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歷史文化名山——鹿門山 名人》 地方文史專家 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優質創作者鹿門山牌坊一、鹿門名士黎丘王——秦豐秦豐,生活在西漢末東漢初,漢光武帝劉秀同時代人。南郡宜城(靠近東津霸王山)人。秦豐先起義反對王莽政權,後在今東津霸王山南一帶,與光武帝劉秀對抗,被剿滅。今霸王山有山寨遺跡,稱霸王山寨。【補注】南郡,秦代置,管轄湖北舊荊州、安陸、漢陽、武昌、黃州、德安、施南及襄陽府。 霸王山寨漢末隱士——龐德公龐德公,字子魚,又字尚長,襄陽人,東漢末年襄陽名士。大約生活在漢靈帝建寧至三國蜀漢昭烈帝章武年間。先居住在峴山下,以耕讀為業,後隱居鹿門山,耕地、采藥。龐德公與司馬徽、徐庶等是好友,過往密切。他的兒子龐山民,娶諸葛亮二姐為妻。諸葛亮曾拜龐德公為師,諸葛亮每次造訪,拜於龐德公床(古時坐臥的器具)下。龐德公稱諸葛亮為“臥龍”,稱龐統(其侄)為“鳳雛”,被譽為知人。晉代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記載:“孔明每至其(龐德公)家,獨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今鹿門山有龐公煉藥洞、諸葛亮拜師堂等遺址。 龐公煉藥洞唐代山水田園詩派開創人——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名浩,字浩然,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居住在襄陽城南峴山下,漢江西岸澗南園。也有人說他的故居在東津鎮後崗村,待考。他與龐德公、皮日休並稱“鹿門三高士”。孟浩然早年主要在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門山。四十歲赴京城長安考進士,落第。後漫遊吳越。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尚書右丞(朝中佐仆射,掌錢谷等事)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後,貶為荊州長史,孟浩然曾作過他的幕僚。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遊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當時孟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吃了發物)病發去逝。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載:“時浩然疾發被,且愈,得相歡飲。浩然宴謔,食鮮疾動,終於南園。”天寶四載(745年),宜城人王士源輯錄孟浩然詩,得218首,其書已佚。現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詩263首。他和王維並稱“王孟”。其詩在藝術上有獨特造詣,不事雕飾,清淡簡樸,感受親切真實,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河。今鹿門山上有孟園(孟浩然紀念館)、孟浩然墓、浩然亭等。 浩然居與孟浩然同隱鹿門的唐代詩人——張子容張子容,生卒年不詳,約唐玄宗開元十六(728年)年前後在世。襄陽襄州人(今湖北襄陽),家住襄陽城南峴山白鶴岩,曾與孟浩然同時隱居鹿門山,與孟浩然為生死交,詩篇唱答頗多。唐先天元年(712年)舉進士,初任樂城令,開元中(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期間)謫(古時官吏降職,調往邊外地方)為東城尉,又曾任晉陵尉。後來,世事動蕩不安,遂四處漂流。再後來棄官而歸,終老鄉裏。元代辛文房在其所著《唐才子傳》中,對張子容有一個評價,說張子容“興趣高遠,略去凡近。當時哲匠,鹹稱道焉”。有詩集傳於世。鹿門山人——王迥王迥,生卒年不詳,與孟浩然同時代。號白雲,因排行九,又稱王九;因是山裏(鹿門山)人,又稱王山人。襄陽東津鹿門山人,孟浩然詩中提及王迥之處甚多。《全唐詩》中介紹王迥:“王迥,家鹿門,號白雲先生。與孟浩然善。詩一首。”晚唐詩人、散文家——皮日休皮日休(約834—約902年),字襲美,一字逸少。曾隱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醉吟先生等。襄陽人,一說襄陽竟陵(今屬湖北天門市)人。懿宗鹹通七年(866年),入京應進士試不第,退居壽州(今安徽壽縣),自編所作詩文集《皮子文藪》。懿宗鹹通八年再應進士試,以榜末及第。曾在蘇州刺史崔璞幕下做郡從事,後入京任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出為毗陵(今江蘇常州一帶)副使。後參加黃巢起義軍,任翰林學士(起草文件,參與機密之官)。黃巢敗,不知所終。皮日休為晚唐著名詩人、散文家,與陸龜蒙並稱“皮陸”,有唱和集《松陵集》。他的詩文多抨擊時弊、同情人民疾苦。他的小品文被魯迅譽為唐末“一榻胡塗的泥塘裏的光彩和鋒芒”。皮日休的兒子皮光業為吳越丞相。孫子名燦,官任鴻臚寺卿(掌禮儀、接待之官)。因皮日休曾隱居鹿門山,又自號鹿門子。其湖湘後世子孫為紀念皮日休,故取家族堂號為鹿門堂,稱其家風為鹿門家風。明代時,鹿門山上所建的“三高祠”(已毀,待建),供奉的是在鹿門山隱居的龐德公、孟浩然和皮日休。鹿門山上有曬肚石、讀書台、皮子躬耕田等遺址。 皮日休曬肚石鹿門先生——唐彥謙唐彥謙(?~893年?)字茂業,號鹿門先生,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鹹通末年進京試舉,十餘年不中;另一說鹹通二年(861年)中進士。乾符末年(879年),兵亂,避地漢南。中和(唐僖宗年號)中期,王重榮鎮守河中(今烏茲別克斯坦全境和哈薩克斯坦西南部),聘為從事,累遷節度副使,晉、絳二州刺史。光啟三年(887年),王重榮因兵變遇害,他被責貶漢中掾曹(官名)。楊守亮鎮守興元(今陝西漢中市東)時,擔任判官。官至興元(今陝西漢中)節度副使、閬州(今四川閬中)、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撰寫《新建三高祠記》吏部主事——鄭傑鄭傑,字伯興,襄陽人。明代正德辛未(1511年)進士,除(古時任命官職)揚州推官,升文選郎中(朝廷吏部主管選拔文官的官員),拔幽滯(提拔隱淪未被用之士)、抑僥幸(限制投機作官和升官的途徑),輿論翕然(一致稱頌)。言事謫官(商議事情和任免官員),單車就道,終大理寺丞(大理寺的行政長官)。殉節鹿門、《鹿門山草》作者——蔡思繩蔡思繩(?——1642年),字孺思,號玉虹,明代襄陽人。以恩貢,官井研縣知縣,擢(提升)羅平(今雲南省羅平縣,位於雲南省東部,滇、桂、黔三省區結合部)知州,不赴告歸。隱居鹿門山。建別墅於鹿門、《鹿門草》作者——袁奐袁奐,生卒年不詳,字蔚每,號內參嵐。明末清初棗陽雙河鎮人。崇禎壬午(1642年)年,中副車(清代稱鄉試的副榜貢生),任長沙悠縣教諭、監國及江夏知縣等職。晚年隱居鹿門山,致力於著述。二、鹿門高僧 鹿門寺蓮宗五祖——少康大師少康大師(688——763年),俗姓周,唐縉雲仙都山(今浙江省縉雲縣)人。中國佛教淨土宗第五代祖師。有“襄陽詩僧”之名。《一統志》記載:“少康遊名山海內,呼為少微上人”(上人指持戒嚴格並精於佛學的僧侶)。少康大師一生以身弘法,注重教化淨土學人,大師與沙門文諗共同編輯《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刪傳》(一卷)傳世,該書記載了慧遠、曇鸞等四十八位修學淨業者往生的事跡。另著有《淨土論》(三卷),流傳於世。少康大師一生行化事跡很具有傳奇色彩,為後學推崇至極,被稱為蓮宗五祖。唐代白衣居士第一人——龐蘊龐蘊,生卒年不詳,與丹霞天然(下文介紹)處同時代,字道玄,湖南衡陽人。自號“襄陽處士”,世人稱“龐居士”、“龐翁”、“襄陽龐大士”。唐代著名居士(在家禪者,與僧人不同的是,不出家,不剃度,可以結婚,也可以有家產)。跟從馬祖受法後,過著清貧的生活,四處訪師參禪,並將自己參禪和修行的心得寫成詩偈(佛經中的唱詞),現存190多首。龐蘊參禪過程中,曾與丹霞、藥山、百靈、松山、大梅法常、洛浦、仰山等著名禪師,頻相往來、酬對機鋒,和天然丹霞禪師終身為友,兩人曾在鹿門山聚緣。他被譽為達摩東來開立禪宗之後“白衣居士第一人”,有“東土維摩”之稱。唐代率性不羈高僧——丹霞天然丹霞天然(739——824年),唐代禪僧,法號天然,籍貫不詳,以曾駐錫(僧侶長期駐留一地)南陽丹霞山,故稱丹霞,或丹霞禪師。先師從馬祖道一,後師從石頭希遷,隨侍三年,披剃受戒,再往謁(拜見)馬祖,馬祖授之“天然”法號。丹霞天然與龐蘊居士曾在鹿門山聚緣。鹿門寺開山祖師——處真禪師處真禪師,大約公元810年前後在世。師從曹山本寂,屬曹洞宗曹山系一代宗師,有關處真禪師的生平待考,《大藏經》史傳部除載處真禪師《證悟詩偈》一首外,還有公案幾則。處真禪師是曹洞宗在鹿門華嚴院(鹿門寺)的開山祖師。處真禪師法嗣——行因禪師行因禪師,生卒年不詳。大約公元955年前後在世,逝時年約七十,雁門(今山西省代縣)人。襄陽鹿門處真禪師法嗣,為青原下七世。遊江西廬山,棲佛手岩,人稱為佛手岩和尚。諳熟經典,兼通儒釋,能言善辯。其事跡散見於《宋高僧傳》、《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指月錄》、《冷齋夜話》、《江西通志》、《廬山志》等。曹洞宗洞山系法脈——鹿門自覺鹿門自覺(1056-1117年),青州人,俗姓王,法號惠定。禪界尊稱他“鹿門老人”、“鹿門和尚”。禪師少年時聰慧超人,又得到名師教導,曾受知於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著有《資治通鑒》),應該是仕途光明。但他品性高潔,無意功名。宋紹聖年間,從芙蓉道楷落發,數年從學,得芙蓉道楷禪師印可,是曹洞宗洞山系法脈。政和五年(1115年)到鹿門寺,政和七年(1117年)2月在鹿門寺示眾而化。鹿門自覺和法燈同為曹洞第八世祖師芙蓉道楷(1043-1118年)的弟子,兩人先後住持鹿門寺。宋代鹿門燈泉公——法燈禪師法燈禪師(1075-——1127年),北宋成都華陽(今成都市雙流縣華陽鎮)人,俗姓王,字傳照。年幼時,品行端正,擅長書畫,飄逸俊雅,卓爾不群,不受禮法羈絆。鹿門自覺弟子——普照一辯普照一辯(1081—1149年),江西洪州(今南昌)人。為鹿門自覺弟子。出家後始參雲門和臨濟,於政和年間(1111—1117年)到鹿門,投鹿門自覺禪師座下並得法。後經鹿門自覺推薦往沂州(山東省臨沂市)參芙蓉道楷禪師,得到印可。不久受請住持京師天寧寺。清代鹿門詩僧——梓舟船禪師梓舟船禪師,生於明末,四川成都潼川(今四川省三台縣)人,俗姓何。5歲喪母,15歲喪父,父母的早喪,使年青的梓舟船感到人生的無常,17歲時發願出家“報父母恩,參研本分,求脫生死。”梓舟船禪師系禪門臨濟宗破庵派第三十七世祖,系清代在襄陽最具盛名的高僧,住持襄陽鹿門禪院(鹿門寺)。梓舟船禪師在康熙年間,來到襄陽,先住持鹿門寺,後重修並住持檀溪寺。從梓舟船禪師語錄中可得知,他有兩次為清朝皇帝講法,給當朝達官貴人酬對禪機的次數更多,可見禪師之修為(佛教中指通過修煉之後所達到的境界)與影響,當為一時之盛。鹿門伏虎禪僧——息波息波禪師,大約生活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前後,生平不詳。鹿門山有“鹿門息波法師伏虎偈”靈塔。塔碑文有息波禪師法語(佛教語言):“陸塵寂滅菩提煩惱面目本空”等字樣,立碑者系息波禪師之徒“寂”字輩的約10餘人,徒孫“昭”字輩的約30多人。自覺、覺他、覺行——覺三大和尚覺三大和尚(1909——1999年),號傳淨,俗名羅雲鵬,祖籍湖北省黃陂縣,世居武漢,父親羅慧謙,銅器手工業者,系武漢佛教居士林創始人之一。覺大和尚四歲皈依,六歲時跟隨太虛大師徒弟大愚、大淨法師學習佛法。覺三大和尚世壽90歲,出家77年,一生所處的時代,從清末、民國、到新中國,經曆不少波折、磨難,但他始終報著“生入叢林死入塔”的誓願,全始全終的做個佛教徒。一生愛國愛教,弘法利生,他經常告誡弟子要報四重恩(佛陀、父母、眾生、國土),他說:“只有國家安定,佛法才能興旺。”他不求名聞利養,隱蔽修行,精五明,通教傳十二部,經聞思修,一生行如其名“覺三”: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今鹿門山上有覺三和尚塔。 覺三和尚塔(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楊立武 朱家紅 陳春梅 程紅星等) 《襄陽歷史文化名山——鹿門山 名人》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襄陽歷史文化名山——鹿門山 名人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