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考《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2018版》乾貨在這裏》 雨木木餘 。第二、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第三、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識還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10、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聯系和區別?答:區別:自然規律是自然現象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社會規律是通過人們的活動表現出來的社會過程諸現象間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聯系: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第二章實踐與及其發展規律1、實踐在認識中的作用?答: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它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第二、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第三、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第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准2、認識的本質和規律?答:本質: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觀的能動反映,這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對認識本質的科學回答。規則:認識運動是一個辯證發展過程: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認識運動不斷反複和無限發展。3、什麼是感性認識,什麼是理性認識,兩者有何聯系?答:感性認識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於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理性認識是用具體的、生動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現象即外部聯系為內容,還沒深入到對事物的本質的認識。理性認識是指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於食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聯系:首先,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必須以感性認識為基礎。其次,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和深化為理性認識。最後,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相互包容,二者的區分是相對的,人們不應當也不可能把它們截然分開。4、真理的客觀性和一元性。答:客觀性表現在:首先,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作為一種主觀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外部客觀世界作為認識對象。其次,檢驗真理的標准也是客觀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凡是能夠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得到實踐的證實、主觀同客觀相符合,這種認識就是真理。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對於特定的認識客體來說,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因主體認識的差別和變化而改變。5、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答:絕對性:真理的絕對性即具有絕對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無條件性、無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須包含著同客觀對象相符合的客觀內容,都同謬誤有原則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類認識按其本性來說,能夠正確認識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認識每一步進步,都是對無限發展著對世界的接近,這一點也是絕對的、無條件的。相對性:真理的相對性即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條件性、有限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對象是有條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所反映的客觀對象的正確程度也是有條件的、有限的。6、真理的檢驗標准。答: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實踐之所以能夠作為真理的檢驗標准,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首先,從真理的本性來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他的本性在與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其次,從實踐特點看,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特點。第三章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1、什麼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及其關系?答:社會存在也稱社會生活物質條件,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主要是指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及生產方式,也包括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反映。關系: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社會存在是社會意識內容的客觀來源,社會意識是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及條件的主觀反映。2、為什麼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或為什麼說科學技術Ge命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杠杆?)答:首先,對生產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一,改變了社會生產力的構成要素;其二,改變了人們的勞動形式;其三,改變了社會經濟結構,特別是導致產業結構發生改革。其次,對生活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最後促進了思維方式的變革。3、為什麼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答: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第四章資本主義的本質及規律1、什麼是商品二因素及其關系?答:二因素:商品的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屬性,即商品有用性,反映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關系,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指一切勞動產品所共有的屬性;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人類腦力和體力的耗費。關系: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其對立性表現在: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同一性表現在:作為一個商品,必須同時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2、價值量的決定?答:一、決定商品價值量的,不是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而只能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二、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三、商品的價值量同簡單勞動與複雜勞動有密切的關系。3、價值規律及其作用?答: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形成價值規律。價值規律的作用表現在:第一、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第二、自發地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三、自發地調節社會收入分配。4、為什麼說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的價格圍繞商品的價值自發波動?答:一、商品價格總是時而高於價值,時而低於價值,不停地圍繞這個中心上下波動。二、價格高於價值的部分和價格低於價值的部分能夠相抵,商品的平均價格和價值是相一致的。5、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構成私有制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6、勞動力價值和使用價值答:勞動力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決定。它包括三個方面:(1)維持勞動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2)為維持勞動者家屬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3)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勞動力商品在使用價值上有一個很大特點,就是它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它在消費過程中能夠創造新的價值,而且這個新的價值比勞動力本身價值更大。7、資本的循環與周轉答:資本循環要經曆三個不同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購買階段,即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的購買階段;第二階段是生產階段,即生產資料與勞動力按比例結合在一起從事資本主義生產階段。第三個階段是售賣階段,即商品資本向貨幣資本的轉化階段。資本的周轉是指資本是運動中增值的,資本必須不斷地、周而複返地循環,才能不斷地帶來剩餘價值。這種周而複始、不斷反複的資本循環,就叫做資本的周轉。8、工資的本質和基本形式答:本質:工人的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 資本主義工資的形式主要有兩種:計時工資和計件工資。9、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什麼?什麼原因?答:生產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本質特征,但這種過剩是相對過剩,即相對於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的商品顯得過剩,而不是與勞動人民的實際需求相比的絕對過剩。原因: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這種矛盾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表現為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矛盾。第二、表現為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的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10、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具有周期性11、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周期一般包括四個階段:危機、蕭條、複蘇和高漲。1.為什麼說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答案: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構成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這一矛盾貫穿商品經濟發展過程的始終,決定著商品經濟的各種矛盾及其發展。決定著商品經濟的本質及其發展;決定著商品經濟的其他一切矛盾;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命運。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生產者的勞動是為了滿足社會需要而生產的,而商品生產者根據自己對市場的估計自主安排生產經營活動,生產的商品不一定符合市場的需求,如果產品不能賣出去,商品的價值就不能得到實現,他生產商品所耗費的私人勞動就不能得到社會承認,不能轉化為社會勞動。2.簡述價值規律的作用答案:通過市場價格波動調整供求關系,從而引導生產者和消費者調節各種商品服務的生產和消費,有利於供求平衡,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有效需求,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市場競爭機制促使刺激生產者改進技術、管理和服務,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3.簡述貨幣的職能答案: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和世界貨幣。4.簡述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答案: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揚棄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觀點,為剩餘價值理論奠定了基礎;揭示了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5、簡述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答案:勞動者一無所有;勞動者能夠自由地出賣自己的勞動力。論述題:1.價值規律的內容、表現形式和作用是什麼?如何運用價值規律促進我國生產力的發展?答:內容: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表現形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作用: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消極影響:導致壟斷,引起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價值規律自發調節社會資源在社會各個部門的配置,可能出現比例失調的狀況,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要尊重價值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企業在微觀經濟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同時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國家進行必要的有效的宏觀調控,使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相結合,共同調節市場經濟,促進我國生產力發展。2.如何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的?答: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觀念上層建築,是為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經濟基礎服務的,是資產階級階級意識的集中體現。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所起的作用應作具體歷史分析。應客觀歷史地評價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它在反對封建主義促進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中起到了推動歷史發展的進步作用,但隨著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和鞏固一段時間後,社會作用開始走向反面,逐漸與歷史發展方向背道而馳。由於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應該以辯證批判態度認識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中那些正確反映了人類社會生活的一般規律的思想理論和觀念,我們應該加以學習、參考和借鑒;對其中反映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的對社會生活進行了扭曲反映的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統治而有意編造的虛假理論,則必須加以分析鑒別和持鮮明的批判態度。第五章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趨勢1.壟斷是怎樣產生的?答:壟斷產生是資本家為了追求更多的剩餘價值,必然展開你死我活的鬥爭,要在競爭中取勝,除了加強對剝削外,還必須不斷積累資本,擴大生產規模,一般來說,大企業戰勝小企業,使得資本和生產進一步集中,銀行信用的發展,又加速了資本集中。集中到了一定階段,自然產生了壟斷。競爭各方為了避免兩敗俱傷,聯合起來,實行壟斷。2.壟斷與競爭的關系如何?答:壟斷是從競爭中產生的,作為競爭的對立面產生,但是壟斷並不消除競爭,反而使得競爭更加激烈和複雜。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和作用是什麼?答: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是國家政權和壟斷資本結合在一起的壟斷資本主義。作用。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掠奪,更好地保證壟斷資產階級獲得高額壟斷利潤,更有利於維護資本主義制度。4.當代資本主義出現了哪些新變化?如何理解這些新變化?答:當代資本主義出現了哪些新變化: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化;勞資關系和分配關系變化;社會階層、階級結構的變化;經濟調節機制和經濟危機形態變化;政治制度變化。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從根本上說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經濟規律作用的結果;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是在資本主義框架內的變化,並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質發生了變化,資本主義私有制和雇傭勞動還存在,剩餘價值規律還發生作用,資本在社會經濟關系中的支配地位並沒有根本改變,資本和勞動之間的鬥爭、經濟危機在繼續。1、壟斷競爭與自由競爭相比,具有的一些新特點答:在競爭目的上,自由競爭主要是獲得更多的利潤或超額利潤,不斷擴大資本的積累,而壟斷競爭則是獲取高額壟斷利潤,並不斷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壟斷地位和統治權力;在競爭手段上,自由競爭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如通過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勞動成本等,以戰勝對手,而壟斷組織的競爭,除了采取各種形式的經濟手段外,還采取非經濟的手段,是競爭變得更複雜、更加激烈;在競爭範圍上,自由競爭時期,競爭的主要是在經濟領域,而且主要是在國內市場上進行的,耳壟斷時期,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僅經濟領域的競爭多種多樣,而且還擴大到經濟領域以外進行競爭。 大學期末考試牆2、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答:金融資本是由工業壟斷資本和銀行壟斷資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壟斷資本。金融寡頭是指操縱國民經濟命脈,並實際上控制國家政權的少數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及形式答:產生:第一、來自本國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剝削的加強;第二、由於壟斷資本可以通過壟斷高價和壟斷低價來控制市場,使得它能獲得一些其他企業特別是非壟斷企業的利潤;第三、通過加強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剝削和掠奪獲得的國外利潤;第四、通過資本主義國家政權進行有利於壟斷資本的再分配,從而將勞動人民創造的國民收入的一部分變成壟斷資本。形式:第一種是借貸資本輸出,即由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銀行、企業把資本貸給其他國家的政府、銀行或企業。第二種是生產資本輸出,即國外直接投資,獨立創辦企業,與外國資本合營,或者收購外國已有的企業等。第三種是商品資本的輸出。從資本輸出的來源看,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私人資本輸出,另一類是國家資本輸出。4、經濟全球化的定義、影響和對策答:定義:所謂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不斷發展、科技加速進步、社會分工和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超出一國和地區的範圍而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一體化過程。積極影響:經濟全球化使資源在全球範圍加速流動,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利用這一機會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增強經濟的競爭力,縮短與發達國家的距離;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吸引外資,擴大就業,使勞動資源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發展中國家也可以利用不斷擴大的國際市場解決產品銷售問題,以對外貿易帶動本國經濟的發展;發展中國家還可以借助投資自由化和比較又是組建大型跨國公司,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以便從經濟全球化中獲取更大的利益。消極影響:其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差距擴大;其二,在經濟增長中忽略社會進步,環境惡化和經濟全球化可能同時發生;其三,各國特別是相對較落後的國家原有的體制、政府領導能力、社會設施、政策體系、價值觀念和文化都面臨著全球化有可能面臨全球化的沖擊,國家內部和國際社會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機。其四、經濟全球化使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相互依賴越來越強,而有效的經濟全球化協調機制卻沒有建立起來,這就使爆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風險不斷增大。對策:一、使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各國“共贏”的經濟全球化;二、使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各國平等的經濟全球化;三、使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各國公平的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各國共存的經濟全球化。 @大學期末考5、經濟全球化的表現?答:一、生產全球化,二、貿易的全球化,三、金融全球化,四、企業經營全球化。6、經濟全球化的原因?答:首先,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其次,跨國公司的發展;最後,各國經濟體制改革。1、如何理解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複雜性和長期性?答:資本主義制度還能為生產力發展提供一定的空間,它想社會主義的轉變必然會觸及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必然會遭到阻礙和反抗,因為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必然是一個複雜的長期的歷史過程。任何社會形態的存在都有相對穩定性,從產生到衰亡都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跨度,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性決定了過渡的長期性。社會主義在一些國家先取得勝利,而在另一些國家如果沒有特殊矛盾和形勢,要經過較長的資本主義發展過程,才能逐步為社會主義准備物質基礎,從世界範圍來看,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是一個從個別國家向更多國家擴展的相當長的歷史過程。 最後,當代資本主義發展顯示出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容納的空間,說明資本主義社會為社會主義所代替尚需長期的過程。2、經濟濟全球化的本質是什麼?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會變成資本主義世界的附庸嗎?答: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生產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社會分工在更大範圍內進行,在更大範圍內進行生產要素優化配置,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我國積極穩妥地參與經濟全球化,利用國外技術、管理經驗、資金、市場,發揮勞動力優勢,擴大就業和產品銷售,形成對國內企業發展的外部推動,這樣能夠推動我國生產力發展,推動產業結構高級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只要我們根據本國實際,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采取符合我國實際的參與全球化的政策策略,堅持我國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充分考慮我國國民經濟的承受能力,有步驟分階段地實施對外開放,確保我國的政治安全和經濟安全、文化安全,我國就不會淪為西方國家的附庸。第六章 社會主義的發展及其規律1、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答:19世紀初以聖西門、傅裏葉、歐文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直接來源。 2、對空想社會主義的評價答:他們對資本主義舊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許多擊中要害見解;對社會主義新制度的描繪,閃爍著諸多天才的火花。但空想社會主義者只看到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命運,卻未能解釋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經濟根源;要求埋葬資本主義,卻看不到埋葬資本主義的力量;憧憬取代資本主義的理性社會,卻找不到通往理想社會的現實道路。3、社會主義的兩塊基石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奧秘和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論證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把爭取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鬥爭建立在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從而超越了空想社會主義,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1、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從狹義上講: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從廣義上講: 馬克思主義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也包括繼承者對它的發展,即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2、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的總稱。(其中基本立場、基本方法具有基礎的根本的意義,基本觀點是在基本立場的基礎上運用基本方法得出來的。)馬克思主義原理涉及哪些基本問題?基本立場:人類解放立場、無產階級立場基本觀點: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科學發展基本方法:理論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歷史和邏輯相統一3、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Ge命性的統一(一)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無產階級 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體系的哲學基礎(二)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馬克思主義政党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致力於實現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由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性決定的;這是由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決定的;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党的試金石(三)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這種品質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的反映這種品質是人類認識發展規律的具體體現這種品質是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四)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美好、最進步的社會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偉大最壯麗的事業,同時也是最艱巨最困難的事業4、列寧物質定義的意義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論。體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5、意識的能動作用(1)意識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2)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3)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4)意識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6、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第一,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第二,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第三,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第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准。總之,人的認識是從實踐產生,為實踐服務,隨實踐發展,並受實踐檢驗的。7、真理原則與價值原則的辯證統一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是人類活動的兩個基本原則。真理原則就是在意識和行為中追求真理、服從真理、堅持真理、捍衛真理的原則。價值原則就是人的意識和行為中包含主體需要、價值追求、注重效益的原則。真理和價值在人類實踐和認識的曆程中,既有差異、對立,又相聯系、統一。真理原則與價值原則的區別:第一、真理原則是客體性原則,價值原則是主體性原則。第二、真理原則是人的活動的條件性原則,價值原則是目的性原則。第三、真理原則是社會歷史活動中的統一性原則,價值原則是多樣性原則。真理原則與價值原則的統一:第一、成功的實踐必然是以真理和價值的辨證統一為前提的;第二、價值的形成和實現以堅持真理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價值的;第三、真理和價值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是相互制約、相互引導、相互促進的。8、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所謂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是指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不是被動的、消極的,而是一個能動的、積極的過程;這種反映遵循著自身獨特的發展規律;同時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表現: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變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會意識的發展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社會意識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社會意識各種形式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反作用。 大學期末考試牆9、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規律1、生產力生產力的含義:是人類在生產實踐中形成的改造和影響自然以使其適合社會需要的物質力量。2、生產關系生產關系的含義:人們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結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物質關系。它表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生產關系是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它支配制約其他社會關系。在社會生產中,生產力是生產的物質內容,生產關系是生產的社會形式,二者的有機結合統一,構成社會的生產方式。3.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a.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b.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適合生產力的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不適合生產力的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的發10、社會 Ge命對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社會Ge命是實現社會形態更替的重要手段和決定性環節;社會Ge 命能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積極性和偉大作用;無產階級Ge 命將會為消除階級對抗,並充分利用全人類的文明成果,促進社會全面進步而創造條件。11、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作用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12、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格以價值為基礎,商品按等價原則進行交換。價值規律的作用積極作用:8自發地調節資源在社會各部門的配置、①自發地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自發地調節社會收入的分配消極作用:可能導致壟斷的發生,阻礙技術的進步;、可能引起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可能出現社會資源分配比例失調的狀況,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13、剩餘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剩餘價值規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剩餘價值規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過程;剩餘價值規律還決定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及其歷史趨勢。14、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1國家所有並直接經營的企業 2國家與私人共有、合營企業3國家調節控制下的壟斷資本4宏觀調節和微觀規制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一定範圍內突破了私人壟斷資本的狹隘界限;勞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加快了國民經濟的現代化進程。15、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實踐是人所獨有的活動;實踐集中表現了人的本質的社會性;實踐對物質世界的改造是對象性的活動。16、社會生活的實踐性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17、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這是由新舊事物的本質特點和事物發展的辯證本性所決定的。就新生事物與環境的關系而言,新事物的結構和功能更加適應變化了環境和條件;就新事物與舊事物的關系而言,新事物具有舊事物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它比舊事物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在社會歷史領域,新生事物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18、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a.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聯系的根本內容 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從根本上回答了事物為什麼發展的問題;b.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唯物辯證法其他規律和範疇的中心線索,是理解其他規律和範疇的“鑰匙”;C.對立統一規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法。(1)社會主義改造是指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為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上層建築。(2)社會主義改革是指調整和改革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部分,調整和改革社會主義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經濟基礎的部分。(3)社會主義改革和改造的不同點是:①歷史條件不同,改造是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之前進行,改革則是在之後進行;②對象和內容不同,改造的是私有制,改革的是不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部分;3性質不同:改造是把私有制改變為公有制的根本性變革,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4)社會主義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的相同點是:①都是在作為執政党的共(chan)党領導下進行的;②目的都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③都是推動了我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四馬分田:個別企業的公私合營,企業利潤“四馬分肥“資本家紅利國家稅收企業公積金職工福利 《馬上要考《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2018版》乾貨在這裏》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馬上要考《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2018版》乾貨在這裏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