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為什麼要這樣玩?原本是休閑娛樂,卻成了探險項目!》 騎旅師子vlog旅遊愛好者,優質創作者有名的驚險景點箭扣長城,經常玩戶外的基友們肯定不陌生吧?沒錯,就是那個讓人毛骨悚然的戶外高強度穿越路線之一,前不久又有驢友在此墜崖……當然,這已經不是新聞了。同時,房山某景點也出現了墜崖事件。作為一個經常郊遊的我來說,我可以理解驢友對探險的需求,但是我無法理解驢友們對自己及家人的不負責。此處轉個話題,曾經在驢友圈轟動一時的門頭溝事件,一支非商業組織在戶外活動過程中出現傷亡,死者家屬起訴其團隊領隊以及群主,結果家屬勝訴,之後經過圈內人的輿論造成影響擴大,最終以有民事行為能力來判定家屬敗訴。 幾乎讓整個戶外圈炸開了鍋,圈外人的評價大部分是團隊應該負責,知道規矩的圈內人則評價組織者無責。事件的結果是公平的,但是我們是否需要反思,戶外郊遊的初衷是什麼?目的是什麼?發生意外後對一個家庭乃至社會有什麼影響?…… 以我個人舉例。我在2012年6月開始搭建友誼戶外這個戶外小團隊,2012年前後的戶外圈子要比現在火熱,各種戶外小團隊的數量數不勝數。 分析一年內的情況,一年之內友誼戶外活動比較多,團隊群內流動人數破3000,參與活動總人數大約200人,基本和其他同類組織沒有很大區別,其他同類群體數據應該也差不多。 再大約分析三年內情況,友誼戶外一年後活動參與人數減少,活動減少,但其他同類群體的變化並不大,此時段的友誼是被拋在了後面。 但是,在分析到此時此刻,也就是六年後,友誼戶外的資深老粉絲依然守護著友誼,人數少,但是積極參與活動,友誼的路基本還是不變的,但是同年組建的同類群體已寥寥無幾,基本上已經解散或躺屍。這種情況變化的根本是什麼呢?其實也沒什麼大的區別,其他同類群體一直在走上坡路,而友誼一直是原地踏步。 這種情況的結果也是正常的,我以我的經驗和理解簡單地解釋一下吧。 其實戶外到底是走上坡路還是原地踏步,這個問題也是當年友誼在糾結的一個問題,最後我還是選擇了原地踏步。什麼是上坡路?優勢劣勢是什麼?所謂上坡路,就是組建團隊後隨著活動成員的體能增加活動難度強度。這裏就會出現一個問題,較早加入團隊的人可以隨著活動的強度慢慢上坡,但是之後再來的新人是跟不上的,就好比學校,1年級到5年級慢慢讀的學生,大部分可以跟上教程,但是一個沒上過學的學生基本上無法直接插班上5年級。這裏的問題就是新加入的成員無法跟上節奏,造成新成員流失。而老成員的體能提升情況也是不同的,你無法去滿足每個人,提升快的會離開這個團隊去加入一個步伐快的團隊,而體能提升慢的成員則會選擇去加入一個比您這個團隊步伐慢的團隊,這裏又會造成老成員的流失。 最後的結果很明顯,新成員老成員的流失造成團隊的圈子縮小,圈子的縮小造成成員對活動的氣氛體驗漸漸減弱,從而造成團隊的死亡。 什麼是原地踏步?優勢劣勢是什麼?以友誼為例,友誼是一個原地踏步的戶外群體,所有的活動基本保持在一個固定的強度範圍內,因為友誼對自己群體的定位就是休閑,不組織高強度活動,不組織高危活動,以平穩的步伐去郊遊。這裏也會有其不可避免的優劣勢,保持在一個固定的強度範圍,很自然的造成了有提升強度需求的成員流失。所以流失情況在組建後一直都是存在的,有因此而帶來的瓶頸,但也有其優勢。雖然流失情況也很明顯,但是可以保證兩類成員的參與以及鐵粉,1種是對強度無要求只是喜歡出去玩的成員,另1種是隨時新加入的成員隨時可以跟著友誼的步伐。 分析完後就很明顯了,戶外的圈子不同於其他,上坡路造成後期成員的參差不齊 而造成群體解散。原地踏步雖然也有流失 但可以持續得到認可,並且擁有多年的老隊友參與 活動中的新成員也會得到感染及照顧。這次的話題主要不是告訴你上坡和原地踏步的群體區別。我的主要主題是想說戶外到底要玩什麼,根據我個人對圈子的理解,其實好多去玩高強度活動的驢友也不全是因為喜歡,而是為了有吹牛*的理由,其實戶外不應該是這樣。 戶外這個詞只是旅遊和郊遊的代名詞,卻被個別圈內人理解成了強度越野,這是錯誤的。在我看來,戶外的目的應該是修身養性 放松心情 放松自我 自我解壓的一種生活方式。當你在無防護措施探險的時候,你應該想想 你明天會造成怎樣的一種情況? 身體疲憊?受傷?智障?在病床上?親人抱著一個小黑盒子掉眼淚? 不要錯誤地理解戶外,它只是讓你身心放松 讓你看到美景 讓你傾聽大自然,為何要讓它成為你所造成不良後果的理由?以上內容為師子個人觀點,你有什麼想法呢?一起聊聊吧 《戶外為什麼要這樣玩?原本是休閑娛樂,卻成了探險項目!》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戶外為什麼要這樣玩?原本是休閑娛樂,卻成了探險項目!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