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狀》背後的血腥晚清——刺馬案》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案” “太原案”並稱的“清末四大奇案”。有人說是老曾主使,其實是不是曾文正做得都不重要。為想要馬新貽死的無疑是湘軍的人,而作為湘軍的絕對領袖,誰殺了馬新貽,曾國藩都得負責。 (1)何為刺馬案?刺馬案的主要故事十分簡單明了,在大清同治九年,風光無限的兩江總督馬新貽在校場閱兵完後,在返回督署的時候,被一名叫張汶祥的人所殺。此案震驚朝野,故稱刺馬案! 刺馬案的重點不在於行刺的過程,而在於馬新貽被刺後的各種戲劇般的畫面。馬新貽遇刺後,各種野史、筆記、小說將其刻畫成一個依靠假冒軍功、攀附權貴,通過跟匪首結義,上演收複失地的鬧劇,最終成為封建大吏的韋小寶人物。在成為封疆大吏之後,又侵占了結拜兄弟的妻子,誘殺拜把子兄弟,後來另外的拜把子兄弟張汶祥前來刺殺馬新貽,後來這個案子也被改成由李連傑主演的電影《投名狀》。(2)馬新貽得罪了誰?那麼馬新貽得罪了誰,為啥他被張汶祥殺之後,朝廷不替他報仇(大家不會認為普通百姓真的有膽子殺封疆大吏吧)?答案很簡單,那就朝廷得罪了湘軍,而湘軍通過殺和醜化馬新貽來報複朝廷。在平了太平天國之後,湘軍軍力日盛,還占據江南,朝廷怕了,這主要有兩點,一個是漢臣就此做大,一個是湘軍成了第二個太平天國。於是,朝廷派了馬新貽,打算讓湘軍勢力在馬新貽掌控下避免做大。 馬新貽有三個特點讓朝廷看重,第一個他不是漢人,他是回族;第二個他有軍功,可以壓制住軍閥;第三個他是讀書出身,不是純粹的武將。不得不說朝廷想得挺周到了,但是湘軍們明顯不服,馬新貽試圖壓制這些湘軍使得他們大為不滿。在這樣背景下的刺馬案,自然讓人聯想到老曾的湘軍。畢竟除了湘軍誰也不敢這麼堂而皇之地殺人,又找了那麼蹩腳的借口,還能一下子發動那麼大的輿論攻勢。 但是朝廷死了一名封疆大吏,一定要追查,畢竟不是什麼阿貓阿狗,不能算了。於是慈禧太後交流曾國藩審理此事,但是大家有意模糊處理,最終只把張汶祥剖腹挖心就完事了。當然了,從老曾這麼處理,肯定知道不是那麼簡單。大家心照不宣,也大抵知道是誰幹的,那就是湘軍一夥人幹的,不過大概不是老曾指示的,因為老曾當時已經穩進中央了,沒必要再犯險,不過手下一眾兄弟卻不會放過馬新貽,於是就有了刺馬案。(3)結語不過這案子之後,湘軍雖然沒有被直接處理,不過朝廷開始打壓湘軍。以至於李鴻章說,“若非馬案,則裁(湘)兵日緊,終致海防日廢,列強日盛,戰禍不斷,則國運日衰也。”刺馬是湘軍一派對朝廷的反擊,也是朝廷制裁湘軍的一大原因。 《《投名狀》背後的血腥晚清——刺馬案》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投名狀》背後的血腥晚清——刺馬案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