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人物志:東晉歷史上的強勢皇帝,晉明帝司馬紹》 歷史達人,優質創作者但即便如此,因為司馬紹母親的身份十分低微,司馬睿一直都想立寵妃鄭夫人的兒子司馬昱為太子,但此舉遭到了集體反對,一方面是司馬紹的表現並沒有過錯,而且司馬紹和群臣的關系也很好,另一方面就是東晉政權剛剛建立,廢太子很容易造成騷亂。但司馬睿並未就此妥協,為了立司馬昱為太子,司馬睿就想將反對最強烈的王導、周顗軟禁在宮中,然後讓刁協趁機將廢立太子的詔書向大臣頒布,給群龍無首的大臣們一個措手不及。司馬睿連詔書都寫好了,就等王導、周顗兩人中計。但王導一把推開使者,徑直走到司馬睿面前,問道:“不知陛下因何召見臣等?”司馬睿被這麼理直氣壯地一問,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半天後從懷中取出一張黃紙詔,撕得粉碎,揚手扔掉。司馬紹的太子位就這麼保住了。 公元322年,王敦以誅殺劉隗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司馬紹的太子地位再次受到沖擊。王敦並沒有像歷史上其他從外地攻入京城就廢皇帝的權臣那樣,他做的竟然只是想廢太子。一方面,王敦想要以此立威,另一方面,王敦擔心強健聰明的司馬紹日後當皇帝會對自己不利。王敦打算以“不孝”的名義來廢掉司馬紹,但最終也沒能成功。平定王敦322年,24歲的司馬紹繼位稱帝,史稱晉明帝。司馬紹上位之後,一改父親的庸碌無為的作風,銳意進取,全心全意鞏固統治、加強皇權。他的當務之急就是鏟除上遊的王敦集團。司馬紹的登基對遙控朝廷的王敦來說就是個噩耗。於是,王敦決定給司馬紹來個下馬威,他以諷諫朝廷征召自己為由,率大軍東移進駐姑孰湖城。雖然司馬紹想直接打掉王敦集團,但此時的他並沒有力量與王敦直接對抗。為此,司馬紹以退為進,賜予王敦加黃鉞、班劍武士各20人,可以奏事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導致王敦就是有篡位之心也沒有篡位的借口。 司馬紹暫時穩住王敦之後,便著手開始組建自己的勢力。司馬紹提升妻弟庾亮為中書監以分王導的權勢。封郗鑒(江淮地區的一支大的武裝,王羲之的嶽父)為安西將軍、都督揚州江西諸軍,率部鎮守合肥,給予他統轄各部流民部隊的權力。王敦也很忌憚郗鑒這支流民武裝,為此,他上表朝廷推薦郗鑒任尚書令。尚書令是實際上的宰相,但關鍵一點是沒有軍隊指揮權,郗鑒如果擔任就失去了對本部流民的指揮權。司馬紹尚未具備和王敦翻臉的實力,不得不召郗鑒入京就職。然而郗鑒上任途中經過姑孰時卻被王敦扣留了。党羽勸王敦殺掉郗鑒,王敦沒有聽,軟禁了郗鑒幾個月後最終放他去了建康。王敦為了阻止司馬紹發展自己的勢力,開始鏟除司馬紹倚重的大臣,溫矯被司馬紹封為中書令,王敦就要求調溫嶠回自己幕府擔任左司馬,司馬紹無奈還是只能答應。王敦對身邊的幕僚沈充、錢鳳幾乎言聽計從。沈充企圖依靠王敦來提升家族權勢,前往東南地區推行王敦的政策,所以長期在王敦身邊的就是錢鳳。溫嶠假意和錢鳳交好。錢鳳出身寒門,也仰仗溫矯提升名望。溫矯就逢人稱贊:“錢世儀(錢鳳的字)精神滿腹。”錢鳳大喜,和溫嶠成了好朋友,在王敦面前力保溫嶠。於是溫嶠得以在王敦身邊有驚無險。 王敦十分喜歡自己的侄兒王允之,經常將他留他在身邊。有一天,王允之在王敦的床上休息,聽到王敦在外面和部下討論篡權的計劃。王敦在討論中才想起床上還有王允之,趕緊過來查探。王允之倒頭假睡,還摳出口水沾染被褥床單,讓王敦相信自己熟睡多時。後來,王允之回家告訴了父親王舒,王舒和王導商量後報告了司馬紹。所以,王敦的篡位計劃在家族內部都沒有得到支持,且早在司馬紹的掌握之中。公元324年,王敦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在即將面臨死亡的時候,王敦突然意識到王家的力量不可能推翻東晉王朝。病重的王敦很明白自己的繼子王應年紀很小,擔心自己死後王應掌控不了部隊。他給部屬設計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解散軍隊,歸身朝廷;中策是退兵武昌,屯兵自衛,同時和朝廷和睦共處;下策是集中全力推翻朝廷,萬一僥幸就能開創一個新王朝了。錢鳳和沈充等人想當開國元勳,一致認為王敦的下策是上策。王敦身不由己,便由著下面的人造反。他自命為揚州牧,並大肆任命党羽為朝官和地方官吏。王敦假傳聖旨拜王應為武衛將軍,拜王含為驃騎大將軍,讓沈充在江東起兵響應。司馬紹於是正式下詔討伐王敦。王敦因身體每況愈下,只好委派王含率領水陸大軍,氣勢洶洶殺向建康。王敦進軍建康後,司馬紹只帶了兩名隨從去王敦大營,仔細偵察營中虛實。當時,王敦正打著盹,迷迷糊糊中夢見太陽在營壘上空盤旋。他心中一動,醒來驚呼:“此必黃須鮮卑奴來也!”馬上派出輕騎搜索營壘附近。司馬紹三人很快就被王敦的騎兵追上了。情況緊急,司馬紹看到路邊有個老太太,就把禦用的七寶鞭遞給她,囑咐說如果有騎兵追來就拿鞭子給他們看,然後他們又用冷水把馬糞澆透才騎馬再逃。一會兒,追兵趕到,問老太太有沒有看到一個黃胡須的騎馬人經過。老太太說看到了,跑過去很久了,說完還把七寶鞭拿給追兵看。七寶鞭鑲金嵌玉,引起追兵圍觀,追兵又發現馬糞已冷,認為司馬紹已經跑遠,就放棄追趕。司馬紹回到建康後,郗鑒建議朝廷征召蘇峻、祖約等入衛京師。蘇峻、祖約等人也覺得王敦勝算不大,紛紛出兵護衛建康。值得一提的時,王導是司馬紹的大都督,王導知道王敦病重且失去了人心,就堅定地站在了司馬紹的一邊。他揚言王敦已死,帶著建康的王氏家族子弟為王敦發喪,讓大家以為王敦真的死了。司馬紹適時下詔數王敦之罪,表示除了要治罪王敦和錢鳳,其他一概無罪。王敦見詔暴怒,病勢更加沉重。324年秋七月,王含率水陸大軍5萬殺向建康,攻至長江南岸。溫嶠則焚燒秦淮河上的浮橋,率軍固守北岸。司馬紹想要帶兵應戰,郗鑒建議他堅守建康,以逸待勞,等王敦軍隊銳氣過後再聯合援兵痛擊。但司馬紹還是組織勇士,夜渡秦淮河偷襲王含大營。王敦聽到王含失利的消息,哀歎:“我兄長就是個老婢;門戶衰敗,大勢去矣!”他運起最後的力量,要親赴前線,無奈病入膏肓,掙紮起來後馬上又躺倒在地。臨終前,王敦叮囑王應:“我死後秘不發喪,一定要把建康打下來!”說完,王敦病死,時年59歲。王應將王敦草草埋在營帳中,然後自己就去花天酒地了。但紙終究包不住火,幾天後大軍不見指揮和命令,漸漸知道王敦真的死了,士兵連戰鬥的心情都沒了,在司馬紹的進攻之下兵敗如山倒。王含、王應和錢鳳倉皇西逃。沈充正從東邊向建康進攻,見大勢已去,逃亡途中被舊將所殺,首級傳給朝廷。錢鳳逃到江州,被地方太守所殺。王含、王應拋棄王敦親手帶起來的軍隊,一路逃到荊州投靠族人、荊州刺史王舒。王舒做出了最平穩的選擇:大義滅親。王敦勢力隨即煙消雲散了。平定王敦之亂是晉明帝司馬紹最大的政績。戰後,他果真沒有株連他人,凍結對王敦党羽的追究。王敦之亂在戰爭期間並沒有造成大的破壞,戰後又沒有株連殺戮導致社會動蕩,整個南方付出的成本比較少。司馬紹處理得當,得到了世族大家和百姓的支持。太寧三年(325年)秋,晉明帝司馬紹病死,只有27歲。 《東晉人物志:東晉歷史上的強勢皇帝,晉明帝司馬紹》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東晉人物志:東晉歷史上的強勢皇帝,晉明帝司馬紹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