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日本房子後,我才知道的住宅設計有多失敗》 海外掘金 ◎掘金日本房產(ID:Japan_gold)| 大門未知子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於掘金日本房產(ID:Japan_gold),為原創作品,其他公眾號轉載此文時,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標來源,並同時轉載文末二維碼,否則視作侵權。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情景: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內急,迅速跑回家後,打開門,還要穿過客廳、餐廳,才能到達廁所的尷尬? 或者,剛從大賣場回來,手上拎著一堆重物,到家卻只能先放在沙發或者餐桌上,再把這堆事物吭哧吭哧地拿到廚房,放進冰箱? 亦或者,洗手間裡專門準備了一個臉盆,放換洗的衣服,而不能直接放進洗衣機里? 這些都是現在中式開發商們,在設計上給中國居民們挖出來的大坑,以前我們習以為常,但是對比了日本的房間設計後,真得直呼原來出生至今都「住錯房」。 還有一種情況,相比於生活上的不便,更讓人後怕:消防安全問題。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咱們國內不論辦公樓還是居民樓,消防樓梯都是室內的,而且往往是感應式吸頂燈,沒走到位時,前方都是陰森可怖的樣子。 而且開發商為了儘量多增加收益,經常一層樓只有一個消防通道,卻配有5-10戶人家。我就想問,要是發生了火災你該怎麼讓這麼多戶人家全部一股腦衝進這個狹小密閉的空間? 從實用性設計,到安全意識方面,我們國內的住宅都有著不少缺陷。而去過日本看房的朋友們,大概都深有感觸,這些國內存在的缺陷,在日本幾乎都被完美地克服了。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聊聊日本公寓住宅的那些貼心生活設計,讓人生活其中即感覺便利,又安全。 一進門, 直接到達清潔區域 下圖就是網上找來的一款典型的中國三房兩廳兩衛格局,一進門左手邊是一個兒童房,右手的廚房要先繞道餐廳,才能進去。而廁所則在穿過客廳和餐廳之後,才能抵達的位置。 看起來好像很飽滿,但實用性卻極差。 關注我們公眾號房源的朋友,肯定看了不少東京房產的平面圖。我在這隨便找一個放上來給大家看看: (1)進門直接能到洗手間 跟中國式的房屋設計很不同的是,日本進屋後不會馬上來到客廳(圖中的洋室,也是臥室),而是要經過一個走廊,再進入客廳。而且客廳還有門,不是國內這樣敞開式的。 進門左手邊馬上是洗手間,穿過洗臉台直接到達馬桶,一氣呵成。如果正好內急,這下很快就能解決了~(尬笑) 而這次疫情,也讓這個清潔區域變得格外重要。如果像上面中國的戶型圖設計,一進門右手邊就是兒童房,把外面的細菌和病毒帶回家,第一個接觸的卻是免疫力最差的小孩或者老人,是不是想想都後怕? 這個時候,如果進門是衛生間,就能在衛生間裡先把手洗一洗、衣服消毒,換上乾淨的鞋再進屋。 日本疫情的損失能這麼小,跟這估計也有一定關係吧。 如果是採購回家,還能順便把買好的捲紙放進洗手間。 另外,洗手台旁邊設置了放洗衣機的位置,而浴室門正對著洗衣機,方便你在洗澡之前,脫下的衣服就能直接放到洗衣機里。 這樣就免去了放在髒衣袋,再拿到陽台去放到洗衣機里的重複作業。 (2)廚房也很近 而上面日本戶型圖中進門的右手邊,就是一個開放式的廚房。 廚房最前方那個四方形小格子,是冰箱的預留位。回到家後,你就能很快解放雙手,把需要冷藏的食物放進去。 不過上面這種是單間的格局,跟一般的家庭有些許不同。我們在網上找來日本一般公寓常見的戶型: 可以看到,整體差不多,只是把廚房跟客廳放在一起。設置在客廳的廚房往往是開放式的。這讓主婦在做飯時,能和家人們互動,增加彼此的感情。 不過,中國主要選擇封閉式廚房的原因是,炒菜時的油煙會比日本要大,為了方便清潔,就逐漸形成了這樣的廚房。 「回家動線」 這是日本住宅更便利的秘訣 為什麼日本要這樣設計房型?其實它仔細研究了人們在回家時的一系列活動和需求之後,才做出這樣的戶型規定的。 那就是「回家動線」。我們來看一下它是怎麼規劃的: 注意,這是一個一戶建的構造圖,可以抵達二樓,還有一個庭院。不過,它已經很明顯地給我們展示了日本房屋對於——回家後,人們馬上要做的需求,進行了一個規劃。 所以,日本人的「回家動線」是: 玄關→收納櫃→冰箱→衛生間→衣帽間→臥室 玄關把鞋脫下,放好、全身消毒; 打開收納櫃把採購的物品放進去; 打開冰箱把食物放進去; 進入衛生間洗手再次消毒;把外套、手套等放到衣帽間裡; 最後再進入自己的臥室或者客廳。 (回家動線模擬活動圖) 回想一下你回家當即所有的需求,是不是這個就基本滿足了? 然而在國內,回家的動線是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混亂的。 拿開頭的那個房型打比方,廁所要穿過客廳才能到達,著急的話難免要把自己的東西一股腦隨意地放在沙發上,外面的病毒或者細菌,可能就這樣悄悄潛入家裡。 衛生間一般都比較小,做了乾濕分離之後,基本上放不下一個洗衣機,所以國內戶型中,大部分洗衣機都放在陽台。 廚房則需要專門繞180度到房子的角落裡,在體驗上有一種「走回頭路」的感受,體驗並不算好。 求生欲最強民族 告訴你為啥要免費送你一個陽台 日本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家,這也造就了它比其他任何國家都還要完善的消防、避難系統。 更厲害的是,這個體系甚至進入了普通家庭里,所有的住宅、公寓都嚴格貫徹。 咱們研究日本房產時,都知道日本公寓的陽台都是白送的,不管多大。比如我們之前推的一個位於東京北區赤羽的公寓—— 使用面積約64平米,比房屋本身還要大,但這個是免!費!贈!送!的。 不過,陽台可不是「白送」,它實際上是屬於公共區域。到了特殊時候——比如超強地震、火災,這裡就要被整棟樓的人徵用,幫助需要的人逃離災害現場。 在日本的陽台上,通常有兩種逃生設施: (1) 逃生樓梯 上圖中正方形不鏽鋼蓋子,便是逃生梯。一般它打開後,會自然向下延伸一個梯子,類似這樣: 絕大部分陽台都有這個機關: 一些高級的逃生梯還是自動升降的,日本就有這樣一個魔性廣告—— 遇到火災時,這個逃生梯能順利讓屋主逃到下方的房子處;如果不小心被鎖在房裡,也能幫人脫困。 關鍵時刻能救命啊! (2) 逃生門 跟逃生梯類似,這都是協助遇到緊急情況的屋主,順利逃脫現場的設置。在陽台與陽台的間隔處,用一扇薄薄的強化塑料板製成,危機時能踢破並快速逃生。 在塑料板上,會寫有醒目的提示,諸如「緊急情況下,可以打破隔板到隔壁避難」之類的文字,提醒人們如果出現火災、地震的災害時,這塊隔板將成為一條生命通道。 一般沒有升降逃生梯的戶型就會有一個逃生門,來看一看這位阿姨的瀟洒一踢,示範如何快速逃生: 在發生火災時,一個公用的陽台能救人一命,從這些逃生細節中,我們看到的是日本對災難的防範於未然。 而且,跟國內開發商搞密不透風的室內公用樓梯不同,日本大部分公寓會修一個在戶外的逃生梯,或者直接把樓梯修在外面: 值得一提的是,樓房單層的逃生口和雙層的逃生口設置在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方便讓「逃生動線」變為S型。這樣在緊急時刻可以防止人員動線交叉,避免出現擁擠、事故,同時提升人員的移動效率,為避難逃生爭取寶貴的時間。 跟「回家動線」一樣,日本很注重逃生的效率,這也是為啥日本鮮少發生重大火災傷亡,在大地震中,死傷也很少。 之前有一次,在國內拜訪朋友,他正好住在一個位於紡織城裡的小區。而這個小區最大的缺點就是防災問題。從整座大樓外觀的陽台設置就能看出,在裡面居住的人有多麼密集: 我仍然記得那天去他家,需要走過長長但只夠兩人並肩行走的走廊,兩邊的入戶門一字排開,每一戶挨得很近。然而,就是這麼密集的居住樓,電梯每層只有兩個,逃生梯只有一個…… 更諷刺的是,在這樣一個居民密集的大樓的一樓電梯口,物業還做做樣子地貼了一個防火災的公益廣告。 整個小區消防設施十分陳舊,人們消防意識也很淡薄,這個廣告就像一張紅色的海報,沒有效用,人們路過時會看看形象代言人楊紫那化妝精緻的臉龐,但事不關己就高高掛起。 從「回家動線」到「逃生動線」,中國的住宅戶型即使進化了這麼多年,卻仍然做不到日本的千分之一。 當然,中國和日本不同的文化習慣也導致了房屋設計的差異。比如有朋友說到風水——進門不想對著廁所;又或者中國人特別好客,希望進門就是客廳,等等。不過,除了要大氣,一些攸關生命的安全理念、實用性也很重要。 我們的人生浪費了多少時間在混亂的回家動線上,我們又把生命安全交給了一個怎樣漏洞百出的消防體系? 中國要做到真正超越日本,這些下沉到關乎每一個家庭的細節,不得忽視。 對日本房產感興趣的朋友,快掃碼添加掘金日本房產(Japan_gold)的日本投資專家陳意(ID:chenyi91025)。最近時不時有低價房放出,趕緊來聊~ 如果我們的文章給了您收穫,我們萬分榮幸!快來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我們,並在文末點一下「好看」吧~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看了日本房子後,我才知道的住宅設計有多失敗》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看了日本房子後,我才知道的住宅設計有多失敗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