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時沒人關懷、死後才被發現:是什麼造成了日本老人“孤獨死”?》 海外寶典現代日本家庭結構也與以前有了很大的區別。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變化,日本人口不斷向城市流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冷漠,崇尚自由的不婚主義者增多,家庭模式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單身或獨居老人不斷增加,老年人孤獨死的案例也逐年增多。日本老人的“孤獨死”現象孤獨死是指死時身邊沒有任何人照料、死後才被發現的自然死亡類型,是近年來日本社會凸顯的沉重的熱點話題。“孤獨死”的特征是高齡者與外界基本無交流、處於社會孤立狀態中,臨終時無人關懷,死於家中之後才被發現。 日本老年人“孤獨死”的情況非常嚴重。日本政府的統計數據稱,日本每4個高齡男性之中,就有一個因無人在身邊照顧和陪伴而“默默離開人世”。而在東京等大城市中,感到自己將“孤獨死去”的老人比例超過45%。為了晚年能有個伴,不少日本孤獨老人竟願意進監獄度過餘生。從東京都監察醫務院的統計資料來看,最近十年中,東京都孤獨死的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孤獨死人數從2305人增加到6635人,增加了2.83倍。而據日本NHK電視台的推算,每年“孤獨死”的高齡者在2萬到2.5萬人之間,其中男性又多於女性。 日本孤獨死的老人中,一種是獨居老人。他們的社會角色比較弱化,生活中缺乏他人關懷,隨著年齡增長,發生孤獨死的概率較高。另一種是“老老看護”型家庭,也就是由老年子女照顧高齡父母的家庭。由於看護者本人年齡也很大,反應也比較遲鈍,加上與外界交流少,長期的看護工作讓他們在經濟和精神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導致老人死時不能被及時發現。日本老年人孤獨死的社會因素傳統的日本社會實行的是大家長制度,在家族中,家長經營家族間的關系,其他家庭成員聽從家長的安排。但伴隨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以血緣為基礎的家庭結構開始向核心家庭轉變,家庭成員間關系逐漸發生變化,年輕人逐漸從大家庭中脫離,以血緣為紐帶的人際關系開始弱化。 近四十年來,日本的離婚率不斷走高,不婚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這些人與家人、親屬間的血緣關系越來越淡化。傳統日本家庭由妻子負責照顧家庭,丈夫專心於工作,可現在逐漸上升的不婚率和離婚率,使得單身家庭增多,這些人年老後,孤獨死的危險也越來越高。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占有一定的空間,也會與他人產生社會聯系。可是當日本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家庭結構向小家庭化發展後,日本的工薪階層由於勞動時間長,幾乎沒有時間參加各種人際間的聯系活動,人們不像以前那樣重視和鄰裏的交往,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而拒絕與他人產生過多的聯系的人越來越多,獨居者逐漸從群體中脫離出去,最終導致孤獨死的發生。 隨著日本人家庭規模越來越小,對高齡者情感交流、社會交往及日常生活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日本東京都板橋區通過對1391名單身高齡者調查發現,有16.6%的高齡者處於孤立狀態,在緊急情況下沒有任何可以提供幫助的人。二戰以後,受美國家庭意識形態的影響,日本傳統養老文化逐漸消逝,新興的家庭結構趨於夫妻和未婚子女居住在一起的核心家庭模式,家庭的主要功能首先是養育子女,老人在家裏的地位開始降低,養老模式也在不斷淡化。過去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文化正在消失,養老變成了一個具有普遍性意義的社會問題。 日本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日本的社會保障制度由社會保險、社會福祉、公共扶助、公眾衛生及醫療四個方面組成,其中針對老年人的養老實施的是介護保險制度。這種制度將40歲以上的人定為參保對象,參保人員分為兩種:一種是65歲及以上的參保對象,一種是40歲至64歲的參保對象。 介護保險制度實行傾向於市場機制的社會保險的運作模式,把本來作為社會的護理服務改為公共保險制度,提供服務的主體變得多樣化和市場化。但是這種保險制度費用較高,需要同時繳納醫療保險費和介護保險費,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護理服務的發展。介護保險制度設立“入住介護設施”,雖然這一規定對預防孤獨死起到一定作用,但制度規定只有在參保者護理程度為3級及以上時才可以申請入住特別養護老人之家。由於目前特別養護老人之家數量有限,等待入住特別養護老人之家的高齡者超過50萬,很多高齡者等待數年也沒能入住。加上介護保險雖然為老人入住特別養護老人之家提供一定的補助,但還有很多老人因為資金困難難以入住老人之家,不得不獨自生活。 當前日本社會家庭規模逐漸縮小,老人與成年子女同住的比例由五六十年代的70%銳減為現在的不足30%。隨著老年人與子女同住率不斷下降,家庭養老功能也在不斷衰退,獨居老人的數量逐年增多。當老年人從大家庭中脫離出來之後,子女和父母日常生活中接觸減少,和家人幾乎完全沒有交流的老人越來越多。高齡者出於“不想被討厭”的想法,當生病時往往不願意與子女交流,最終陷入孤立狀態,引起孤獨死等問題。 日本高齡老人的生存狀況年金是日本老年人生活的主要來源,但近年來日本由於受到宏觀經濟浮動等因素的影響,年金給付金額較低,這也加劇了老年人的貧困,致使貧困老人不斷增加。2001年,小泉內閣下調了社會保障的給付額度,這也拉大了國民間收入和資產差距,加重了社會底層和弱勢群體的貧困問題,使得年金老人因晚年生活沒有保障而陷入貧困。 日本許多退休後的老人仍有能力和意願繼續工作。他們繼續工作的目的,除為了獲取生活費之外,也有很多是為了維持社會關系,不與社會脫節。”但是,目前日本社會並不能滿足這些人的就業需求和社會參與意願。當高齡者擁有社會參與的良好意願而缺少參與機會時,他們便會被迫與社會疏離,這也是導致他們“孤獨死”的概率是其他老人2.7倍的原因。隨著年齡增長,這些脫離社會體系之外的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退化,處於孤立狀態。他們很少或根本沒有社交活動,大部分時間將自己關在家裏,不與他人來往,心灰意懶,自我封閉,感受不到人生樂趣。如果他們精神上不能及時得到慰藉,最終只能是默默的死在家中。 日本應對高齡者孤獨死的措施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引發的各種社會危機,日本頒布了《高齡社會對策基本法》,制定了《高齡社會對策大綱》,作為“高齡化對策事業”的長期指導方針。2000年,日本開始實行“看護保險制度”,並通過修改雇傭保險法推動高齡者就業。2011年日本又通過修改社會保障制度,設立“高年齡者職域擴大助成金”,支持企業改善雇傭管理制度,為高齡者就業創造環境。該制度使有工作意願的高齡者可以繼續工作,讓570萬65歲以上的人重新回到就業崗位上去,讓他們感到了生活的意義。 為使高齡者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近年來日本企業在政府支持下,也在努力開發適合高齡者使用的電器和電子產品,豐富高齡者的生活。日本社會還充分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類社會組織,構建由醫療、保健、防疫、生活支援等組成的一體化社區支持網絡。通過完善社區服務設施、提高服務品質,為高齡者構造一個安全舒心的社區環境。 孤獨死是老齡化社會的產物之一,我國也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同樣面臨老年人孤獨死的問題。中日兩國是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借鑒日本在養老服務方面的經驗,構建三位一體即政府、社區和家庭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老年人護理保險制度,建立一個以支持居家養老為中心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給老年人更多的經濟支持、精神慰藉和生活照顧,才能預防和避免老年人孤獨死問題的發生。關注:海外客,更多精彩文章全看見! 《死時沒人關懷、死後才被發現:是什麼造成了日本老人“孤獨死”?》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死時沒人關懷、死後才被發現:是什麼造成了日本老人“孤獨死”?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