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拔罐、推拿……大眾熟知的養生保健方式,應注意什麼?(下)》 副主任醫師中醫講“人有九質”,一個人體質的好壞決定了他的健康狀況。四代中醫世家傳人——效哥,從醫二十餘載,從諸多的臨床案例中驗證了“體質調理”和“體質重建”對一個人健康的重要性。效哥始終致力於體質調理的研究,力求幫助更多的人通過“體質重建”實現不生病、少生病。 上篇我們說了一半,這篇繼續來說關於平日常見的養生保健方式的那些事兒。歡迎大家積極發言,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也可以吐槽點別的,效哥也都歡迎。上期內容:刮痧、拔罐、推拿…大眾熟知的養生保健方式,應注意什麼?(上) (點擊查看)中醫院拔罐,數量多、時長短;在家拔罐,數量少、時長長。這兩種有差別嗎?還是應該像醫院那樣拔?效哥曰:只要不是拔在那些擁有重要補益作用的的穴位上(詳參上篇中“哪些位置不能拔罐”段落)的罐子,是不會“傷元氣”的。一般來講,拔罐的時間最好控制到5~10分鐘,尤其是夏天,皮膚水分較多時。或是某些皮膚不太好的人,真空負壓的時間過長,通常會導致罐內的皮膚上出現大量水泡。這樣不但會產生疼痛,還會導致水泡破裂而造成感染。當然,要是在冬季或是對那些“皮糙肉厚”的人來講,適當的延長幾分鐘也不會有什麼不適。一般來講,罐子的數量不宜過多,否則會造成皮下出血的總面積和多大。 比起醫院代煎的中藥,自己煎的藥效果更好?效哥曰:可以肯定的說,自己煎的藥的品質要好於醫院代煎的中藥的。原因有六:1、我們在家煎藥都是藥材和水直接接觸,而醫院代煎,則是把藥材裝到無紡布的煎藥袋裏。那種煎藥袋通常都是有機材料,雖然它們在100度的高溫下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但我們知道中藥的煎出液裏面有大量的複雜的化學成分。那麼在這樣的高溫溶液中,煎藥袋會有部分發生不可預料的反應,而這些塑料反應物,就存在於醫院的代煎藥液體中。2、我們煎藥都是煎兩遍,兌到一起分兩至三次服用;而醫院代煎藥都是只煎一遍。那我們不難估算出哪一種藥液中的有效成分含量高!3、 我們自己家裏的煎藥鍋可以仔仔細細的清洗,而醫院的代煎藥鍋裏密布的管道和複雜的構造都不允許工作人員把它們徹底清理幹淨,只能是象征性的用水沖洗一遍。想想看,一百個人,一百種病,一百種藥,一個鍋,藥品互相汙染的問題不得不說。4、 我們自己煎藥時,可以隔幾分鐘就對藥品進行一回攪拌,這樣煎出的藥液比較均勻。因為我們都知道在水中,一個植物能釋放出來多少溶質,和這個植物周圍的濃度差有直接關系。如果不攪拌,那麼勢必會影響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而醫院的代煎藥從下鍋到出鍋,是無法攪拌的。5、我們自己煎藥可以隨意的控制煎藥的時間,這樣,不管是需要短時間煎煮的解表藥還是長時間煎煮的補益藥,我們都可以控制。而醫院的代煎藥,都是設定好的時間,不達到必須的煎煮時間,煎藥鍋內的剩餘水量都無法達到出袋的標准,不管什麼藥,一個小時就是一個小時。6、八卦一下:傳統中醫講求鍋中水,鍋下火的“水火共制”中藥,效果才好。而醫院代煎藥,都是用電作為加熱源,雖然同是產熱,可中醫講究的“水火”二字中的“火”卻缺失了。 服用中藥,是不是飯後服用最好?效哥曰:是的,飯後服用中藥效果要好於飯前服用。理由有三:1、飯前的胃部和小腸呈空狀。服用的中藥湯劑會很快從胃進入小腸,並且很快從小腸流出,胃的消化功能和小腸的吸收功能都會因為液態中藥的停留時間過短,而不能達到最好的吸收狀態,從而降低藥物療效。比如吃西瓜或者飲料後短時間會去廁所小便,液態中藥也是同樣的的原理。飯後再服中藥,中藥就會從液態變成半液態狀態而延緩停留時間。2、飯後服用不刺激胃。中藥並不能像西藥那樣用膠囊或是糖衣掩蓋西藥的不良味道,從而使中藥的不良味道暴露無遺。比如容易讓人產生惡心感覺的苦味,刺激胃引起燒心的酸味、導致胃痛的辣味等。飯前服用中藥,我們的胃粘膜將無處可躲,而同樣的藥湯在飯後,就會被胃內的飲食所稀釋,變得不再那麼刺激。3、中醫還講究,藥物要是得到食物力量的資助就會事半功倍,相當於軍隊作戰的強有力的後勤保障,餐後服藥還有這個重要的意義。小貼士:不用考慮飯前、飯後有多大區別,以及胃酸和胃內食物是否會影響藥物療效,胃的排空時間通常是3小時,所以無論飯前服藥還是飯後服藥,幾個小時內,藥物都會遇到胃酸和食物。 艾灸靠熱力產生效果,夏天不適合、不能做?效哥答:夏天可以做艾灸,而且幾率並不比冬天低。原因有二:1、夏天受寒的幾率很大。比如冬季裏我們反而吃得很少的冷飲,比如無時不刻不在的冷氣空調等。冬天,大家都知道防寒,所以暖食厚衣。而夏天,本無心防寒,但是無論是寒食還是低溫,無處不在,這也就是夏天人反而容易受寒的原因。這類疾病,通過吃藥反而不如溫灸的效果來得快。在關鍵的穴位上,只要把艾條的熱量准確的並傳遞投放到受寒的經絡裏,很快就會寒去而病解。2、 一個錯誤的觀點:“艾灸不能治療熱證(病)”。事實上,溫灸雖是靠熱量治病,但它同樣可以清熱,溫灸是靠控制艾條的燃燒速度來體現“補陽”或是“瀉火”的。最簡單的例子,當草原或森林發生火災時,迅速背風放火,可以燒出一個空區,這個空區就可以阻斷即將燒過來的大火,溫灸控制燃燒速度的原理與此不盡相同。 定期采取斷食療法(不吃東西或只吃少量蔬菜)、辟谷,這樣做健康嗎?效哥曰:斷食療法(辟谷),因人而異,絕大多數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適合的。 除了個別人因為暴飲暴食或是其他原因導致的“飲食積滯胃腸”(具體表現有:有明顯飲食超量史,胃脹痛、厭食、惡心或嘔吐等)之外,均不適合采取斷食療法。此種情況時,斷食療法是僅僅是為了通過控制進食量而減緩腸胃負擔而已。理由:就像平時過日子一樣,我們會為了各種各樣可能發生的事情,而進行物資或金錢儲備,以備不時之需。這樣,即使因為什麼情況我們沒了收入,至少還有之前儲備的東西夠我們敷衍一陣。但,“斷食療法”就像我們沒出現任何問題就不去工作(正常進食),而是靠從銀行取我們之前的存款(身體內的營養儲備)度日。相信這樣的日子,只要有一天,對我們來講,就是一天的“赤字”,得不償失。我們該抱著一種科學的態度,確定哪些東西該少吃,哪些可以隔一段時間吃。但最好不要不分好壞的一概停食!身體很複雜,需要很多不同的能量才能運轉起來,沒了收入,便只能瘋狂的消耗那些不該消耗的儲備。足療溫度越高,中藥成分析出得越好?效哥曰:首先足療溫度並非越高越好,一般以40~44℃為宜。適當溫度的熱水能夠讓足部的毛細血管擴張,使得我們末梢的血液循環加快。但是,過熱的水溫會導致毛細血管過度的擴張,經常反複的過度擴張,反而會降低足部毛細血管的彈性,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足部宛似大樹的根,過熱會傷根,所以它們宜暖不宜熱。一般,浴足的中藥大多是具有活血溫經的作用,水盆中的中藥成分析出越多,濃度越高,效果就會越好。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在水中適當的加入1~3匙白酒或1~3匙陳醋以促使水中中藥成分的析出:1、乙醇和水的醇水混合液能夠更好的促使中藥內“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析出,加倍盆中藥物濃度。2、白酒具有明顯的行氣活血的作用,這一點我們從喝酒後的人的面紅耳赤就可見一斑,白酒能夠使已經析出的中藥成分加倍的發揮活血溫經的作用。3、陳醋的成分主要是乙酸,一方面可以促使中藥中化學成分變成乙(醋)酸鹽,可以更多的析出。另一方面,乙酸可以幫助改善足底皮膚粗糙的情況。 足療時,是不是按疼了就說明按得好?效哥曰:不是。足療的各種手法都是以舒適為宜。換句話說,即使是因為某處疼痛而去做足療,也要以通過足療按摩手法使那疼痛的地方變得不疼才對。如果按疼了,只能說明是在相應的反射區存在著明顯的壓痛點,即可認為此處是存在健康問題或隱患的區域。然後,按足底反射區,確定是何內髒、組織、器官出現問題。再采用相應的適宜的手法對此“壓痛點”進行適度的“無痛”或“低痛”治療。隨著壓痛程度的減輕,可以適當的用一些較重的手法,但總要以盡量無痛為原則。 有些人學著照古方用中藥泡酒,有什麼注意事項?效答:主要應注意以下四個問題:1、和古方中所提及的病種要准確對應。現代的很多病名雖然和古時的病名一樣,但往往不是指的一種病。比如古時的“傷寒”是外感病的意思,而當代醫學所提的“傷寒”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腸道傳染病……古時的“痛風”也並非現代醫學所提及的“痛風”。所以,拿到古方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多了解,自己的病症是否就是古方中所提及的問題。(2)藥物劑量的換算,和用酒量及飲酒量的換算。一般來講,古方中都是以“兩、錢、分、厘、升、鬥”來作為固體和液體的計量單位的。但即使同樣是“兩”作為計量單位,也會因為朝代的不一樣,而導致“漢代一兩”不同於“清朝一兩”。要知道,清代一兩比現代的一兩少了近20克。此外就是飲酒量的換算,按照書中記載,古人飲酒都是幾斤幾鬥的,與他們那時酒精度數含量低有關系。而我們現在的白酒低的都有30多度,飲酒量也要比照古方中描述的適當減少才好。(3)藥名及藥物變遷。年代的變遷,以及撰寫古方的古人所處的地域不同,使用方言不同等,均會使得很多藥物即使叫同一個名字,也並非指的同一種中藥,比如古方中提及的“太子參”就不是今天我們藥店所售的“太子參”,兩種植物連“門綱目科屬種”都截然不同。所以,按古方抓藥時,要格外多搜集相關知識,以防誤用。(4)酒的選擇。制作藥酒以高度(60°)的酒比較合適,一般適宜選擇清香型白酒。乙醇的濃度越高,越利於藥材中的有效成分的滲出,浸泡時間通常以10~14天為宜,可反複浸泡三次。 今天這兩篇文章,內容很豐富。大家可以轉給身邊的家人朋友看看,一起學習,一起健康。歡迎您在評論區一起討論!王致效,副教授,四代中醫世家,祖籍山東高密,曾祖是民國時期黑龍江四大名醫王守典,祖父王明先是海倫名醫。現為中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師從國務院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專家梁怡俊教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梁怡俊工作室傳承人,先後在北京東釣魚台炎黃國醫館、太申祥和健康產業集團太醫館出診10餘年。先後跟隨首批國家級名老專家梁怡俊教授、肝病泰鬥謝子恒教授、肺病泰鬥方和謙教授、消化道疾病專家徐振盛教授、北京“小兒王”宋祚民教授、脾胃病專家危北海教授、腎病專家楊大綺教授等學習。感謝您的觀看,效哥始終致力於體質調理的研究,力求幫助更多的人通過“體質重建”實現不生病、少生病。加關注私信我,加入到效哥“調理體質,健康養生”的隊伍中來! #百裏挑一# 《刮痧、拔罐、推拿……大眾熟知的養生保健方式,應注意什麼?(下)》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刮痧、拔罐、推拿……大眾熟知的養生保健方式,應注意什麼?(下)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