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女生喜歡穿工裝,還能把襯衫穿得這麼撩?》 哎呀一抹陽光啊黛安·基頓(Diane Keaton),一位穿著複古男士服裝的電影導演,於1977年上映後,引領了一股熱潮。這部電影裏,她穿著一條寬褲,戴著一頂 Fedora帽子,寬領帶,是那個時代女性爭相模仿的典範。實際上,《安妮·霍爾》中的著裝美學無疑是在詮釋拒絕。不承認、不扮演刻板印象中的女性形象,不承認性別的存在,不接受所有來自於性別的妥協。穿著男裝的女孩自我表達的欲望很強,不滿足於固有的傳統審美圈,比起穿著突顯女性氣質的服飾來迎合男性審美,她們更願意打破這種現象,釋放出內心更加堅強、獨立的一面,這樣的女孩絕對能用“酷”字來評價。而且對女生而言,原本就是oversize的男裝所帶來的無拘無束的感覺,無疑讓人在穿著時進入了一種非常放松的狀態,享受生活並應付工作,毫無疑問,她們是美麗的。正如山本耀司所說,“把女人的特點和男人的特點包在一個外殼裏反而會使她們更有女人味。越多地隱藏著自己的女性特質,這種特質就越自然地暴露出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襯衫這件衣服還是屬於通勤裝的一種,然而在“無性”風格的穿搭中,它是最靈活、最新穎的一種。這種"新",在布料的選擇上非常講究。精制的府綢,牛津紡的休閑隨性,不同質地所賦予的包容性,不僅在於衣著搭配,更在於穿著它的人。在19世紀早期,蘇格蘭的紡織工藝聞名於世,成為歐洲紡織工業的心髒,一家工廠用四種完全不同編織方式的新型織物進行實驗,並以當時最流行的大學(耶魯、哈佛、劍橋和牛津)命名。在這些面料中,牛津紡由於其舒適透氣的特性,在馬球運動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延續到今天,其它三種面料也已經停產。定義牛津布的因素不是其材質而是其織法,它由兩種不同的紗線組成,兩條較重的經線通過兩條較細的緯線,在一籃子中編織而成。一般一方的紗線顏色稍有不同,兩種紗線的色差加上籃子編織圖案的重複,使牛津布的棋盤紋路上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牛津紡襯衫受到大學校服制作者的青睞,並在美國東海岸的常春藤盟校風行。這個時期是牛津紡襯衫的轉型期,大學生開始脫離傳統的服裝模式,塑造出今天牛津紡襯衫休閑而正式的風格。五十年代,像 Mods這樣的亞文化青年運動使得牛津紡襯衫在英國廣泛流行。此外,在星光熠熠的美國好萊塢,像保羅·紐曼(Paul Newman)和威廉·霍爾登(William Holden)這樣的巨星也被牛津布的輕盈優雅所吸引。美國前總統肯尼迪(John F. Kennedy)、作家杜魯門·卡波特(DruwenCarpott)都喜歡牛津紡襯衫。就是說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到今天,牛津紡襯衫從未脫離現代時尚的範疇,走在正式與休閑之間,更是一種有品位的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岡山紡織工業迅速騰飛,當地出產的牛津紡逐漸與蘇格蘭織造並駕齊驅,如今更是世界優質面料出產地的代名詞。牛津布常見的不同顏色的面料,實際上是通過色紗和白紗的交織,使布面產生雙色效應。即使色紗采用深色,另一種一貫白色的紗線仍然能有效地調和織物的顏色,使面料整體的色彩非常富於變化。松松垮垮的版型和適度厚度的面料,使改良的牛津紡拼接工裝襯衫不受性別和明顯的季節限制,適合日常上下班、休閑穿著,軍裝愛好者平日搭配更是不在話下。 服裝與所謂生活方式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很多穿搭潮流所面臨的問題已不僅僅是如何打扮自己,而是“該穿什麼去咖啡館,什麼樣的服裝適合與人相處”。每個服裝背後都有設計師構建的生活方式,更通俗地說,就是他們對自己最真實、最深刻的自我表達;於是挑選這些服裝的消費者,形成了自我穿著的風格,無外乎是向外界傳達自己立身處世的態度,這是一種情感表達的互動。現在我們越來越少聽到為什麼女生穿得跟男生一樣,越來越多的聽到為什麼女生穿工裝穿得那麼酷,可見女工裝並不像某些人認為的那樣不受歡迎,而是獨具魅力。事實上,無論男孩女孩,我們都鼓勵穿出自己的態度,品味。表現出自由、隨意、自由自在的一面,這是對生活和時尚的熱愛。 《為什麼越來越多女生喜歡穿工裝,還能把襯衫穿得這麼撩?》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為什麼越來越多女生喜歡穿工裝,還能把襯衫穿得這麼撩?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