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沒有一聽就讓人落淚的話?明朝遺民徐枋的遭遇令人唏噓》 歷史達人,優質創作者國變徐枋本人出生於明朝的官僚世家,徐氏家族從六世祖開始一直代代為官,徐枋的父親進士出身,改庶吉士,升遷至右春坊右庶子。在明朝這是可以進入內閣的資曆,他也參與複社的政治鬥爭。南明建立之後,徐汧被啟用為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讀學士。由於家庭環境的優越,徐枋自幼和江南士人名流相交,其中很多人都是複社名流,比如鄭敷教、陳子龍、朱集璜、楊廷樞等人,這些都是徐的朋友,也是徐枋的長輩和老師。江南的學術環境也使得徐枋成長很快,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21歲的徐枋便已經在鄉試中中舉,可以說大好前途就在眼前。但是此時的明王朝卻已經走入了死胡同,北方的天災和人禍使得大批農民走向推翻明王朝統治的道路,李自成在1642年已經發展壯大,而關外的滿清對於中原垂涎欲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而死,隨後清軍在吳三桂的邀請下入關擊敗李自成奪取北京,同年南京弘光政權建立。公元1645年清軍南下,弘光政權的首府南京被清軍攻占後,蘇州、常州相繼陷落。 這對於明朝的高級官員來說是雙重打擊。1644年崇禎自縊,很多名節自勵的官員已經自殺殉國,徐並未選擇自殺反而加入弘光政權,自然是希望國家中興。但1645年弘光政權被擊敗,明朝的政權再度覆滅。作為高級官僚徐不能為國家效力拯救國家,反而看到國家滅亡,自然心生痛苦,加之自己的儒家名節思想,在國破家亡的背景之下,徐汧選擇在六月十二日在蘇州虎丘新塘橋投水自盡,為明朝殉節。範石夫《朋舊尺牘跋》記載徐汧自殺時的情形,這是一名儒家信徒為自己的信仰獻身,也是一名高級官員為滅亡的國家獻身:勿齋太史當先帝之變,已義不欲生,避跡虎丘之長蕩。一泓秋水,朝夕徘徊。乙酉六月十二日,有剃發之令,默無一言。是晚月明如晝,以酒犒諸從,躬倚船舷,對月獨坐,突躍入水中,人不及救。”按照當時的慣例,很多官員都會舉家自殺,但是徐汧卻沒有這麼做,或許是他憐憫自己的24歲的兒子。當時的徐枋還在生病當中,驚聞噩耗一度想要追隨父親投水自盡,但是徐臨終前遺命徐枋:“吾固不可以不死,若即長為農夫以沒世,亦可無憾”這道遺命說了三點:徐汧自殺是自己的選擇,但是他要自己的兒子徐枋活下去,同時讓徐枋選擇以農夫的方式生活一輩子。 很多人也許不理解,在他們看來做一個農民不是挺好的嗎?實際上沒有理解徐汧真實含義。徐枋此時已經是舉人身份,徐氏家族在江南也是士族家庭,這正是清朝統治者十分需要拉攏的對象。要知道清朝初年由於官員缺失,十分需要人才,甚至派人強行扣押隱逸的明朝士人為官,徐枋本人是可以被清朝征召為官,並且為滿清效力拉攏江南的士人。不希望兒子為滿清效力,於是要求徐枋做一個農夫和滿清政權隔離開。但是對於徐枋來說,這又是一種苦難。因為科舉制度下的士人家族並不從事農業生產,士人是國家的寄養知識分子,通過當官為國家效力從而拿去俸祿生存,本身是沒有生存技能的,徐枋作為士人,他的前半生是通過讀書考取科舉來做官作為事業,他本人也不會種田,徐枋不做官這意味著他此後的人生必定貧寒和困苦,但是如何做一個農民將是此後近五十年徐枋的要實現的目標。父輩抗清的失敗徐汧去世前不久,滿清下達剃發令,剃發一般人都知道,也就是把頭發剃成金錢鼠尾辮。剃頭發這種事情在現代社會已經稀松平常,但是在古代卻是一件大事。很多人喜歡用漢族的習俗來說明滿清統治者的蠻橫,但是在實際上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更為深刻的原因是作為發達文明的漢人雖然在軍事敗於滿清,但是在自我認知範圍中依舊是以文明人和優等民族自居,把順治皇帝和多爾袞代表的滿族統治者視作關外的野人部落,所以在漢人看來漢人自身的生活習慣自然是文明生活的一種方式。順治帝和多爾袞對漢人的心理狀態十分清楚,於是強行推行剃發令,讓金錢鼠尾辮成為征服者的象征,消除漢人的自尊,讓每一個漢人看到自己的頭發就知道自己是亡國奴,這種象征性的羞辱感自然激起了漢人的反抗。於是發生了江陰八十一天,嘉定三屠等等。 而徐枋的長輩們正是在這種反清起義中相繼去世:與徐枋的父親徐相交的楊廷樞,也是徐枋的同鄉長輩。1645年起,楊廷樞投身反清鬥爭,因為被人泄露消息,在外躲避後繼續鬥爭,此後當地士紳出走,楊廷樞留下為抗清義軍籌糧未走,1647年參與清朝提督吳勝兆據松江府抗清的行動,吳勝兆因為事敗被殺,楊廷樞被清軍逮捕殺害。死後被門生安葬。忘年交也是長輩的陳子龍。陳子龍在弘光政權滅亡後多次組織義軍舉行反清起義,而且堅持不剃發,1647年陳子龍參與吳勝兆起義,此後被清軍收捕,被押送前往南京的途中,陳子龍跳水自殺,清軍還殘暴地將其淩遲斬首,棄屍水中。陳子龍門生王沄、轎夫吳酉等在毛竹港找到他的遺體,具棺埋葬。授業恩師朱集璜,朱集璜在昆山縣參與抵抗清軍南下的守城行動失敗,之後投水自盡。《明季南略》記載,朱集璜被清軍逮捕殺害。而徐枋本人也遭受了剃發的羞辱,在父親去世後的大概四個月,當時為了躲避剃發的徐枋藏在松陵,結果被清軍抓捕,在大堂上徐枋拒絕下跪,結果被清軍把頭發剪去。對於士人徐枋而言,無異於奇恥大辱,很多士人都是忍受不了這種屈辱而自殺,當時徐枋卻選擇活下去,因為他牢記父親的遺命:活著。 另一方面父輩的抗清精神也很好激勵了年輕的徐枋,他在此後也投身於抗清鬥爭之中,他曾經也參與明朝遺民的聯動,試圖秘密舉行抗清行動,一方面是四處搬家,這裏固然有其他生活原因,當時也有反清複明的原因的秘密聯絡有關系。1646年到1648年,徐枋在父親徐汧墓前結廬居住,取名“居易堂”。1659年前往積翠山寺1660年前往鄧尉山1661年來到梁溪常泰山1662年在靈岩寺住持弘儲的幫助下定居天平山上沙村而弘儲和尚支持反清複明的行動,徐枋作為弘儲的“布衣弟子”在暗地裏四處聯絡明朝遺民,當時有大量的明朝遺民舉行集會。而且徐枋與自己的姐夫吳祖錫聯系密切,吳祖錫曾經效力於永曆和魯監國,又在鄭成功、張煌言手下做事,徐枋和吳祖錫聯系很顯然是為了反清複明之事。但是反清複明的行為由於清朝穩固統治而逐漸消散,於是做一個遺民成為徐枋的選擇。 活著的痛苦徐枋在做遺民的時候,困境來自於生活的貧苦。徐枋的家族本身由於是士族家庭,一般都會有田產,徐家也有六頃土地,不過是家族共有,徐枋一家可以從徐家集體所有的六頃田產獲得一些田租生活。但在1661年,康熙帝為了制服江南反抗清朝的情緒,下令要求江南的田賦把十年以來的逃稅全部交清,由此引發奏銷、哭廟等案,徐枋由於是徐家主事的人,於是承擔全部責任,選擇逃亡,最終徐枋失去了全部的生活來源。明朝的遺民在失去生活來源之後,各自發展了自己的謀生手段,黃宗羲辦書院教書,巢鳴盛種制成小盒子出售,徐枋不會種田,維持溫飽的手段是賣畫,不過他的畫他並不簽名,因為他這種賣畫並不是指望發家致富,而是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賣畫。其實徐枋作為遺民在康熙朝之後在江南名聲很重,很多人欽佩他的節氣從而眾籌出錢買徐枋的畫作,另外也有很多有錢人都希望買徐枋簽名的字畫來顯擺身份,所以徐枋想要靠賣畫維持溫飽其實很容易。但是他沒有選擇做一名畫家生存,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徐枋才出賣畫作維持生存,畢竟他一直遵守遺命活下去。生活的貧苦使得徐枋的家人先後離世,徐枋的四個兒子由於營養不良,長年挨餓導致身體損傷最終先後去世。唯一的女兒因為冬天缺乏保暖的衣服染上寒疾在3歲時去世。 徐枋本人也是不斷染病:1657年十一月初九日,徐枋突然身患重病,嘔吐不止,不能進食,以至於到了十二月都沒有排便,到了正月徐枋一度認為自己命不久矣,想要立下遺囑,最後還是在醫生的治療下生活了下來,不過徐枋由於身體損害已經兩鬢斑白。1671年,徐枋身患血痢,病痛兩個月才逐漸恢複。1673年八月徐枋大病一場,病了一個月以至於翻個身體都需要家人的幫忙。期間姐夫吳祖錫,最後又是大病,直到九月末才複原。1675年,在為另一名明朝遺民,也是同屬“海內三遺民”的沈壽民做傳時發病,最後還是恢複。其實徐枋想要榮華富貴也很簡單,清朝對於明朝遺民的招撫並未停止,尤其是自稱“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的康熙,康熙曾經大肆招攬明朝遺民,在康熙九年(1670年),十二年(1673年),十三年(1674年)先後三次收錄遺民,不過大部分明朝遺民依舊不與清朝合作,最後康熙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搞出了博學鴻儒,不過依舊只有100多人參加,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西巡到西安,想要見一下明朝遺民,可是李顒也只是讓兒子帶著兩本自己寫的書進獻給康熙,並且推辭不見。 而作為清朝的儒學官員,一方面代替康熙招攬明朝遺民,另一方面作為儒家士人,他們也想見一見這些氣節之士。徐枋作為“海內三遺民”,很多清朝官員對於徐枋十分欽佩,都想幫助徐枋或者慕名見上一面。川湖總督蔡毓榮想幫助徐枋,但是不敢直接幫助,於是托人送上藥材,但是被徐枋拒收。康熙朝的理學名臣湯斌擔任江蘇巡撫,湯斌十分仰慕徐枋,幾次前往天平山上沙村,就是為了見徐枋一面,而且還是采取以平民的身份相見,但是徐枋依舊拒絕見面。江蘇巡撫宋犖仰慕徐枋為人,在徐枋去世後想要出重金撫恤徐枋家人,依舊被華氏母子拒絕。作為遺民,徐枋靠著自己的生活方式艱難得和世界做抗爭,雖然苦難重重,但是他依舊沒有放棄。 去世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徐枋寫下絕筆後去世,家族之中只有兒媳華氏,以及孫子徐夏官存活,好友楊震百以及外出未歸的弟子潘耒作為托孤之人。由於徐氏家族因為1661年清朝清查稅收的事情和徐枋鬧翻,拒絕徐枋進入祖宗的墓地。兒媳華氏一方面拒絕了江蘇巡撫宋犖的捐款,一方面想要賣掉草堂埋葬徐枋,但是被潘耒阻止。潘耒自身為徐枋尋找葬費。而周茂藻也在遺民中為徐枋募捐,但是大家都很窮,都籌集不到經費,最後是徐枋的好友遺民戴易賣字得到了40多金,隨後潘耒籌集了70多金,買下了一塊地得以安葬徐枋,此後戴易再度賣字籌集30多金種植松柏,徐枋的葬禮才得以成型。至於華氏和徐夏官在徐枋去世後困難重重,最終也相繼去世。徐枋的絕筆之所以讓人感慨萬千以至於潸然淚下,是因為徐枋的一生正是中國歷史上氣節的象征,在明末清初的歷史舞台上,無數的士人,武將,王公貴族為了榮華富貴而醜態百出,諸如洪承疇、吳三桂之流不惜充當漢奸,揮舞屠刀砍殺本族人民為滿族統治者效力。但是卻有一批士人為民族精神與滿清統治者相抗爭,他們目睹先進的文明地區被屠戮壓迫,從而奮起與滿清統治者相抗衡。徐枋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中國士人精神的一個體現,這些儒家士人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一個道理:什麼叫操守。作為一名明朝的“孤臣孽子”,反對“民族融合”的士人,徐枋的一生似乎什麼也沒有得到,在歷史留下的只有自己的操守和氣節,以及名望。 《歷史上有沒有一聽就讓人落淚的話?明朝遺民徐枋的遭遇令人唏噓》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歷史上有沒有一聽就讓人落淚的話?明朝遺民徐枋的遭遇令人唏噓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