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最新研究:食魚反鳥與上羊鳥、意外鳥或有近親關系》 中國新聞網官方帳號食魚反鳥歸入標本。(王敏 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6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王敏研究員與周忠和院士通過對一新的食魚反鳥歸入標本及此前正型標本結合進行研究,對其系統發育位置的研究表明,食魚反鳥可能與上羊鳥、意外鳥具有較近的親緣關系。中國古生物學家對食魚反鳥的解剖學和系統發育位置進行厘定,這一早白堊世反鳥類研究的重要進展論文,近日已由國際專業學術期刊《古脊椎動物雜志》(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在線發表。 食魚反鳥頭骨和椎體解剖特征。(王敏 供圖)中科院古脊椎所介紹,同為已滅絕鳥類,食魚反鳥、上羊鳥、意外鳥生存年代距今約1.2億年。其中,食魚反鳥是王敏等2016年首次報道,其正型標本保存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鳥類食團,為複原早期鳥類消化系統的演化提供關鍵證據。但由於標本保存的原因,食魚反鳥確切的系統發育位置尚不能確定。主要原因是包括食魚反鳥在內的大量中生代(如熱河生物群)鳥類化石多呈二維保存,而多數屬種僅有正型標本,限制了所能觀察到的形態特征。本次在遼寧淩源早白堊世地層新發現的食魚反鳥歸入標本,不僅保存了很多正型標本上缺失的骨骼(如尾綜骨、部分後肢骨骼等),而且很多骨骼由於保存方位不同於正型標本,補充了大量形態特征信息,能夠進一步較為完整的複原食魚反鳥的形態特征和系統發育位置。王敏說,新標本證實了食魚反鳥的頸椎椎體間的“異凹形”關節方式與現生鳥類相反,同時其枕骨大孔腹緣兩側發育一對卵圓形凹陷,類似的結構在已發現的中生代鳥類和非鳥類恐龍,或者現生鳥類中均沒有同源結構。結合兩件食魚反鳥標本的研究表明,食魚反鳥可能與上羊鳥和意外鳥具有較近的親緣關系,特別是這三個類群在胸骨前緣均發前外側突,而後外側突的末端呈扇狀膨大。他表示,結合中生代鳥類的譜系關系,後外側突末端的形態在反鳥類中變化多,未見明顯的譜系關系影響。而前外側突在反鳥類中僅在進步類群出現,前外側突的骨化中心獨立於胸骨的其他部位。研究者認為,這一結構在反鳥類原始類群中的缺失,一種可能是該骨化中心在基幹類群中尚未出現,抑或雖然出現但卻在發育過程中並不完全骨化(保持軟骨狀態)而沒有保存為化石。(完) 《古生物學最新研究:食魚反鳥與上羊鳥、意外鳥或有近親關系》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生物學最新研究:食魚反鳥與上羊鳥、意外鳥或有近親關系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