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諾門坎戰役:日軍用俄國遺民組成“雇傭軍”打蘇聯》 歷史達人,優質創作者俄國遺民參與“內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東北有一群特殊的俄國“遺民”群體。他們或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後逃到中國的沙俄貴族,或是躲避戰亂的俄國平民。1931年,日本扶持溥儀成立“偽滿洲國”,一些俄國遺民為了生計開始受日本人驅使。他們當中有人被日軍相中,成為雇傭軍。日軍專門為這些俄國遺民配備了軍服,並將其命名為“俄羅斯軍”。直至諾門坎戰役爆發前,“俄羅斯軍”一直充當日軍打手的角色。 1939年5月,蘇日諾門坎爆發。為應對蘇軍強大的武力威脅,日軍決定動用這支“俄羅斯軍”。出於對蘇維埃政權的敵視,這些雇傭軍竟然沒有拒絕參與戰爭。在諾門坎戰役中,“俄羅斯軍”充分發揮人種優勢,深入外蒙地區從事情報刺探工作。事實上,“俄羅斯軍”作戰的機會並不多,唯一一次是與蒙古士兵的交火。當時不了解情況的蒙古士兵將他們當作蘇聯兄弟,熱情的歡迎他們的到來。趁此機會,“俄羅斯軍”先下手為強,出其不意地發動攻擊。由於沒有預先防備,蒙古軍隊損失慘重。日軍事後還專門表彰了俄羅斯軍的“豐功偉績”,並建碑留念。 除此之外,“俄羅斯軍”也致力於宣傳工作的推行。為打擊蘇聯紅軍的信心,日軍命令“俄羅斯軍”換上蘇聯軍服做投降狀,然後為他們拍攝照片。雖然這些輿論宣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蘇聯方面很快做出回應,因此宣傳並未動搖軍心。布裏亞特人的“死戰”與“俄羅斯軍”不同,布裏亞特人堪稱“日軍”的死忠。他們原本是生活在西伯利亞一帶的蒙古居民,但由於戰亂,被迫來到滿蒙交界,成為日軍治下的居民。 諾門坎戰役爆發後,出於對蘇聯紅軍的敵視,布裏亞特人投靠了日本人。在這群“叛軍”中,有一名叫加爾馬耶夫的將軍。他曾經親自參與了對蘇聯紅軍的圍剿,戰敗後收集部隊退到滿蒙邊界積蓄力量。戰爭爆發後,日軍委任他為布裏亞特人的指揮官,負責對蘇作戰。由於兵力薄弱,第一次作戰加爾馬耶夫的部隊就損失過半,但剩下的族人仍然繼續追隨他作戰。一次,加爾馬耶夫遭遇了蘇軍的大部隊,他憑借著對地形的了解,讓蘇軍吃了大虧。可最後蘇軍動用了炮火攻擊,布裏亞特人被困死在了諾門坎地區。盡管蘇軍勸說他們投降,但他們出於“忠心”拒絕投降。 俄羅斯的日本武士布裏亞特人的抵抗一直持續到8月20日。第二天中午,蘇軍騎兵開始沖向戰壕,已經無力抵抗的布裏亞特人被迫逃竄。此時,加上日本顧問和加爾馬耶夫,指揮部裏只剩下30人。日本顧問為避免受辱,命令他們切腹自殺。但加爾馬耶夫認為蘇軍不會找到指揮部,因此暫時放棄了這個想法。於是所有人在指揮部裏靜靜等待著命運的審判。 事實證明,加爾馬耶夫的判斷是正確的。蘇軍在廢墟找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敵軍指揮部,於是撤回本方陣地。就這樣,加爾馬耶夫帶著剩下的殘兵退回了“滿洲國”。六年後,蘇聯紅軍進駐東北,加爾馬耶夫才被俘獲。加爾馬耶夫被俘後交代:“我確實帶領族人對蘇聯紅軍發動過攻擊。”這群布裏亞特士兵被蘇聯人稱為“俄羅斯的武士”,其間也不無諷刺之意。蘇聯史學家在研究諾門坎戰役時發現,這場戰役其實可以稱為另類的“俄國內戰”,因為俄國遺民確實對自己的同胞發動了攻擊。 隨著歐洲局勢的急轉直下,日本國內已經無力承擔龐大的軍費開支,而關東軍此時也失去了以往的驕橫。在這場戰役中,日軍第六軍損失慘重,頹勢已現。1939年,日本駐蘇大使向蘇聯提出停戰請求。隨後日本大使與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簽訂停戰協定,雙方於9月16日停止一切軍事行動。至此,曆時135天的諾門坎戰役才宣告結束。毫無疑問,諾門坎戰役是一場陌生的戰爭。它使日本關東軍的西進策略徹底落空,最終引致兩年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危機。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諾門坎戰役扭轉了二戰的基本走向,也促成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1939年諾門坎戰役:日軍用俄國遺民組成“雇傭軍”打蘇聯》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1939年諾門坎戰役:日軍用俄國遺民組成“雇傭軍”打蘇聯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