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但從歷史事實來看,這句話真的正確嗎?》 歷史笑春風星問答計劃創作者,歷史達人,優質創作者#三國風雲錄#對於三國時期的人物,後人多有評價。在曹操陣營中的謀士,有很多人推崇郭嘉。甚至有一些人對照諸葛亮,說出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話。似乎是說,如果不是郭嘉早死,諸葛亮就可能不會出世一般。那麼,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 一、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由來。郭嘉是曹操手下的重要謀士,他最初去投奔袁紹,發現袁紹不是能夠成就王霸之業的主人,因此他選擇了離開。這個時候曹操手下的謀士戲志才去世,他感到沒有可以商談的謀士,於是請荀彧幫忙尋找智能之士,於是荀彧推薦了郭嘉。曹操和郭嘉一見如故,從此兩人開啟了共同奮鬥的曆程。郭嘉在曹操手下,確實對曹操的事業起了重要的作用。曹操任命郭嘉為司空軍祭酒,在軍中幫助自己出謀劃策。每當曹操猶豫不決的關鍵時刻,都會和郭嘉商量。而郭嘉也會盡己所能,給曹操指點迷津。在袁紹威脅曹操的時候,郭嘉為曹操分析兩者的差異,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讓曹操堅定對抗袁紹的信心。 在討伐呂布的時候,曹操面對固守不出的呂布,因為士卒疲敝准備撤退的時候,是郭嘉勸諫堅持進攻,終於消滅了呂布。在孫策准備襲擊許都的時候,又是郭嘉判斷孫策必然會死於刺客之手,解除了曹操的後顧之憂。在與袁紹的戰爭中,郭嘉也屢獻奇策。當袁紹死後,曹操趁勢攻打河北,在多次取勝後,郭嘉卻勸曹操撤退。他認為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各不相讓,應該放緩攻勢,讓他們內鬥。然後在兩者互相削弱的基礎上加以攻擊。這就是郭嘉提出的著名論斷,“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這個論斷在三國時期的多角鬥爭中,屢試不爽。 果然,在曹操撤兵後,二袁為了爭奪冀州發生了內鬥,曹操因此得以輕易的平定了河北。此後,曹操討伐袁尚和三郡烏丸時,又在郭嘉的建議下,輕裝前進,出其不意地在白狼山消滅了敵軍主力,陣斬了蹋頓單於。在袁尚、袁熙兩人逃亡遼東後,此時郭嘉已經病死。但是曹操依照郭嘉的遺書,不進攻遼東,讓遼東的割據勢力公孫康殺了二袁投降。從郭嘉的一生來看,他確實是出類拔萃的奇謀之士。用曹操的評價就是,自己沒有辦法決斷的事,郭嘉能夠幫自己拿定主意。可惜的是郭嘉年紀輕輕就因病去世了,為此曹操十分悲痛。他對手下還說出了本想將後事托付郭嘉的話來。 至於諸葛亮的事跡就流傳更廣了。自從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之後,諸葛亮就為劉備的事業鞠躬盡瘁。在劉備集團的戰略制訂上,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提出北拒曹操,東和孫權,跨據荊益,等待天時。當時機來臨後,劉備集團便發動兩路北伐,匡扶漢室,重建漢室江山。諸葛亮的《隆中對》比較複雜,但是這是因為劉備的實力太弱造成的。當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的時候,劉備正是事業的最低谷。這個時候劉備兵不滿千,將不過關張趙雲。正是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再加上《隆中對》的指引,才使得劉備的勢力日益壯大,最終開創了蜀漢政權。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托孤。在蜀漢政權風雨飄搖的時刻,又是諸葛亮力挽狂瀾。他與孫權重新修好,重建軍隊,平定內亂,發展經濟。在他的有生之年對曹魏發動了五次北伐,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將郭嘉與諸葛亮兩人拉上關系,提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理由,主要是由於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郭嘉在世的時候,諸葛亮並沒有出山。但是在郭嘉去世之時,正是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之日,這個時間似乎有些巧合。這好像是在說明,如果郭嘉還在,諸葛亮就不會選擇出山一般。第二個原因是曹操在遭遇赤壁之戰的失敗後,感歎說,如果郭嘉還活著的話,不會讓自己遭此慘敗。那麼,假如郭嘉不死,那麼曹操不遭受赤壁之戰的失敗,劉備、孫權恐怕就會滅亡了。如同那句詩一樣,“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那樣一來,諸葛亮豈不是就算是出山,也對劉備的事業無濟於事了嗎?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二、郭嘉之死與諸葛亮出山的關系。其實,郭嘉的死與諸葛亮出山沒有絲毫的聯系。郭嘉去世的時候,才剛剛三十八歲。他的死因是因為生病,這完全是一個意外。在郭嘉去世後的葬禮上,曹操同心的對荀攸等人說,咱們都是同輩之人,只有郭嘉的年紀最小。我本來想等到將天下平定後,把後事托付給郭嘉,誰知道他早早地就去世了,這真是命運的安排啊。因此,如果不是因為病症的原因,按照正常情況,郭嘉應該還能夠多活很長時間。如果是那樣的話,他就很可能會與出山的諸葛亮相遇了。而這個時候,諸葛亮又在幹什麼呢? 史冊上對諸葛亮的早期生活記載得並不詳細。我們只知道他跟隨叔叔來到荊州定居,並娶了黃承彥的女兒為妻。諸葛亮在荊州本來可以有一個很好的前程,這是因為他的社會關系十分廣泛。他的叔叔與劉表有舊,自然受到劉表的看顧。他的嶽母與劉表的妻子是姐妹關系,都是當地大家蔡氏族人,而他嶽母的兄弟蔡瑁正是掌握荊州軍權之人。諸葛亮的兩個姐姐一個嫁給當地另一個大族蒯氏的蒯祺,另一個則嫁給了當地名士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而龐山民正是龐統的堂兄。從這些錯綜複雜的社會關系看,諸葛亮也是混跡荊州上流社會的人士。從劉表的長子劉琦對諸葛亮的器重,我們也可見一斑。 但是,諸葛亮卻沒有在荊州謀求一官半職,而是退隱江湖,去躬耕隴畝去了。我們從諸葛亮平日裏喜歡唱《梁父吟》,並且自比管仲樂毅,就可以看出這並非諸葛亮的本心。這主要是諸葛亮對於劉表集團的不滿,不願意為他們效命。他一面通過學習,走訪民情,來充實豐富自己的知識,一面在等待天時,等待自己效力的主公。在郭嘉隨同曹操平定河北的時候,劉備也來到荊州避難。在劉備四處尋訪賢人,充實自己的實力時,諸葛亮也在觀察考察著他。在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諸葛亮終於現身與劉備相見,並且向劉備獻出了自己的戰略設想《隆中對》。 我們如果仔細研究一下《隆中對》,就會發現雖然它的結構比較複雜,實現起來也很困難,但是它卻是劉備集團唯一可以采取的戰略方案。並且這個方案雖然在實施中出現了意外的波折,最終還是差點成功了。諸葛亮在《隆中對》裏,對當時天下的各個勢力情況都有著准確的判斷。諸葛亮甚至對劉備內部的情況都了如指掌。他在北伐中,專門給關羽留下了一個重要的位置。這就是為了照顧關羽的性格、情緒而量身打造的。僅僅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到,在劉備去尋訪諸葛亮之前,諸葛亮也在考察著劉備。當諸葛亮對劉備認可後,方才在劉備三顧茅廬時出山輔佐劉備。 因此,在郭嘉去世前,劉備和諸葛亮也正是在互相尋訪,互相考察的時期。諸葛亮的出山,與郭嘉根本沒有絲毫的關系。就算是郭嘉沒有因病去世,劉備還是要去三顧茅廬,諸葛亮依然要獻策《隆中對》,出山輔佐劉備。三、郭嘉不死對赤壁之戰的影響。那麼,我們看看第二個原因,那就是郭嘉如果不死,會不會對赤壁之戰的結果有影響。曹操在赤壁之戰後,曾經哀歎說,如果郭嘉不死,絕不會讓我遭受如此慘敗。可是,如果郭嘉真的還活著,曹操就能避免赤壁之戰的失敗嗎?我看不見得。 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也是在總結經驗教訓。他哀歎郭嘉,無非是想起了郭嘉的那條著名的論斷,“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這條論斷,在平定河北袁氏兄弟的戰爭中,在平定遼東的戰役中,都收到了奇效。而在赤壁之戰時,曹操卻忘記了這條論斷。在當時,曹操在輕易的奪取荊州,並在當陽長阪坡打敗劉備,消滅了劉備步兵主力後,在對下一步的戰略行動顯出了急於求成的心態。在面對逃往江夏的劉備勢力,和盤踞東吳的孫權勢力,曹操想要一舉將他們全部消滅。 他寫信對與自己有姻親關系的孫權,想靠恫嚇的手段,逼迫孫權屈服。他和部下甚至幻想著,孫權會去討伐劉備作為投降自己的見面禮。誰知道,曹操最終等來的是孫劉聯軍的抵抗。由於事先曹操對這種情況沒有准備,從一開始就落了下風。最終,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慘遭失敗,三國鼎立的基礎也因此形成。如果郭嘉還活著的話,他肯定會對河北的袁氏兄弟,遼東的公孫康一樣,向曹操獻計對付劉備和孫權。他會向曹操建議,暫緩向劉備發動進攻,免得給孫權以壓力。曹操在荊州轉入戰略防禦,對軍隊進行休整整編,消化荊州的勝利果實。在等到孫權和劉備雙方因為矛盾互相爭鬥的時候,曹操再出兵消滅他們。如果這樣,曹操的形勢要好得多。 不過,在這裏有兩個因素,使得郭嘉的建議能否實現成為問題。第一個因素是,曹操是否會采納郭嘉的建議。我們看曹操對郭嘉的評價,那就是自己如果無法決斷的事情,要靠郭嘉的幫助。那麼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曹操決斷的事情,郭嘉也是很難改變的。而赤壁之戰就是曹操決斷的事情。世上有很多事都是以結果來反推起源的。我們看到,當赤壁之戰失敗後,大家認為曹操不給部下以戰役間歇,立刻投入對東吳的軍事行動,是一種冒險行為。可是如果曹操的恫嚇起了作用,孫權在張昭等人的脅迫下,向曹操迎降。曹操一舉消滅了孫權和劉備兩家勢力的話,我們就會贊揚曹操當機立斷,連續作戰的精神。 所以說,在赤壁之戰前,曹操的選擇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曹操正是看到了有加速戰爭進程的希望,才發動了赤壁之戰。在曹操已經下定決心的情況下,郭嘉就算是出言勸阻,估計也是無濟於事的。這樣,赤壁之戰依然會爆發,曹操依然會失敗。第二個因素是孫劉兩家是否會爭鬥。曹操如果采納郭嘉的建議,避免赤壁之戰的爆發,但是他所想的孫權與劉備兩家的爭鬥也不一定會發生。這是因為孫權和劉備兩家陣營,並不是袁氏陣營那樣的眼光短淺。在劉備陣營中的諸葛亮與孫權陣營中的魯肅,是堅決的結盟派。有他們的努力,孫劉聯盟必定會形成,也會維持下去。 孫權和劉備都是心懷天下的君主,他們都把曹操當作自己最強大的敵人。在曹操占領荊州後,由於他占據長江上遊,對孫權和劉備都是巨大的威脅。這個時候,劉備在江夏,孫權在江東,兩者是唇亡齒寒的關系。曹操即便不發動戰爭,他的巨大威脅也是孫劉聯軍結盟的基礎。而且,兩家為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都要占領荊州。所以,占據荊州在曹操就成為雙方共同的敵人。有這些情況的存在,郭嘉幻想的孫劉聯軍互相爭奪的情況,在短時間內是不會出現的。相反,曹操反而可能會遭到孫劉聯軍的進攻。孫劉兩家為了自身的戰略安全,必須要奪回上遊的荊州。他們只能趁曹操立足未穩,沒有來得及消化勝利果實的時候發起反擊。否則,一旦曹操站穩腳跟,帶給孫劉聯盟的是更大的軍事壓力。 由於有這兩個因素的存在,即便是郭嘉活著,他也不可能阻止孫劉聯軍和曹操的戰爭。他想要采取的策略,由於有諸葛亮和魯肅的存在,由於有劉備和孫權的戰略眼光,是無法實現的。因此,曹操和孫劉聯盟的戰爭不可避免,如果不發生赤壁之戰,就會發生孫劉聯軍對曹操的進攻之戰。最終,曹操依然難免失敗。結語: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含義無非有兩層。一是郭嘉死後,諸葛亮才出山輔佐劉備。似乎諸葛亮的出山要看郭嘉的存在而定。二是如曹操所說,如果郭嘉不死,曹操就不會遭到赤壁之戰的失敗,那麼諸葛亮輔佐的劉備就會遭受滅頂之災。如果我們從歷史上來分析,就會發現,這兩個含義都是不正確的。 第一個含義不正確是因為郭嘉的死與諸葛亮的出山沒有任何關系。郭嘉的死是一個意外,他因病去世時年僅三十八歲。而諸葛亮在郭嘉去世前,就和劉備之間開始了相互間的尋訪和考察。無論郭嘉去世與否,也阻止不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的事實。第二個含義不正確是因為郭嘉即便不死,他也難以阻止志得意滿的曹操發動赤壁之戰。而且即便是曹操聽從郭嘉的建議,不發動對劉備和孫權的軍事行動,他也阻止不了孫劉聯盟的建立。最終,缺乏水軍的曹操還是會在孫劉聯軍的攻擊下失敗。只不過是孫劉聯軍由於有了喘息之機,會比赤壁之戰時更強大而已。這樣,曹操會輸得更慘。不過,假如郭嘉不死,他就會和諸葛亮在一個戰場較量,就會給我們後人留下更加精彩的歷史篇章。 《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但從歷史事實來看,這句話真的正確嗎?》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但從歷史事實來看,這句話真的正確嗎?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