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已至,試問兒郎何時回故鄉》 山城夜話優質創作者《晉書》上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的就是人們對冬至這天的排場與講究,僅次於過新年。即便對過年過節的興趣,已淡薄成毫無知覺的我,也深深記得小時候,每逢這一天,家家必慶之。小時候,殷切地盼望著冬至的到來,一是這一天可以大快朵頤,二是離春節不遠了。民以食為天,一直以來,吃是最隆重的慶賀方式。冬至的前幾天,母親便忙開了。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那天,我們家不光吃湯圓,更有一種儀式感。 那幾天一到晚上,一家人就聚攏在昏黃的煤油燈下,父母們泡糯米,打米漿,搓湯圓。我跟姐則在灶塘旁邊把稻草、竹枝捆成筷子長,碗口粗細的柴火,堆成小山堆,以供這幾天燉湯,炸煮食材之用。這時候難得有幾天和睦的日子,連平時不愛說話的母親,那幾天也愛絮絮叨叨跟我們聊些家常,但講的都是她小時候神神鬼鬼的故事。走夜路,後面有人叫你別回頭,更別應聲,說是會把魂帶走……門外滴水成冰。破破爛爛的茅草房裏,卻熱氣騰騰的,父母在漏風的房間裏進進出出,忙碌著。我捆著柴火,嘴裏還回味著去年的紅糖湯圓,看著一家人平平淡淡的在一起,覺得沒一樣不好。 第二天一大早,母親便端出第一道美食,紅糖湯圓。個頭比乒乓球大一點,裏面包著滿滿的紅糖芯。一口咬下去,糯糯粘粘的,牽起絲絲縷縷的糖絲。那時候,一口氣我可以吃上八個。中午在正餐之前要吃一桌簡單的點心,在老家叫“過午”。平時只有客人來的時候,才會有此殊榮。就像一幕戲劇開演,前面先來一段插科打諢的熱熱場子,吊足觀眾的胃口,最後,大戲才開演。一罐熱騰騰的咂酒,一盤切成片的臘豆腐,一盤泛著金黃油光的臘香腸,一盤自炒的花生,一盤炒時令蔬菜。謂之青綠黃白四色,應著四季。吃完“過午”就是正餐,也是我們魂牽夢繞的大餐。 海帶燉的臘豬蹄用大鬥碗盛著,油汪汪的湯水,惹得人直想拿起蹄膀猛啃幾口。肥嚕嚕的臘肉切成大片和著鹹菜炒制,鹹香爽脆,香氣濃鬱,吃起來別有一種風味,那味一輩子都忘不了。更別說燉幹蘿卜絲燉土雞,井水燒豆花,涼拌折耳根……,一會兒的功夫,一桌豐盛的菜就讓母親給展露了一手,足足的擺滿桌沿。當心裏有了溫暖,平常的日子也有了色彩。食人間煙火,飲半杯風霜。唯有兒時的冬至是熱騰騰的,是一種虔誠的儀式。長大後,冬至更多的成了一種聚會的借口,邀約三五好友在街邊點一鍋羊肉湯,喝幾口小酒。如此而已。 身在井隅,身不由己。在異鄉的日子,人就在季節裏苦修。冬至,如果能夠重回故鄉,重溫兒時的舊夢,那該是多麼的愜意事!身在異鄉的兒郎們,此時有沒有想起故鄉那甜甜糯糯的紅糖湯圓,肥嚕嚕的臘肉……是否,記憶裏總有一份感動,內心總有一股暖流,總牽扯著故鄉的一切!惟願,世間人,寒冷在外,溫暖在心。 鄒謇,男,78年生,祖籍四川渠縣,現居重慶。擅長水墨,喜歡草木之心的中年大叔。著有散文集《淡淡的槐花香》,長篇連載小說《冥圖》,《太醫令》,《書記孫大壯》,《我們的青春拐角》,《春野小村長》等作品。 《冬至已至,試問兒郎何時回故鄉》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冬至已至,試問兒郎何時回故鄉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