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佘族歷史文化名村,山環水繞,鐘靈毓秀,被譽為佘族第一村》 旅遊達人,優質創作者 這是我第二次來霞浦,發現自己深深地愛上了它。這裏有碧海銀灘,綿延無際的掛蠣晨景,還有那飄搖壯觀的海帶收獲,那如夢如幻般的海上家園,日出日落間灑落灘塗的神奇光影,讓無數攝影愛好者趨之若鶩、為之著迷。這裏被譽為中國最美的灘塗,中國海帶之鄉,中國紫菜之鄉,中國大黃魚之鄉。 除了美麗的風景,霞浦還是閩東佘族的聚集地,跟著我的腳步走進半月裏村。這個被譽為“佘族歷史文化名村”的半月裏,位於霞浦縣溪南鎮白露坑行政村,是佘族聚居的村莊。村莊東望玉兔山,與白露坑村有一山之隔,背靠狀如彎月的彌勒山山麓,南臨雙福橋水庫。 半月裏原名半路裏,後來在清朝雍正年間,半月裏先祖雷志茂根據村部地形猶如半月形,改稱“半月裏”,這裏是一個純佘族村落,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村民大多數姓雷。村莊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美好又富有詩意,“半月裏”山環水繞,鐘靈毓秀,形如半月;村中環境古樸而靜謐,至今仍保存多座完好的古宅和佘族古跡。這裏是福建佘族延綿發展的縮影,數百年如白駒過隙,匆匆逝去。青磚老屋曆經風霜、古台舊戲佘歌新曲,雷氏傳奇演繹如夢時光。 半月裏目前是閩東地區現存佘族古跡最多的村莊,至今仍保存多座完好的古宅。村中有龍溪宮、雷氏祠堂、舉人府等三組清代古建築和大量佘族文物。走進半月裏村,仿若進入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只見這裏山環水繞,古樹參天,繞村而過的潺潺龍溪,高牆青磚的清代古宅,飛棱重簷的古宮舊廟無不散發著靜謐祥和的氣息。 走進村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位於村口的龍溪宮,它始建清雍正八年,背靠彌勒山,面向玉兔山、東依燕鼎山,建築面積508平方米,硬山頂抬梁、穿鬥木結構,由鬥、升、翹、昂、拱組合。自南而北依次為大門、戲台、眾廳、神廳、神龕等。 其戲台藻井以五層方鬥逐級裝嵌,形成遠觀四方,近視八角的藻井。其工藝繁瑣細致,達到一鬥三出跳,獨具佘族建築特色。 接著來到村內保存完好的舉人府-雷世儒故居,於清嘉慶25年動土興建,占地1300多平方米,大小房間38間,梁柱126根。故居內的繪畫、雕刻等富含濃厚的佘族文化底蘊,具有很高的佘族文化研究參考價值。 半月裏村現存三座古宅,以“舉人府”最為出名。修建於道光年間的雷世儒大厝,曆時三年,耗費銀元80擔,大小房間38間,柱子126根,占地1300平方米。雷世儒經商致富,家道殷實,建祠辦學,在光緒年間被恩賜為武舉人,故他的宅邸也被稱作舉人府。 雷世儒,他武藝高強又善於經商,曾帶領許多村民經商,生意通達福建、廣東、台灣等地。他們將當地的茶葉等產品通過海運銷往福州,在福州購得絲織品、布料等銷往台灣,再將台灣的大米、糖等運回霞浦銷售,從而使雷世儒積累了雄厚的資金。 最後來到雷氏宗祠,它背靠狀元頂,前為筆架山,是村中風水寶地。該祠座北朝南,為硬山頂磚木結構,大門為牌樓式,規模不大,但古雅可觀。祠內梁架錯彩描金,祭台前及內九幅工筆上彩畫,線條清晰神形畢露。祠內尚存清道光二十八年秋雷世儒為宗祠親書“鳳山衍慶”匾額,匾中鳳山則指佘族祖居地鳳凰山恰是高辛帝鼻祖之地。 村內還有一座佘族博物館,是半月裏有一位名叫雷其松佘族村民,為搶救佘族文化創辦的佘族博物館,村裏面有很多文物,他就慢慢收集,在村民們的支持下把這個博物館建了起來,博物館裏陳列著雷氏家族珍藏的傳世文物370多件,其中有青瓷170多件。禮品盒、梳妝台50多件,還有100多首佘族歌謠,這些藏品吸引了許多專家和學者前來這裏采風。小貼士:半月裏不大,慢慢逛大概一個多小時足夠了,這裏很舒服,建議一定要來走走,了解下佘族文化。 《閩東佘族歷史文化名村,山環水繞,鐘靈毓秀,被譽為佘族第一村》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閩東佘族歷史文化名村,山環水繞,鐘靈毓秀,被譽為佘族第一村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