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觀天象,確有科學依據?淺談天象與古代朝代更迭的關系》 萬麗聊歷史開封觀星台觀天象都觀什麼1.星象。即日月星辰運行等,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日月星辰的運動軌跡和變化,用來確定四季,制定和修改曆法,為古代農業社會的農業生產和生活提供服務和指導。並企圖從星象中的追蹤中總結出一些規律,避免禍事發生。(當然還有用於占卜的)2.天氣、氣候。天氣主要是短期內的晴雨溫度及風向變化。小時候我們都學過一篇課文,叫做《看雲識天氣》,天氣變化瞬息萬變,但也有一定的規律。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之後,就可以准確地預測天氣變化的,現在的天氣預報就是這樣。《三國演義》裏諸葛亮成功預測,巧借東風,草船借箭。也預測失敗,六出祁山時火燒司馬懿大軍,忽略了盆地河谷地形對局部小氣候的影響,從而使天降大雨,澆滅大火放脫司馬懿,改變劇情走向(畢竟是小說,不敢稱之為歷史走向)。 葫蘆谷火燒司馬懿氣候。就是一個地區內多年變化的氣溫、降水光照的平均狀況,相比天氣來說更加長期,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重要參考。我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歌》正是對中國北方全年氣候的規律性總結。所以,要探尋天象與中國古代朝代更迭的關系,就要綜合考慮星象、短期天氣、長期氣候三個重要指標。並且,三者之間也並不是相互孤立的,星象變化也會影響天氣、氣候。歷史上的氣候變化對王朝興衰的影響1.上古神話傳說時代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有著女媧補天、共工怒觸不周山的故事,最開始這兩個故事是相互獨立的,女媧的時代要比共工早一些。但後來傳著傳著,就把共工怒觸不周山設定為女媧補天的起因,將兩個故事焊接在一起,和其他神話傳說一道,組成了上古神話傳說宇宙。但毋庸置疑的是,不論是中國還是亞歐大陸上其他國家的神話,都提及了史前那次大洪水。 雖然不能確定是同一場洪水,但描述的大致時間是一致的,大致是距今一萬到七八千年前。而此時,恰好是地球最後一個冰期結束(大理亞冰期1-11萬年前),全球氣候開始變暖,凍土、冰川融化,降水普遍增多,進而匯聚到河流,流量暴增,釀成了整個亞歐大陸範圍內的洪水大爆發事件。而這次冰期結束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是太陽活動的變化提高了輻射量,進而導致氣溫增高,而更多人則支持隕石撞擊說。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雖然這次的撞擊導致了很多生物滅絕,也導致了深深刻在人類遠古記憶中的大洪水,但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好處,更溫暖的氣候意味著更多的食物,更短的冬季,更加適合我們生存繁衍。 而正是得益於這溫暖的氣候,更多的食物,已經遲滯了幾萬年的母系社會的社會形態也開始迅速地向父系社會發展,中國文明也漸漸從無從可考的史前部落文明過渡到更加繁榮的夏商周時代。不論如何,這次小冰期的結束,都對中國上古時期的先民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2.夏商周時期夏商時期的中國還是十分溫暖潮濕的,以至於當時的黃河流域還生存有大量的犀牛、大象等哺乳動物(有一種說法是河南的簡稱豫,就是因為當時的河南盛產大象)。甚至還有被認為是龍原型之一的鱷魚(古稱鼉tuó龍)。奴隸制社會一片欣欣向榮,中華始祖的各個文明在全國遍地開花,耕田產量充足,人口數量穩步上升。 但地球的氣溫依然處於不斷的波動狀態下到了商周交替的時候(公元前1046年),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在經曆了一個溫暖期後,氣溫開始下降,開始進入一個小的寒冷期。之前的溫暖氣候種植出來的糧食養活了更多的人,一旦氣溫下降,光照、熱量不足,農田勢必減產。底下的人吃不飽,那能怪誰?怪統治者唄,怪賦稅多,怪暴政,反正不會是怪自己,於是商朝末年,局勢開始動蕩,先是東邊的夷方不聽話,我們的商紂王帝辛多次前往征討。西邊的周也野心勃勃,趁虛而入,滅了商朝,取而代之。 大自然在冥冥之中有自己調節生物數量的機制。不夠吃了就打仗,短期內人口快速削減,努力耕作一年,只要不出意外,產的糧食又夠吃了,於是又趨於穩定。但是小冰期並沒有過去,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在周孝王時期,一向溫暖的漢江竟然出現了結了冰。我國氣象學家竺可楨通過《豳風》中出現的植物也間接證實當時關中地區的氣候轉冷。要知道,之前的溫暖期不只是農耕民族發展了,北邊的遊牧民族也開始發展壯大,從一個個小部落漸漸擴大,並開始有了強勁的軍隊。天冷了農耕民族起碼還能吃一點存糧緩緩,但那些放牧的牛啊羊啊凍死了就是凍死了,即使是冬天,肉也保存不了多長時間。於是,哪裏有吃的就往哪裏跑,犬戎入侵,西周滅亡。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北方遊牧民族滅亡中原政權。3.三國兩晉南北朝熟悉歷史的對這個時期肯定不陌生,精彩絕倫的三國時期,仙風道骨的兩晉士人,悲慘黑暗的五胡亂華。沒錯,氣溫又下降了,從東漢到南北朝,中國大地又經曆了600年的寒冷期。 又是熟悉的套路,農耕區域又開始大幅度向南收縮,遊牧民族活動區域開始向北擴張。最先是“塞上江南”河套地區被匈奴奪取,然後繼續向南進入長城以南,長驅直入,入主中原,最終五胡亂華,中原大地屍橫遍野,漢民族最悲慘的時代到來。分分合合,冰期結束,楊堅在大勢所趨之下,繼承北周遺產,成為氣候溫暖期的天選之人,再次一統中國。奈何隋煬帝雄才大略,操之過急,把老爹剛撿起來的北周遺產又送給了李唐。4.唐宋元繼承了隋朝遺產後,李唐到處一片繁榮,不只是唐,由於氣候適宜,周邊的少數民族的小日子過得也相當不錯,青藏高原大量種植青稞,養活了更多的人,吐蕃興起,甚至一度攻入長安。唐朝是最後一個把長安當做首都的大一統朝代,從安史之亂開始,中國開始進入了一個長時間的寒冷期,短期內存在波動,但整體是低溫的,農耕區長期萎縮,北界穩定在了北緯39、40度附近(今400mm等降水量線,與明長城大致平齊)。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經濟重心的南移,同時由於遊牧民族在北境長時間的發展,有宋一朝始終不能真正的統一中國,南宋偏安。但值得慶幸的是,宋朝發現了維持和平的財富密碼,不論勝敗都給北方的政權大量的歲幣,用來購買宋朝的糧食等各種商品。既然宋朝發了購物券,北方少數民族在年景不好過的時候就弄點錢,買點糧食撐一撐就過去了,就這麼撐了319年,成為歷史上少數統治時間過300年的朝代,直到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到來。但就是這漫長的小冰期,讓北方遊牧民族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蒙古人崛起,統一了草原民族之後又覺得不過癮,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鐵蹄踏遍了亞歐大陸,鮮有幸免。 而元朝的滅亡卻是在暖期(相對),主要還是人為因素,這時候本身就是少數民族在統治,他們根本就不怕,全國各地到處跑就行了。但黃河水患成了導火索,政府下發的治水款被層層克扣,治理黃河的勞工民族領到手的糧食少之又少。饑腸轆轆加上對蒙古壓迫的痛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餓漢子們再次揭竿而起,推翻了元朝統治。5.明清明朝末期也經曆了一個小冰期。“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六月,蘇、松連雨,寒如冬,傷稼。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四月辛亥,陝西大雨雪,橐駝凍死二千蹄。另有: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正月辛亥,大雪,深二丈餘。十一年(公元1638年)五月戊寅,喜峰口雪三尺。十三年(公元1640年)四月,會寧隕霜殺稼。十六年(公元1643年)四月,鄢陵隕霜殺麥。還有: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九月辛醜,大雨雹。四年(公元1631年)五月,襄垣雨雹,大如伏牛盈丈,小如拳,斃人畜甚眾。六月丙申,大雨雹。”但銅牆鐵壁的萬裏長城讓將北方少數民族隔絕到了關外,雖然和少數民族也有大戰,但還是守住了長城。本應是高枕無憂,但還是沒熬過農民起義,壞就壞在人多上了。番薯和玉米的引進讓明朝人口在短時間內直接翻了個番兒,達到了至少1.5億(也有說2億的),人多,在凍餓難耐的時候,造反的也多,再趕上瘟疫東邊又有人開門迎客,因緣巧合,又亡了國。 而入關的清朝,受祖先(金)既有少數民族血統,又深諳農耕之道,在連年征戰中把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統一到了一個國家之內。相比於宋朝的歲幣交換,清政府則是利用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治在國內進行資源調配,用遊牧民族的手段打仗,用農耕民族的糧食賑災,讓商品在國內很好的內循環了起來(也有商人的作用),極大地緩和了一個國家之內兩種文化之間的沖突。所以,即使是氣溫有所波動,清王朝還是很好的處理了叛亂(太平天國),但最終湮滅於近代化的時代洪流之下。星象對地球氣溫、氣候的影響。綜上,朝代更迭與氣溫、氣候的變化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中國改朝換代和全國動亂都是在寒冷期發生的。而這些溫度的變化,又和太陽活動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1.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在人類觀測到的最近一次太陽活動急速下降的時期,是在是在 1645 年至 1715 年間,在這段期間內,太陽黑子的數量非常稀少,相較於正常可觀測到 40,000 至 50,000 顆太陽黑子,只觀察到 50 顆左右的太陽黑子。巧的是,這段太陽活動微弱期恰好是一段小冰期(1500-1770年),當時全球的氣溫都有大幅度的下降。 據記載,處於溫帶海洋性氣候的英國泰晤士河竟然結了厚厚的冰,甚至可以承受人在上面行走。我國那個時期也有記載,京杭大運河從比正常時間早上凍了一個月,11月(農曆)就開始結冰商船前進困難,需要有人在前面鑿冰開路,一天不過行進三四裏地。而這個時期,正是中國明朝末年農民起義的時間。雖然因為觀測數據不夠,我們無法確定前幾個小冰期是否與太陽活動減弱有關,但從本次小冰期與與太陽活動的“巧合”來推測,太陽黑子的多寡,太陽活動的強弱,也會間接影響到氣候,影響到農業生產,進而決定一個王朝的興衰。2.宇宙星系運動對太陽活動的影響此外,太陽系作為銀河系中的一個小星系,也在跟隨銀河的懸臂在不斷地運動,而太陽活動急速下降,是否與其他星系的相互作用有關,仍然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的研究。結語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觀測到了大自然中的一些規律,用以指導生活生產,也企圖從星象、日月運行中找出朝代命運、人類命運的關系。雖然也有著大量的占卜巫蠱之術,但總體上還是在不斷地探究大自然的規律,只是局限於時代、局限於技術條件,研究成果有限,但仍然對中國古代的發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夜觀天象,確有科學依據?淺談天象與古代朝代更迭的關系》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夜觀天象,確有科學依據?淺談天象與古代朝代更迭的關系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