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協主席都是錯字大王?重技術,輕文化,是書法難以發展的原因》 藝素簡文化達人,優質創作者孫曉雲書杜甫《渼陂行》很多書有說,寫字,錯別字在所難免,不管是多大的名氣,多好的書法和文字功底。就算排名第一的《蘭亭集序》、排名第二的《祭侄文稿》都有後改痕跡,只不過人家是自己發現後自己改的。對於孫主席來說,應酬之作,偶有發生,也沒有必要借此大做文章。揪住不放的也是別有用心,但是另一種情況就不得不拿出來說說了。 考字的錯用孫主席的錯誤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網絡上竟然出現了很多洗地的文章。揪住孫主席這錯別字不罷休的人是別有用心,同樣努力為錯別字洗白的人,能有什麼善意?出錯在所難免,不足為怪,但是知錯不改,要用什麼詞匯來形容呢?孫主席的錯別字中除去版本的不同產生的別字,其他的錯誤是不是網友雞蛋裏挑骨頭呢?顯然不是,比如“壽考”的“考”字,作年齡長、老齡這種意思講時,只能用與“老”“壽”字首相同的這個“考”。另一種寫法“攷”,是考察;研究;檢查;測試;等等的含義。 《中華大字典》中的考字“護士”的“護”字,也不能因為有用手保護的含義,並且簡體漢字改用了提手旁,寫繁體字時也把言旁變成提手旁。這種錯誤都是不嚴謹、不重視的表現,是想當然的做法。即便是陳振濂也寫過同樣錯誤的字在先,也不能因為“寫的人多了”就以訛為正了。“蘇東坡”的“坡”字,這個錯字是最少有人提的,因為這個錯誤實在沒辦法洗白。蘇東坡從來沒有用過“蘇東城”這樣的名號,坡字跟城字也沒有什麼淵源和關聯。 江蘇美術館的展覽海報孫曉雲的書法固然是好的,學問也是有的,只可惜應了那句網紅詞,“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首先是主席的助理,這些寫錯的字,都是以前的作品,幾乎沒有臨場的錯誤。就算主席自己忙得沒時間檢查,作為助理是不是該檢查一下再收藏呢?但最可能的原因只有一個,他也不知道哪個字是錯的,沒有那個鑒別能力。 江蘇美術館公眾號發文截圖沒有鑒別用字能力的還有江蘇美術館的策展人員。可能地方展就是不嚴格,若按照中書協的評審標准,作品中出現錯別字、俗體字或簡繁混用,是直接被拿下,不會被掛到展廳的牆上的。最後就是《江蘇美術館》和《書法研究院》公眾號的編審們,作為“專業”研究書法的媒體編審,應該有更豐富的書法文字知識,懂更多書寫技巧外的書法歷史和文化。這麼多的錯誤竟然也被放到這麼“專業”的媒體平台上傳播,著實讓人擔心。 書法研究院公眾號發文截圖書法在古時候是文化的象征,人們對於書寫漢字是十分重視的。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哪一個不是學識淵博,滿腹經綸?這些我們統統叫做“學養”,這才是應該有的字外功夫!明董其昌就提出過“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觀點。書、字被是人們開蒙用的,是神聖的,所以才有倉頡造字後,“天雨粟,鬼神哭”的說法。有了文字人類便開始走進文明,脫離開鬼神的蒙蔽,使鬼神也感到害怕。書、字可以使“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繪畫如此,書法亦如此。 杜甫《望嶽》黃庭堅說:“士大夫下筆使有數萬卷書氣象,便無俗態,不然一楷書吏耳。”只有胸中有萬卷書,才能下筆有“萬卷書”的氣象。不然,技術再好,也是俗字,不過是一個書吏寫出來的楷書。現在人們對書法的認識只停留在技術層面上,更多的人認為字只要寫得能入時人之眼,便是好字了。豈不知,這種被大眾認可的,沒有“氣象”的字,便是黃山谷說的只有“俗態”!蘇軾也說過,“退筆如山未足珍,讀萬卷書始通神”。書法的重點在學養,有了學養書法才能達到神品、妙品的境界。象如今這樣,都太看重技藝,不注重文化,書法的前景堪憂啊!只能感歎“為當今書法一大劫難”! 《書協主席都是錯字大王?重技術,輕文化,是書法難以發展的原因》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書協主席都是錯字大王?重技術,輕文化,是書法難以發展的原因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