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心理小組後,他發現教育和工作背景好的人困惑更多?未必如此》 心理咨詢師,優質創作者他之所以感到更能接納自己,是因為進了小組之後他發現,與其他人相比,自己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比如他覺得自己性格過於內斂,會影響到人際關系。但進組之後他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差勁,因為他自己對於人際關系這件事並不是那麼在意,更不會感到痛苦。他的困惑之處在於,其他成員明明教育背景和工作都不錯,卻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很不開心,這是為什麼呢?甚至還有一部分成員,曾經嚴重抑鬱並且靠服藥維持過一段時間。他本以為自己沒什麼好的學曆背景、工作經曆,產生自我懷疑很正常,但是通過和小組成員的對比反倒讓他覺得自己沒那麼差勁,並且突然覺得那些成員似乎都在無病呻吟,於是就困惑了。 後來我和他說:你看吧,心理問題和金錢,學曆,工作好壞沒關系,誰都會產生。於是他反問我:那為什麼他們在學曆、工作背景上都這麼好呢?小組一共也沒多少人,他們占了大部分,這概率也太高了吧?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為什麼有著良好教育背景的人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或是他們自認為產生了心理問題?但是在給他反饋之前,我糾正了一點:他們並不是在無病呻吟。 01首先,他們了解得更多,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不足並尋求改進。比如情商這個問題,很多人無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也會任由情緒蔓延開來,最後的結果自然是一直不好。而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對自己的要求普遍比較高,希望自己能夠好上加好,那麼就勢必會想方設法提升自己。關於心理成長,實際沒有什麼止境可言。當你的認知不斷升級、交際不斷變廣時,就需要持續提升以應對外界的變化。而弗洛伊德大爺提出的潛意識,更是足夠我們探索幾輩子了。在《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中指出,不同學曆的人,對於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及對心理健康的行為和意識上,都呈現了顯著差異。通俗點說,學曆越高的人,對心理健康知識越了解,並且更加有“心理保健”的意識。所以我們看到的現象就是,那麼多高學曆、工作牛P的人,還都跑去心理小組“無病呻吟”。但這並不意味著那些對心理問題了解不多的人,就沒有問題。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所以根本不會想到去解決,也就不會被看見。 02第二,他們從事的多為腦力勞動,精神更為緊張。李玫瑾教授曾說過,那些做體力工作的人,會比腦力勞動的人患抑鬱症的概率低,這有一定的道理。勞動會產生身體上的疲憊感,我們的身體為了抵抗這種疲憊感,就會分泌讓我們興奮的物質用以對抗疲憊感。用運動的方式去預防和減少抑鬱症的產生,也是這個原理。而高學曆的人通常從事腦力勞動,如果沒有運動或是其他精力管理的習慣,精神壓力所帶來的就只有消耗,自然對情緒的影響也會比較大。在這點上的確是客觀事實,但這並不代表體力工作者就不會患抑鬱症或產生其他心理問題,只是由於各種原因,他們也許沒有及時就診,或是在問題初期就自己解決掉了。因此我們看見的還是那些腦力勞動者。 03第三,他們比較有錢。這也是一個客觀事實,總體而言腦力工作者收入較高。但有錢人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也許是個假象。心理問題不像軀體疾病那樣容易被人們接受和治療,所以收入較低的人群產生心理問題時,基本都是“扛一扛就過去了”。畢竟咨詢費很貴,即便是去公立醫院也是不小的開銷,沒准還直接被開藥。但是對於一些收入尚可的人來說,這筆錢也許不算什麼,他們更注重讓自己變化之後帶來的體驗,所以他們願意支付一定費用,去解決問題或讓自己成長。最終大家看到的結果就是:他們都有各種各樣心理問題,而那些沒什麼錢的人更快樂。但是那也許不是真相,不過是我們看到的表面。 04總結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吃不飽飯的人,一種是吃飽了撐著的。我們總說吃飽了撐著的人,閑出心理問題;但吃不飽飯的人根本不是沒工夫產生心理問題,不過是硬扛罷了。文|@鴕鳥說話圖|colorhub.me 《參加心理小組後,他發現教育和工作背景好的人困惑更多?未必如此》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參加心理小組後,他發現教育和工作背景好的人困惑更多?未必如此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