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輿文化探索第十四篇:三僚堪輿大師勘定十三陵之長陵(第二章)》 明長陵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明成祖朱棣奪得皇位之後十分重視北明十三陵的分布圖方的防務,並有意遷都北京,最重要的是在北京為自己選擇陵址。明朝皇帝建陵選址最講“風水”,永樂五年(1407年),仁孝徐皇后去世之後,明成祖朱棣並未在南京選擇陵址而是去北京選擇陵址,三僚廖均卿說昌平北有“吉壤”,叫黃土山,山前有龍虎二山,形成風水寶地。寥均卿當年在選長陵的時候,給永樂皇帝上了一道奏折,他就說長陵的水流“天門山拱震垣,地戶水流囚謝。”因為在風水裏東南方向是地戶口,這個東北方向叫鬼門,西南方向叫人門,西北方向叫天門。 朱棣決定在此建造陵墓,並改黃土山為天壽山。 長陵自然環境具有青山環抱、明堂開闊、水流屈曲橫過的特點,而各陵所在位置又都背山面水,處於左右護山的環抱之中。 明長陵所在地區四面環山,綠樹叢叢。南面又有龍虎兩山左右對峙,勢如門戶。陵區平面均呈長方形,後面有圓形(或橢圓形)的寶城。建築自石橋起,依次分列陵門、碑亭、祾恩門、祾恩殿、明樓、寶城等。 廖均卿(1350--1413),字兆保,號玉峰,江西省興國縣梅窖鄉三僚村人,明代著名的風水大師。永樂八年,以建明十三陵之長陵有功,被封為欽天監靈台博士。撰有《行程記》等。廖均卿因此被皇帝以四品職銜供養至老死,他的墓地至今還在三僚村的半山腰1984年廖均卿墓被確定為興國縣文物保護單位。 《堪輿文化探索第十四篇:三僚堪輿大師勘定十三陵之長陵(第二章)》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堪輿文化探索第十四篇:三僚堪輿大師勘定十三陵之長陵(第二章)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