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希古:“金剛坡時期”傅抱石“嗜古”佳作》 古泉說收藏家,大河報•觀鑒欄目組,文化領域創作者 1942年傅抱石與一家人在重慶“金剛坡下山齋”抗日戰爭期間,傅抱石避居生活在重慶金剛坡西郊,前後共計八年的時間。“金剛坡時期”被視為畫家一生創作中最重要的階段生涯,繪制出一系列重要畫作,震驚當時的中國畫壇,因此對於他的繪畫生涯具有重要意義。本次春拍推出金剛坡時期所作《秋聲賦》、《淵明沽酒》、《後赤壁賦》三件精彩畫作,籍此呈現四十年代傅抱石繪畫創作一個真實動人的歷史側面。 傅抱石 秋聲賦鏡心 設色紙本 1945年作133.4×33.3cm【題識】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予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歎息。乙酉六月八日小雨乍涼,讀歐陽文忠公此賦,率而寫此,新喻傅抱石重慶西郊記。【印文】傅、抱石之印、乙酉、代山川而言也【文字著錄】《名家翰墨19》,第137頁,翰墨軒有限公司,1992年。【說明】香港佳士得1991年3月,LOT250。 傅抱石《秋聲賦》局部自宋玉《九辯》開篇之浩然長歎,遂開千古文人言秋感懷之風;後世亦多有佳篇,唯宋歐陽修《秋聲賦》立意高遠,詞句鏗鏘,最有神采。此賦作於宋仁宗嘉佑四年秋,歐陽修時年五十三歲,雖身居高位,然有感於宦海沈浮,政治改革艱難,故心情苦悶,乃以「悲秋」為主題,抒發人生的苦悶與感歎。全文以「秋聲」為引子,抒發草木被風摧折的悲涼,延及更容易被憂愁困思所侵襲的人,感歎「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對人生不易的體悟。全文立意新穎,語言清麗,章法多變,熔寫景、抒情、記事、議論為一爐,顯示出文賦自由揮灑的韻致。“我認為一幅畫應該像一首詩,一闕歌,或一篇美的散文。因此,寫一幅畫就應該像作一首詩、嘗一闕歌,或做一篇散文。——傅抱石” 傅抱石創制繪畫中有一類為「構寫前人的詩,將詩的意境,移入畫面」。1945年所作《秋聲賦》便是屬於此類型。時值六月八日雨夜,傅抱石居於金剛坡家中,讀《秋聲賦》,詩文意境與現實景致共鳴互通,遂即興下筆。山巒之下,林木掩映其間,高士坐於屋舍之中,一童仆立於旁。秋雨淅瀝,林木紛披錯雜,水氣彌漫,朦朧蒼茫之境。此幅畫中,畫家更多是精心於畫境的營造,正如畫家所言,「詩與畫原則上不過是表達形式的不同,除了某程度的局限以外,其中是息息相通的。截取某詩的一聯或一句做題目而後構想,在畫家是摸著了倚傍,好似譯外國文的書一樣,多少可以刺激並管理自己一切容易涉入的習慣。同時,使若幹名詩形象化,也是非常有興味的工作。」 傅抱石《秋聲賦》64.2×39.7cm 1946年作 傅抱石 淵明沽酒鏡框 設色紙本83×56cm抱石寫於東川金剛坡山齋。傅、抱石長壽、抱石齋作【來源】香港佳士得,19-20世紀中國書畫場,1992年,編號306。傅抱石的歷史人物畫,如屈原、杜甫、陶淵明、李白、竹林七賢等,都是歷史上別有懷抱,具有崇高人格的代表。他們不滿現實、蕭疏放逸以及內心深處不可名狀的哀傷與沉重,在傅抱石筆下,似乎都心有靈犀。陶淵明這一歷史人物,似乎是曆代知識分子心目中的理想偶像,他「好讀書不求甚解」,「造飲輒盡,期在必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不為五鬥米折腰」。而巧合的是,「酒」常常能激發傅抱石作畫的靈感,每每酒後筆走龍蛇,肆意揮灑,滿腔激情宣泄紙上,波瀾壯闊的佳作層出不窮。他所用印文有「往往醉後」字樣,應是其繪畫時的真實寫照。對於酒的鐘情,使得他與筆下飲中君子——陶淵明結緣。 傅抱石《淵明沽酒圖》68.8×47.7cm故宮博物院藏傅抱石在〈壬午重慶畫展自序〉中曾說「我比較富於史的癖嗜……拙作題材的來源,營制歷史上若幹美的故實……搜羅題材的方法和主要的來源有數種,一種是古人(多位書畫家)最堪吟味或甚可紀念的故事或行為。這種,有通常習知的,如〈賺蘭亭〉、〈赤壁舟遊〉、〈淵明沽酒圖〉、〈東山逸致〉等,題材雖舊,我則出之以較新的畫面。……」「淵明沽酒」屬於傅抱石繪畫中 「營制歷史上若幹美的故實」,是傅抱石常畫常新的題材之一。1935年,他在日本留學期間舉辦的第一次個展上曾展出〈淵明沽酒圖〉,此後以該題材繼續繪制探索,從傅抱石抗戰住居金剛坡的八年期間,抗戰勝利後返回南京,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本幅〈淵明沽酒圖〉未署年款,但落款「抱石寫於東川金剛坡山齋」。 傅抱石《淵明沽酒》 局部〈淵明沽酒圖〉滿紙密樹叢林,氣氛疏朗清冷,枯樹排列組合極見秩序,細節如枝幹粗細,伸展交迭姿態不一,交錯變化,其位置經營,於微妙中穹盡布局之精妙。 傅抱石將陶淵明與童仆被置於畫面右下部,信步徜徉,臉容舒泰,一派悠然之態,皆用灑脫的細線疾寫而出,不勾畫衣紋的繁複,也減去多餘的細節,極具高古氣息。清新飄逸的隱士形象,五柳先生峨冠博帶、寬袍大袖,拄杖與童子穿行於密林之中,身後童子背負酒壺緊隨主人,畢恭畢敬。物造型近乎誇張,卻呈現出飄逸自然的意趣。一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躍然紙上。由此不難察覺,傅抱石以樸素沉著,平實無華的技巧來展示歷史人物的氣節,令觀者感到他是描繪的不只是畫,更是一種心境,而在表現心境與共鳴上,他的成就前不見古人。畫家借手中之筆抒發了自己寄情於世外,追求平靜淡泊的願望,表達了濃鬱的理想浪漫主義思想。用筆凝練,靜謐散淡,匠心獨運。 傅抱石《淵明沽酒》102×66cm 1964年作 傅抱石 後赤壁賦鏡心 設色紙本89×56cm新喻傅抱石金剛坡下醉中。傅、抱石之印、抱石得心之作【展覽】“先生歸來——張宗祥和他的時代”,西泠印社,2020年12月22日-27日,杭州。【出版】1.《閱讀傅抱石》,第118頁,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8年(後又再版)。2.《先生歸來——張宗祥和他的時代》,第163頁,西泠印社,2020年。1.原為陳寶驊、沈韞芳夫婦舊藏。陳寶驊(1907-1975),又名陳祖與,陳肖賜。浙江省湖州人,與陳果夫(陳祖燾),陳立夫(陳祖燕)是堂兄弟關系,是陳希曾(陳祖輿)中將的親兄弟。2.據藏家口述,當年陳寶驊太太沈韞芳曾跟傅抱石學畫,此幅《後赤壁賦》系傅抱石直接贈予陳寶驊、沈韞芳夫婦。 陳寶驊、沈韞芳夫婦宋蘇軾於元豐五年秋遊赤壁,作《前赤壁賦》,三個月後再遊赤壁,又作《後赤壁賦》。《前後赤壁賦》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的經典名篇,既描寫山水之美,又表現了一代文豪蘇東坡的複雜心情和人生態度。《前後赤壁賦》也成為「嗜古好文」的傅抱石十分喜愛的古詩文賦之一,文中呈現傳遞的人物境遇心態也讓傅抱石在抗戰期間找到心理上的契合共鳴,從《前後赤壁賦》中尋找著可供描繪表現的題材主題也成為內心情感的自然驅動。 傅抱石《後赤壁賦》局部本件《後赤壁賦》為傅抱石抗戰時期重慶金剛坡西郊所作。畫面右側巍峨陡峭山岩絕壁直立,高不見頂,居於畫面右側,山腳水邊坡岸處一叢光禿的雜樹,代表著「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三位高士人物站立礁石雜樹處,平靜的湖面上,一輪明月隱現,上部遠處畫赤壁,一小舟正向三位高士駛來,表現出「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傅抱石以「抱石皴」施於山體勾畫,尤見精彩,不施一筆表現湖面,湖面上明月則以水墨平塗渲染留出。三位高士居中者為蘇東坡,頭戴方型的方頂襆頭,身穿長服,提著籃簠,居左者手捧酒壺,表現「攜酒與魚」。相互顧盼,竊竊私語,皆有仙風道骨,人物精致,表情深沈,頗露「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之意。危崖絕壁用豎線皴染,下部礁石坡岸用橫線條,遠際赤壁淺墨點染,水墨紛披,幹濕濃淡,上下縱橫相映成趣。人物則以細線勾勒,有上古遺韻,設色淡雅,秀雅中有蒼勁的氣骨。畫面構圖布置匠心獨運,描繪精彩之極,詩文情境生動豐滿。 傅抱石《後赤壁圖》 立軸 紙本 137.5×67.5cm 1946年作北京匡時2013春 Lot1158 成交價:RMB 37,950,000傅抱石許多精彩畫作都是喝醉酒後一氣呵成,往往鈐蓋「往往醉後」。微醺之際,傅抱石豪放不羈的性情得以完全釋放,於是見諸筆墨。《後赤壁賦》落款結尾兩字「醉中」,說明當時傅抱石乃是乘興寫就此畫,尤其最後一字「中」字豎畫收筆拖長,更加鮮明地反映出畫家強烈亢奮的情感心緒。畫面左上角蓋上「抱石得心之作」,此印也出現存世諸多傅抱石精彩畫作中,說明傅抱石畫完《後赤壁賦》後亦是十分滿意。 《抗心希古:“金剛坡時期”傅抱石“嗜古”佳作》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抗心希古:“金剛坡時期”傅抱石“嗜古”佳作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