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難行大碼頭,漢口大碼頭在哪裡?》 武漢三鎮吃喝玩樂 碼頭文化乃500年漢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廿里長街八碼頭,陸多車轎水多舟。 清代漢口沿岸分布著八大碼頭,上自礄口下至河口長江邊, 有艾家嘴、關聖祠、五聖廟、老官廟、接駕嘴、大碼頭、四宮殿、花樓等碼頭。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刊行的葉調元《漢口竹枝詞》中,有一首寫到大碼頭: 雜貨扛抬到晚休,外班氣力大如牛。 橫衝直闊途人避,第一難行大碼頭。 外班,即碼頭工人。竹枝詞為人們描繪了一幅大碼頭繁忙的畫面: 碼頭邊貨船雲集,一艘接一艘,等待著上下貨;碼頭台階上,扛碼頭的苦力肩抗貨物往返上下;往來漢口、漢陽的乘客成群結隊,上下船的途中,時刻要避讓扛碼頭的苦力。大碼頭在時人眼中是何等的牛氣。 葉調元筆下的漢口大碼頭所處的時期,漢口尚未開埠,但已是「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宵明」了。 如今高速、鐵路、空運日益發達,河運已江河日下,往日顯赫的漢口大碼頭蕩然不存,還能找到它的遺蹟嗎? 在1877年的《湖北漢口鎮街道圖》中,大碼頭有明確的標識。它坐落在接駕嘴(今集家嘴)與龍王廟之間,背靠河街(今沿河大道)、黃陂街漢鎮核心地帶,面朝漢陽南岸嘴,處在漢鎮中心去往漢陽城的便捷路線上。 1911年10月,辛亥首義陽夏戰爭中,起義軍敗退漢陽,從此處以及附近幾處碼頭渡過漢江。為了阻擊清軍的追擊,這裡曾發生激烈的戰鬥,使得碼頭建築大部被毀。 1911年陽夏戰爭之後大碼頭的斷垣殘壁,門洞上「大碼頭」三字猶存,昔日繁忙的景象不再。遠處的岸線輪廓是接駕嘴段彎曲的河岸。 1911年,陽夏戰爭結束不久,幾個英國人佇立在大碼頭門樓的背後,目睹戰爭的創傷,留下了當時的影像。通過門洞可看到漢陽岸的房屋和遠處龜山頂上的禹王宮,進一步印證了大碼頭的位置。 1911年,在大碼頭門洞處附近看漢水上遊方向另一角度的漢陽岸景象,昔日帆檣林立的漢水,除了沉沒在岸邊的船,漢陽鐵廠的煙囪孤立在遠處,一片死寂。 飽經戰火的三洞門牌坊上,儼然保留著「大碼頭」三個大字,清晰耀眼;將其與美國地質工程師弗雷德里克先生拍攝的照片進行對比,人們驚奇地發現,陽夏戰爭的彈痕彈孔,居然還留在牌樓上。 1913年至1915年間,美國地質學家弗雷德里克·加德納·克拉普(Frederick G. Clapp),受北洋政府委託,組成一支地質考察隊,考察中國的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在途徑武漢時,弗雷德里克拍攝了一組武漢三鎮的人文地理照片,為我們一觀當時武漢的風土人情,提供了非常直觀的資料。他在往返漢口、漢陽考察時,拍攝的照片中有一繁忙的碼頭畫面,此地似乎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在碼頭的門洞處還拍攝了一張對岸漢陽的照片。顯然,弗雷德里克先生就是從大碼頭渡過漢水的。 1913年,美國人弗雷德里克拍攝的漢口大碼頭,照片中碼頭為三洞門牌坊式造型,下有寬闊的石階和堅固的石壘護坡。陽夏保衛戰的彈痕彈孔,居然還留在牌坊上。 1913-1915年,美國人弗雷德里克從漢口大碼頭拍攝對岸的漢陽南岸嘴匯合碼頭。兩張照片中都有碼頭邊魚行立的招牌晃子。 1937年,從大碼頭看漢陽 ,攝影師沿大碼頭台階下到河邊,由於拍攝位置過低,漢陽鐵廠的煙囪被遮擋而無法看到。此時,漢水碼頭繁忙的景象又恢復如昔日。 時過境遷,民國後期大碼頭不再是通往漢陽的渡口,而被上游的集家嘴碼頭取代;長江沿岸碼頭的吞吐量遠超漢水碼頭,漢水碼頭不再繁忙。 1956年,漢江上建起了第一座大橋,之後,又建設了多座大橋,漢口與漢陽的交通被江漢橋取代。每年夏季頻發的漢江洪水,在這一段狹窄的河道洶湧奔流,威脅著漢口一帶陡岸上的城區,有逐漸垮塌陷落的風險,而受漢陽南岸嘴岸邊磯石的頂推,這種風險越來越大。 1998年大水後,武漢市政府花巨資治理此段河工,炸掉漢陽岸磯石截彎取直,遷移了整個南岸嘴的居民。在漢口岸邊打深樁鋪石鏈固坡,建設龍王廟公園等沿河親水觀景台。昔日繁忙的大碼頭,如今已成為市民休閒旅遊的景點了。 今天的大碼頭只剩下一段石階孤獨留在哪裡,很少有人記得它曾經的繁華。 曾經的大碼頭,除了石階下接近水面的紅沙石基礎,再也找不到其他的遺痕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有興趣的朋友在遊覽龍王廟碼頭時,不妨按圖索驥,尋覓大碼頭的遺存。 《第一難行大碼頭,漢口大碼頭在哪裡?》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第一難行大碼頭,漢口大碼頭在哪裡?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