存在這樣的規律,因此可以認為鯨魚確實存在語言。而外星信號也很可能遵循這樣的規律,如果我們找到了符合條件的外星信號,也許可以破譯出外星語言。但是這其實也只是一種猜想,齊夫定律是人類語言的一種規律,外星語言一定遵循這個規律嗎?也許他們的交流方式比鯨語更加低級,以至於並不遵循我們已知的語言規律;也許他們交流方式的先進程度遠超我們,摻和了許多種我們理解不了的複雜規律;也許他們的科技已經進步到不再需要語言、文字甚至光波交流,而是腦電波或者其他我們無法捕捉的信號。我們和外星人還可能存在著難以跨越的“時差”。人類出現在地球形成的45億年之後,那麼外星人出現在他們星球形成的什麼時期呢?我們造訪他們的家園時,他們處於什麼時期,長成什麼樣子,演化到了什麼程度?也許他們僅有微生物大小,當我們去到外星,他們密密麻麻聚集在我們身邊,我們卻看不到;也許他們和老鼠大小一樣,躲在地下,在“恐龍”的統治下瑟瑟發抖;也許他們已經擺脫了實體身體的限制,實現了意識的永生,每一縷空氣的波動,都是他們在交流或運動。想象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也許終此一生,我們都只能在想象中邂逅外星人。 《我們可能永遠找不到外星人》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我們可能永遠找不到外星人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