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聯俄拒日到聯日拒俄,沒有實力支撐的以夷制夷終究只是一句空話》 歷史達人,優質創作者有偏向性的局外中立不過實際上在清政府宣布中立前,曾經有不少大臣——比如張之洞等——都建議“聯日拒俄”,和日本一起出兵打俄國。最後只是因為實力不濟,兵力有限,無力參戰,加上日本為了保證戰後獨享戰果,通過外交途徑要求清政府保持中立,所以最後清政府才選擇了中立。 280毫米榴彈炮陣地即使如此,清政府在戰爭期間還是采取了偏向日本的政策。比如戰爭期間,曾任北洋軍教官的日本駐華副武官青木宣純就面見了袁世凱,希望北洋軍能抽調一些軍官和日本一起組建情報機構和招募東北馬賊,以刺探俄軍情報,協助日軍作戰。隨即袁世凱在北洋軍中挑選了幾十名軍官負責此事。這些軍官在日俄戰爭期間多次幫助日本進行諜報工作,因為成績卓越,其中不少人獲得了日本政府頒發的勳章,其中就有後來成為直系軍閥首領的吳佩孚。此外在戰爭期間,清政府的部分東北地方官員協助日本購買糧食,甚至清軍還向日本提供了炸藥等軍需物資。清政府的態度偏向可謂非常明顯。 從“聯俄拒日”到“聯日拒俄”的轉變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甲午戰爭之後不久,清政府采取卻是“聯俄拒日”的外交政策,主張利用俄國的力量防止日本窺伺東北。張之洞甚至主張割讓西北地區以換取俄國的支持。在不到10年時間裏,清政府的態度出現了180度的轉變,主要還是因為局勢的變化。 在甲午戰爭以後,日本不僅侵占了台灣,還要求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最後因為俄國帶頭出面幹涉,此事才作罷,日本不得不放棄對遼東半島的野心。俄國這麼做當然不是出於好心,只是自己對中國東北有野心,不願意被日本染指而已。但是清政府上下卻以為俄國是出於善意,加上日本的野心和胃口也嚇到了他們,所以鼓吹“聯俄拒日”也就不奇怪了。清政府後來不僅和俄國簽署了針對日本的《禦敵互助援助條約》(即《中俄密約》)還同意俄國經過中國東北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支線東清鐵路,雙方儼然成為了盟友。 然而在庚子事變時,俄國派軍隊參加了八國聯軍一起進攻北京外,又以平息東北拳亂,保護東清鐵路為名,單獨出動十幾萬大軍進攻中國東北,占領了大片領土。在《辛醜條約》簽訂以後,俄國也遲遲不肯撤軍,還賄賂前來談判的李鴻章,希望能讓俄軍繼續留駐東北。 此時的清政府才如夢方醒,發現俄國的野心比日本還大。李鴻章知道光靠清政府不可能和俄國對抗,於是私下把俄國人的條件透露給了英國和日本。英國一直就擔心俄國在遠東的勢力擴張,立刻對俄國提出了警告。而日本原本就對俄國幹涉還遼耿耿於懷,加上它對中國東北也有野心,所以更是表示必要時日本可以出兵幫助清政府驅逐俄軍。 旅順港內的俄國太平洋艦隊日本這個表態讓沒從上一次俄國“幫助”中吸取教訓的清政府大為感激,對日本的態度也就出現了轉變。日本也意識到對付俄國時,一個友好中立的中國對其有利,因此在這之後加強了對清政府的外交工作,鼓吹亞洲人應該聯合起來對抗列強。在這種情況下,清日兩國迅速走近,“聯俄拒日”最終變成了“聯日拒俄”,在日俄戰爭中清政府采取偏向日本的態度也就不奇怪了。其實這也是李鴻章一直提倡的“以夷制夷”政策的具體體現而已。 但是日本挑起日俄戰爭的目的只是為了和俄國爭奪遠東的主導地位。日俄戰爭以後俄國對東北侵占確實被迫中止,不過日本在接管了南滿鐵路和俄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旅順以後,大大加快了侵占東北的步伐。清政府是前門據虎,後門進狼,最多也就是獲得了一絲喘息之機而已。 出現這種結果,主要是清政府自身實力有限所致,“以夷制夷”也只能是權宜之策。事實證明真的要保證領土完整,還得靠自己的實力,指望其他國家是靠不住的。 《從聯俄拒日到聯日拒俄,沒有實力支撐的以夷制夷終究只是一句空話》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從聯俄拒日到聯日拒俄,沒有實力支撐的以夷制夷終究只是一句空話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