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李嘉誠長和系“煉金術”:7年拋售樓市套現1150億港元》 新浪財經官方帳號函件要求:“因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存在捂地、捂盤不良行為,嚴重影響區域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經研究,禁止高新區內金融機構向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及其項目公司提供新增融資、貸款,禁止高新區內金融機構向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提供幫助。”《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成都高新區財政金融局,財政監督處相關人員稱,這樣的函件局裏只有金融管理處和金融發展處能夠發布。金融發展處相關人員向記者證實,這一函件確由金融發展處發布。記者詢問其發布函件的緣由,其沒有直接回應,只是說:“我們內部還在商量,後面會統一回複。事情不是我經辦的。”記者詢問經辦人電話,其卻稱:“他不在。”天眼查顯示,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記成都公司”)成立於2004年,注冊資本為10億元人民幣,法人代表為柯宇鴻。該公司是外商合資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記投資有限公司和CARTON INTERNATIONAL LIMITED各持股50%。和記投資有限公司業務遍布中國香港和內地,實際控制人為李嘉誠。和記成都公司在成都擁有南城都匯商住項目等樓盤。一名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涉事地塊是和記成都公司於2004年買下的,一直沒有開發完,還存在“捂盤”情況,因此被監管層“盯上”。獲利百億當地一名業內人士稱,2004年10月29日,和記成都公司以21.35億元總價拿下成都市城南新區容積率為“3”的1036畝土地,成交樓面價1030元/㎡。這宗彼時作為成都地王的地塊,就是後來的南城都匯樓盤。該業內人士透露:“從拿地距今整整16年,南城都匯不僅沒能完成開發,不久前還將剩餘部分打包賣給了禹洲集團,盡收78億港元。加上之前已經賣出的1~6期,項目賺得盆滿缽滿。”7月23日晚,李嘉誠的長實集團發布公告稱,和記投資有限公司出售成都南城都匯項目50%股權,作價約78.47億港元。買方為一家名為RZ3262019 Limited的公司,股東分別為禹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和成都瑞卓置業有限公司,各占股50%。公開資料顯示,2004年10月,和記成都公司以1030元/㎡拿下的成都高新區1036.47畝土地,總計21.35億元。該項目位於成都高新區優質地段,臨近金融城。周邊配套成熟,交通便利。據封面新聞報道,和記成都公司一名員工稱,公司當年拿地只花了約21億元,該項目前期銷售額超過180億元,如今出售南城都匯又獲得78億港元。以大型房企10%~20%的權益銷售淨利潤率計算,該項目前期淨利潤大致為18億~36億元,再加上出售獲利,李嘉誠與長實集團此項目獲利近百億元。記者了解到,南城都匯項目共規劃8期,自推售以來常常榮膺銷冠,是成都樓市著名的熱銷項目之一。已交付至6期,逾萬戶業主已入住。目前,成都高新區的成交樓面地價已經達到20700元/㎡,南城都匯項目依舊沒開發完,7~8期主體建築已基本修成,尚未開盤推售。自從2016年,南城都匯以1.2萬元/平方米單價推出6期之後,至今的4年裏,項目一直在銷售其商鋪——新街裏二期。房產網站信息顯示,目前南城都匯6期——匯彩園二手房均價為26346元/㎡。時間的“朋友”外界指長和系“捂盤、囤地”的說法,並非毫無來由。早年間公司在內地的發展,就是以“長周期”著稱。1994年,和記黃埔在廣州拿下黃沙地塊,即後來的“逸翠灣”項目,可建面積24.18萬平方米。2002年,和記黃埔首次公開表示,“黃沙項目已進入最後的動工准備階段,住宅部分預計2003年下半年正式發售,2004年中交樓,商場部分2003年底開始招租。”但直到2005年11月,項目才開始動工,此時距離拿地已有11年的時間。到2009年,項目才最終建成。2005年9月,和記黃埔在廣東增城市獲取四宗住宅地塊,合計占地面積達203萬平方米。但由於各種因素影響,直到2011年,項目才啟動奠基儀式。2014年,項目首次開盤。至今,項目仍未開發完畢。和記黃埔在北京的拓展,也有著類似的“套路”。和記黃埔於2001年進入北京市場。當年,和記黃埔以7億元拿下北京姚家園地塊,即後來的“逸翠園”項目,約定的竣工時間為2006年10月31日。但項目真正動工的時間,已是2005年6月。2005年11月,逸翠園項目一期獲得預售許可證,預售均價約為9000元/平方米。直到6年後的2011年,項目的二期才獲得銷售許可證,此時的成交均價已經上漲到28000元/平方米。2013年,該項目才最終建設完畢。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5月,長和系在內地21個城市擁有56個寫字樓、住宅、商場及酒店等房地產項目。除北京、廣州外,長和系在上海、成都、重慶、大連、東莞、珠海、中山、惠州等多地的項目均曾被曝“囤地”,期限從5年到10多年不等。一些項目雖然拿地時間較早,但至今仍未完工。雖然存在部分項目體量偏大的現實,但動輒十幾年的開發周期,仍然令長和系難逃“囤地”的嫌疑。從公司的公開表態來看,部分項目開發周期過長,存在規劃調整、政府審計、土地糾紛等不可控因素。但總體來看,自身原因仍占多數。北京某資深房地產從業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長和系是最早進入內地的香港地產商之一,開發經驗豐富,又有“首富”李嘉誠的“光環”加持,因此早年間頗受地方政府青睞。2010年之前,長和系往往能以較低的價格獲取土地,而且在開發期限上,通常能獲得一再寬限。事實上,這種做法在當時已經十分常見。2009年,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中國有一批房地產開發商是從來不蓋房子的,就是倒土地的。”他認為,這部分開發商占行業的1/3。套現與“離場”2010年8月,有媒體曝光了一份1457宗閑置土地“黑名單”,據稱,這份名單是由國土部交由當時的銀監會做風險排查之用。長和系共有兩宗土地“上榜”,分別是和記黃埔旗下的北京逸翠園2H1、2H2地塊以及位於廣東珠海的一宗住宅地塊。嚴查閑置土地的風潮過後,長和系在內地的發展策略出現調整。從2013年開始,長和系甚少在公開市場拿地。相反,公司開始出售旗下的地產項目。僅2013年,通過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上海東方匯經中心,長和系共回籠資金約120億港元。2014年,長和系又先後轉讓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長圓集團股權、北京盈科中心、重慶大都會、上海盛邦國際大廈等項目。“這種調整與內地市場環境的變化有關。”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長和系的基本策略是“低進高拋”,但2013年以後,內地土地市場競爭激烈,地價不斷攀高,而房價在嚴厲的調控下,上漲乏力。在此之前,長和系一直對內地房地產市場頗有興趣。 2010年初,李嘉誠公開表示,長江實業土地儲備足夠未來5至6年使用,由於平均成本較低,加上負債低和備用資金充裕,可動用不少於500億港元進行投資。“長和系”的拿地成本有多低?和記黃埔2012年年報顯示,公司當時的土地儲備約1022萬平方米,大部分通過與長江實業共同持有,在內地的平均土地成本為1980元/平方米。其中,和記黃埔於2012年12月獲取的武漢市蔡甸區的一宗土地,樓面價僅為1502元/平方米。作為對比,當時的行業“老大”萬科,2012年的平均拿地成本約為2790元/平方米。內地房地產調控不斷加碼,也令長和系感到壓力。和記黃埔在2012年年報中稱,“政府壓抑住宅樓價上漲之措施於2012年繼續對市場情緒有不利影響”。2014年,和記黃埔繼續表示,由於流動性緊張情況日益加劇,公司在數個內地城市“繼續面對激烈之減價戰”。受此影響,2014年和黃的地產業務收入下降三成以上。2015年,李嘉誠重組旗下的長和系帝國,將長實與和黃的非地產業務並入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地產並入上市公司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此舉意在減少兩家公司業務交叉的弊端,有助於集中發力。但調整後,公司在內地市場的拓展仍然乏力,反而繼續出售旗下項目。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長和系多次出售內地及中國香港的物業,套現金額逾1150億港元。與此同時,對長和系“囤地、捂盤”的詬病一直存在。2019年10月,長江實業將大連市西崗區黑嘴子項目出售給融創中國,作價超過40億元。長實於2011年獲取改項目,8年間仍未開發完畢。按照19億元的拿地價格計算,此次出售的收益超過100%。近期被成都高新區處罰的和黃成都公司,於2004年低價買入南城都匯項目。今年7月,和黃將項目轉讓給禹州集團。期間經過16年的“囤地”,仍未開發完畢。嚴躍進指出,從大邏輯上看,長和系近年來頻繁騰挪資產,有著“削減亞太、加碼歐洲”的資產運營脈絡。本文來自:中國經營報、21世紀經濟報道 《深扒李嘉誠長和系“煉金術”:7年拋售樓市套現1150億港元》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深扒李嘉誠長和系“煉金術”:7年拋售樓市套現1150億港元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