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思維定式,在人際交往中,制造偏見,摧毀競爭對手的形象》 五月東來人力資源管理,優質創作者讓三個經驗老到職場人去面試同一個人。面試之前,我們分別向三個面試官來描述一下面試對象的身份:他是一位名牌大學的高材生;他是一名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家夥;他是一個普通專科學校畢業的。 之後,讓三個人對這個人進行面試,並讓他們用一句話來概括面試者的基本特征,結果三個人都很准確、生動、傳神地用一句話,概括和描述出了面試者身份:這是一個有學識的基礎紮實的人,只是社會經驗尚有不足,還有些靦腆;這是很有能力的家夥,社會經驗豐富,處世老成;這個人學識有限,能力見識一般,為人尚可。三個人面試一個人,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結論,很神奇,但更神奇的是這個被面試的人,既不是高材生,也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更不是普通專科畢業的學生。這三個身份都不是真正的他,都和他都沒有什麼關聯,同時他也不是一個會表演的演員,不具備模仿角色的能力,他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快遞員。 那麼為什麼三個面試官會對同一個人得出三個不同的結論,而且所得出的結論與給面試者設定的身份基本相符呢?這其實是人的一種心理反應傾向。當一個人被先入為主地假定為某種身份後,我們看待他的眼光就會受到影響,這種影響很可能會讓我們在他的身上找到那個身份所具備的特定潛質。這就是思維定式、心向或者偏見,也是我們要說的38定勢。所謂的38定勢要從一個小故事說起,有一個農夫丟失了一把斧頭,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盜,於是觀察他走路的樣子,臉上的表情,感到言談舉止就像偷斧頭的賊。後來農夫找到了丟失的斧頭,他再看鄰居的兒子,竟覺得言行舉止中沒有一點偷斧頭的模樣了。這就是38定勢,指的是人們在認知活動中喜歡用“老眼光”,就是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看待當前的人和問題。反映在人際交往中,就是人們很容易用某種固化的人物形象去認識和判斷他人。 通俗地講,就是說我們在與人接觸的過程中,總會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按照我們自己的認知把某個人劃入某個圈子或者範疇裏,比如開頭的那個心理實驗,你告訴面試官這個人是高材生,那麼在面試的過程中,他就會不自覺的尋找這個人與高材生相符的特征,並在心裏進行誇大處理,反之就會把一個人的優點縮小,這種思維的定勢很容易就會導致一種偏見,在心理上人為設置障礙,阻礙我們正確地認知和判斷他人。這種事在職場中比比皆是,比如我們與年紀大的同事交往,會不自覺的認為他思想僵化,墨守成規,跟不上時代;而與年輕人相處,會擔心他們經驗不足,辦事不牢,不那麼放心。我們心中對某類人和某類事的自我認知,也可以說是固化的經驗,會影響到我們的判斷,即便面對同樣一件事,往往也會得出兩種結果,這兩種結果有時會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將這個現象演繹得淋漓盡致,說有個人初到美國不久,一天早上到公園遛彎,看到一些白人坐在草坪上聊天、曬太陽,他心想:“美國人生活真是悠閑,有錢又懂得享受生活。”走了不久,又看到有幾個黑人也悠閑地坐在草坪的另一邊,這位先生不禁想到,“唉!黑人失業的問題還真是嚴重,這些人大概都在領社會救濟金過生活。”這個人對黑人固化的認知,讓他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如何利用思維定式,在人際交往中,制造偏見,摧毀競爭對手的形象》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如何利用思維定式,在人際交往中,制造偏見,摧毀競爭對手的形象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