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年健康養生月曆來了!跟著做,新的一年疾病都繞道走》 人民資訊人民網人民科技官方帳號周曉明/攝2月養生重點:初春養生三個“早”到了2月已經進入到初春,“立春”和“雨水”是一年中二十四節氣中的前兩個。這個時候養生講究三“早”。1. 早防曬多保濕。防曬只在夏季?才不是,春季防曬往往被很多人忽略!初春基本集合了大風和乾燥兩個因素,護膚很有必要。尤其是具有敏感性皮膚的人群,從初春開始就需做好防曬工作,盡可能地避免強烈的日光直射皮膚。這個季節在選用化妝品時也要注意,選用防曬系數在SPF15左右的化妝品就可以了,可選用乳液狀或水狀的防曬品,能在抵禦紫外線的同時,還能補充皮膚水分,滋潤肌膚,讓皮膚更加舒暢。2. 厚衣服別早脫。天熱了厚衣服要立馬脫掉?別急!這時還是應該捂著點,俗話說“春捂秋凍”,如果一下子把衣服脫得太多,就會因不適應氣候變化而易著涼得病。尤其那些愛美的女孩子,不要急著換上短裙短褲。雖然現在不會察覺什麼,但是10年後很容易患關節炎。每年的這個時候來醫院的病人特別多,都是因為這個季節到了,關節感到不適。3. 早起晚睡更精神。立春後,開始晝長夜短,為了順應這種晝夜變化,可以適當“晚睡早起”。當然,也並不是睡得越晚越好,晚睡不要晚於11點,睡個“美容覺”。3月養生重點:防好病備“兩茶”春天是疾病多發的季節,尤其是一些傳染病。首先,家人都要有防病意識。其次,就是要提前做好預防接種,如流感疫苗、流腦疫苗等。平時在家也要多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逗留太長的時間。另外,春季裏,給家人備兩杯潤喉茶。一杯茶為桔梗菊花茶,有清咽利喉、止咳化痰的功效。茶料為胖大海、甘草、桔梗、金銀花、菊花。另外一杯茶為玉蝴蝶茶,特別適合經常感覺眼幹咽燥的上班族,有清咽利喉、清肝明目的功效。茶料為胖大海、玉蝴蝶(木蝴蝶)、甜葉菊。飲用藥茶,多主張溫服、頻飲不拘次,每日一劑。 董乃德/攝4月養生重點:春末養生“柔”是關鍵4月,谷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翻過谷雨即是初夏。但越是如此變換,我們的養生越要注意柔和適度,這樣才能固住健康、平穩過渡。 春季本著“柔和調養”的原則,這時可以多食山藥。山藥是健脾食物中最柔和的了,屬於藥食同源,非常健康。蜂蜜、大棗也是不錯的選擇。一些祛濕利水的食物也可漸漸增加,包括赤豆、黑豆、薏仁、山藥、冬瓜、藕、海帶、鯽魚、豆芽等。清晨煮粥的時候,抓些薏仁、赤豆等加進鍋裏,會有較好的祛濕利尿效果。在運動上也要“柔”一點,俗話說“春動生陽”,春末更要注意多動,但切忌過度出汗。谷雨之後,氣溫回升迅速,但早晚氣溫偏低,切勿在大汗後吹風,以防感冒。5月養生重點:重滋養、祛濕氣進入五月,各地陸續進入夏季,立夏和小滿這兩個節氣的到來,讓萬物在雨水陽光的滋養中逐漸成長,人體也在此時進入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此時應該注意健脾祛濕。應該特別注意飲食調養,以清淡為主,多吃點兒“苦”。民間一直有小滿三候之“一候,苦菜秀”。苦菜是一種多年生菊科植物,清熱、去火、開胃。進入五月,早期防濕、祛濕,對於之後能夠健康的度過夏天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可以常吃具有清熱健脾利濕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蓮子、山藥等。忌食海腥魚類、羊狗肉、冷飲等,因為這些飲食易生濕、傷脾。平時可多喝粥以調理脾胃,如綠豆粥、荷葉粥、赤小豆粥等,以方便體內濕熱的排泄。6月養生重點:六月苦夏,吃點苦進入六月,夏倦要開始了。夏天人們很容易感到疲倦,顯得懶洋洋的。而且夏天氣溫高出我們的體溫,體內的汗液無法發散出來,很容易中暑。六月,苦夏開始了。人們常常沒有食欲,影響飲食,過多食用冷飲,也會造成脾胃傷害。所以,在飲食上面,一是清淡為主,二是切忌貪涼,三是苦夏“吃點苦”。夏季飲食應少葷多素,宜多食蔬果谷物類。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冬瓜、西瓜、香瓜等。明代李時珍認為粥是夏季最佳飲食。可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清心祛暑之品加入粳米中煮粥,涼後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熱。薏米赤小豆粥清熱健脾,利濕養肝;冬瓜荸薺粥補益胃腸、生津除煩。 李曌懿/攝7月養生重點:多鹹少甜,清熱消暑七月,進入了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小暑和大暑。天氣漸漸炎熱起來,小暑大暑,接踵而至。人出的汗多了,體力消耗又大,很多人都覺得慵懶乏力。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大棗、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酷暑時節,天氣燥熱,人體水分流失得也快,所以,飲食上最好多點鹹,少點甜。做菜時適當放些姜、蔥、蒜、醋,多吃點溫、軟的食物。荷葉冬瓜湯就是不錯的選擇,不僅清熱解暑,利尿除濕,還能生津止渴。買一張鮮荷葉 洗淨、切碎,配上鮮冬瓜,加水,開小火燉,再用食鹽調調味道,這種湯特別適合暑天口渴心煩,咳嗽,痰多,小便量少、色黃,還有口腔潰瘍的人喝。8月養生重點:潤燥也要健脾 八月也迎來了立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處暑則意味著炎熱的暑天就要結束了。氣溫由熱轉涼,氣候乾燥,空氣中濕度小,此時養生的原則可以概括為四個字 ——“燥則潤之”。進入八月,晝夜溫差加大,飲食應堅持祛暑清熱,另外,這時“燥”氣當令,出現乾燥的症狀。不過這時的秋燥屬於溫燥,只能清補。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食物,以益胃生津。此外,中醫認為,從立秋到秋分為長夏,長夏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很多人又喜歡吃大量的涼食冷飲,更容易傷了脾胃,到秋天時邪氣宣泄出來,就會出現腹瀉或便秘、咳嗽等問題,所以要健脾。健脾養胃,可以經常捏一捏足三裏和陰陵泉。陰陵泉是健脾的主要穴位,而足三裏歸屬於胃經。坐著用手一摸小腿,正好就能接觸到這兩個穴位,沒事時經常捏一捏就可以了。 足三裏和陰陵泉9月養生重點:防涼切勿露身 九月包含有“白露”和“秋分”兩個節氣,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酷熱不再,天氣漸涼。白露是一個表征天氣轉涼的節氣,雖然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度,但夜晚仍會較涼,日夜溫差較大,若下雨氣溫下降更為明顯。如果這時穿得過於裸露,冷空氣會刺激皮膚,人體因著涼而免疫力下降,無力抵禦寒邪,容易出現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發燒、咳嗽、支氣管炎等,嚴重者可能出現肺炎等問題。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臥不可貪涼,撤掉涼席,關上窗戶和空調,換上長衣長褲入睡,將薄棉被備在床頭,是十分必要的。日常飲食中,應增加對芝麻、蜂蜜、枇杷、西紅柿、百合、烏梅等柔潤食物的攝入,以益胃、養肺、生津。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髒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10月養生重點:多吃生津潤燥的食物十月隨著寒露節氣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而到霜降節氣時,初霜已開始出現,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作為秋季的最後兩個節氣,熱與冷交替,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意思是說,氣溫會稍有下降,但不要過早穿上棉衣。因為過早保暖,機體對寒冷沒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使得人體對寒冷的調節能力下降,真正到了嚴寒時節容易染上疾病。可老話又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寒露是提醒你,氣候已經從涼爽向寒冷過渡了,即使是秋凍,也要適度。飲食上多吃生津潤燥、宣肺止咳的食物。此時宜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飲食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全麥面、小麥仁、豆芽、豆漿、花生、芝麻、紅薯、山藥、南瓜、蘿卜、白菜、洋蔥、藕、百合、木耳、梨、蘋果等都比較適宜這個時節食用。 曹子豪/攝11月養生重點:立冬進補不能“盲補”11月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冬季進補,上山打虎”,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冬天是對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俗稱“補冬”,但是也不能“盲補”,這裏總體給大家一些健康提醒。應遵循“少鹹多苦”的大前提。殺雞宰鴨、烹羊宰牛,加入當歸、人參燉食,是很多地方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的辦法。另外,山藥、大棗、鴿蛋、枸杞、松子、羊奶等可常吃,以補虛滋腎、養血潤燥;用鮮菇雞湯、銀耳紅棗羹、核桃粥等進行小補,也很合時宜。具體來說就是,“南方清補,北方溫補,高原潤補”是大環境的原則。北方地區的冬季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北方要溫暖得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為主,比如雞、鴨、魚類。在我國南方,人們在立冬愛吃些雞鴨魚肉,如台灣立冬街頭的“姜母鴨”,就是不錯的選擇。而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冰糖為宜,比如做一道冰糖燉雪梨就是不錯的膳食。12月養生重點:睡前泡泡腳,賽過參雞湯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12月大雪節氣之後更要注意“養藏”。熟吃雪藕是不錯的選擇。雪藕含有澱粉、蛋白質、天門冬素、維生素C以及氧化酶成分,生吃可輔助治療肺結核咯血等,熟吃健脾開胃、止瀉固精。“睡前一盆湯,賽過參雞湯。”這個“湯”指的就是泡腳。深冬常泡腳可以刺激人體腳部的太沖、隱白、太溪、湧泉以及踝關節以下各穴位,滋補元氣、壯腰強筋、調理髒腑、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及延緩衰老。藥物泡腳更是能讓藥物成分通過皮膚、黏膜、經脈以及絡脈進入體內發揮作用。本文來自:2017-01-24《健康時報》特刊(總第1380期)本文編輯:魯洋 審稿主任:楊小明 《2021全年健康養生月曆來了!跟著做,新的一年疾病都繞道走》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2021全年健康養生月曆來了!跟著做,新的一年疾病都繞道走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