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真理、道德、正義的不懈追求 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最根本要求》 (1)“說者”腦中浮現“想要表達的事物(意圖)”(2)為將自己的意圖傳遞給對方,“說者”將意圖轉變為語言。(3)“聽者”聽到傳遞來的語言。(4)“聽者”對聽到的語言進行解讀,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從圖中可以看出,說者想要將自己的意圖傳達給對方,需要進行的工作是:將腦中的意圖轉化為語言。聽者需要進行的工作是:對聽到的語言進行解讀,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因為會話的目的是“聽者聽到對方的語言,理解說者意圖。”,我們或許可以理解為:所謂會話,是說者為了將自己的意圖傳遞給聽者的一種遊戲,或者聽者理解說者意圖的一種遊戲。所以如果說者為了傳遞“意圖A”而講話,接收到信息的聽者理解成了“意圖B”,如果意圖A與意圖B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那麼上述的會話(遊戲)就是“失敗”的。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說者的表達方式有錯誤”,也可能是“聽者的理解有問題”,只要是聽者沒有將說者的意圖正確理解,那麼會話就是不成立的。不論是多麼優秀的聽者盡多大努力去理解說者的意圖,如聽者的理解與說者的意圖不符是不行的。在這個會話遊戲中,看起來“說者的意圖”對聽者來講是“正確的”,是應該探尋的“真理”。 大家在圍繞已故的康德所著文章,爭論康德的“絕對無法探尋到的真理”。聽者中心主義對於絕不可能探尋到的如夢如幻的真理,互相爭辯毫無意義。德裏達認為,至今為止的西方世界中對於真理的探尋基本都是這種形式。在此,德裏達提議與其重視“說者的意圖”,倒不如更加重視“聽者的理解”,他顛覆了傳統的價值觀。“不明白的事情也沒有好的解決辦法,所以不去管作者(說者)的意圖是什麼,讓讀者(聽者)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理解詮釋,讓這些各式各樣的理解詮釋成為真理(正確答案)”。德裏達推崇聽者中心主義,認為不應注重作者的意圖,人們可以對文章(或語言)進行各自的理解。舉個例子,比如你想某個人“說了”件事情。如果對方的理解與你原本的意圖相違背,那麼你保證要否定對方。因為我們擁有一種固有觀念,認為聽者應該知道“說者意圖”的正確答案。所以說者完全將自己的意圖當成了“絕對真理”,強制對方探尋真理。但是,我們應該如何知道“對方已經正確理解了自己的意圖”?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樣,可以直接去詢問聽者,但是這種做法也有問題。因為對方會說“我是這麼理解你的意圖的…”,會問“你的意圖是這樣那樣的嗎…… ?”----對方是通過語言與說者交流的。也就是說,為了確認語言A的意圖而使用了語言B,為了確認語言B的意圖而使用了語言C……無限循環,沒有終點。我們不是在確認意圖,而是在玩語言遊戲。請大家想象一下英語翻譯工作。某個外國人說了一個單詞“Apple”,他的意圖很明確,是想傳達“蘋果”這個詞語……這麼想你是大錯特錯。為什麼“Apple”是“蘋果”?確實,我們可以在中英詞典中查到相關的解釋,但是如何保證字典的解釋就是正確的?第一本中英詞典是怎麼制作的?也就是說,如何將一門完全未知的語言翻譯成中文母語的?那麼,想象一下你在乘船旅行,卻不幸遭難(我呸呸呸~~),最終漂流到國家,這個國家人民的語言完全聽不懂。一開始你完全搞不清楚他們在說什麼,但是隨著同當地人一起生活,逐漸聽懂他們的語言。比如,他們指著蘋果說“Apple”,那麼你就會認為,原來他們說的“Apple”是蘋果的意思。為了不會忘記,你把這個單詞記錄在本子上。類似這樣的事情重複不斷地發生,終有一日你所記錄的本子會成為未知語言與中文相對照的詞典。但是這本詞典的內容真的是正確的嗎?比如當外國人說“Apple”這個詞的時候,我們是如何確認他的真正意圖?實際上我們無法確認這個語言的意圖。因為你現實中接收到的並非意圖,而是謎一樣的語言。所以,外國人口中的“Apple”或許並非蘋果,而是“紅紅的、圓圓的東西”的意思。所以此時“Apple”應該翻譯為“紅的圓的”。但是即使這樣的翻譯,我們也不知道對錯。再次強調一遍,我們交換的是語言信息,並非意圖。所以翻譯(意圖理解)的正確性無人知曉。所以我們一般認為絕對正確的中英詞典中也會存在誤譯的情況。不知你是否發覺到,其實在同樣說中文的中國人之間也會發生上述事情。乘船不幸遭遇海難,蘇醒後發現這個地方的語言完全沒見過,隨著與當地人一起生活不斷學習當地的語言,對當地語言進行著自己的理解並進行運用----這與我們作為嬰兒出生來到這個世界是不是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也就是說,我們會慣性地認為只要按照詞典上的意思正確使用中文,那麼自己的意圖保證會傳遞給聽者,實際並非如此。你所理解的中文意思只不過是你自己隨便推測出的意思,所以你不知道在某處你就存在錯誤理解。或許你理解的中文意思就像系紐扣一樣,錯一個後面的就全錯了,可能只有你對中文的理解與其他人不一樣,但是恰巧邏輯相符,所以你和別人可以對話,你可能只是沒有注意到。我們無法從原理上否定這種可能性。但是語言原本就是這樣的,交流也是如此。所謂會話,就是聽者從對方語言進行推測說者的意圖,進行個人的理解。德裏達更注重“接收(理解)方”的行為,因為這更切合實際。我們一般認為聽者理所當然地可以探尋到說者的“意圖”這一所謂的真理,去責備那些無法正確傳達意圖的說者或者無法正確理解意圖的聽者。但是在現實中,“意圖”是我們無法探尋到的真理,是我們想象的、努力詮釋的不確定事物。德裏達批判了西方世界圍繞真理(意圖)毫無意義的爭辯,而容許他人進行再次解釋。為人類提出了一種新的價值觀。 圖:德裏達人的一生應該追求什麼?是金錢嗎~是權利嗎~是地位嗎~是名利嗎~是美女嗎~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那份虛榮心而去爭奪的各種利益~這些有哪一樣不是浮雲呢!有人說:人類社會正朝著越來越現實的方向發展。持這種觀點的人,他們的身心和眼光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他們所想、所說、所做都是事物的表層顯示給人的表象。然而,人和事物的本質,他們內在的、有深度的、蘊含著世界和自然運行規律的本源,如果不用智慧和心靈去發掘,人類文明怎能取得進步。對真理、道德、正義的不懈追求,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最根本要求。人類文明在歷史上多次出現停滯或倒退,都是在追求真理、道德和正義這三方面因素的方向上出現了極端的錯誤。因為錯誤而迷失方向,因為沒有了方向因此走在了與前進相反或錯位的道路上。 什麼是真理?真理是在它所屬的範圍內恒定不變的道理。它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會受人為的觀念和行為的影響。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形式如何改變,它都是普遍適用的。這樣就談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為什麼說它是真正有益於中華兒女的精神食糧和醫治人們心靈的良藥呢?就是因為它在中國這片熱土上孕育了五千年。一種文化相傳幾千年,你說它會多了解自己的民族。在這段時間它的精神會被驗證多少次?會有多少人因為它而受益終生?然而,就幾十年的時光,居然有人認為它過時了,比不上西方的文化。這就是人們思想的膚淺,認識的短見,更是失去自我的忘本。什麼是道德?道德是在人們心中的一條為人做事的准繩。在某些情況下,道德在人類社會中的作用遠大於法律。道德修養直接體現出社會風氣的正與邪。當人們的道德觀念正,即是人心正,人心正則國家和社會以正壓邪,絕不會出現大環境烏煙瘴氣、歪理邪說、混沌不堪的現象。 什麼是正義?正義是能夠使人無愧地面對自己內心和外在世界的心靈力量。正義是讓一個人挺直自己的脊梁,滿懷信心地做人做事的內在力量。只要能確定自己做的事是正義的,那麼再加以執著、毅力、堅韌就可以使邪惡在你面前低下他肆無忌憚、趾高氣揚的頭。在人類文明的進步中,這三方面的素質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人類文明出現停滯或倒退,必定是損失了這三方面的素質。以真理、道德和正義的標准完善每一個人的心靈和思想,不光是每個人自己,每個民族,也就是整個人類就會持續不斷的發展下去,生生不息。 《對真理、道德、正義的不懈追求 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最根本要求》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對真理、道德、正義的不懈追求 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最根本要求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