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看歷史,秦末十八路諸侯中不占優勢的劉邦,是如何奪取天下的》 香茗史館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作為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在秦末各路諸侯義軍中,劉邦即不是起兵最早的,也不擁有六國後裔那般號召力,雖說最終被封為漢王,但項羽卻意圖將其牢牢鎖死在蜀地。那麼,劉邦又是如何擊敗項羽,奪取天下的呢?【注:秦末漢初采用顓頊曆,以十月初一為歲首】 項羽深陷齊地叛亂,劉邦趁機殺出漢中項羽雖然在鴻門宴沒有誅殺劉邦,最終在大封天下時也將其封為了漢王,但在劃分地盤之時卻還是留了個心眼,雖封其為漢王,但卻將其地盤主要放在了巴蜀地區,再加上一塊漢中,建都南鄭。 與此同時,項羽又將秦國故土一分為三,分別封章邯、司馬欣、董翳為雍王、塞王、翟王,意圖使三王徹底堵死劉邦北上之路;又封原楚國貴族後代、楚王熊心柱國共敖為臨江王,使其堵死劉邦東出之路。項羽意圖通過這種方式,徹底將劉邦堵死在蜀地。項羽分封天下後,各地諸侯王便各自返回了封地。然而,由於項羽的分封並不公平,因此天下很快便再度陷入戰亂。先是田榮趕走齊王田都、殺死膠東王田市、攻殺濟北王田安,一統三齊之地,自立為王對抗西楚。接著燕王臧荼和遼東王韓廣發生內訌,燕王臧荼攻殺遼東王韓廣,吞並遼東。之後陳餘又向田榮借兵,趕走了趙王張耳,迎回趙王趙歇,趙歇則將陳餘封為代王,同樣站在了項羽的對立面。 項羽得知田榮自立後,遂命令九江王英布出兵幫助自己平叛,但卻被英布所拒,無奈項羽只得親自率兵平叛,然而項羽雖然擊敗了田榮,田榮隨後也被平原百姓所殺。然而,由於項羽一路在齊地燒殺搶掠,結果激起了齊地百姓的激烈反抗,反而使得項羽陷入了戰爭泥潭。就在項羽深陷齊地之時,劉邦也趁機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殺出漢中,重返關中。而章邯、司馬欣、董翳因為讓關中子弟損失慘重,早已失去了關中人心,因此章邯很快便被擊敗,而司馬欣和董翳隨後也戰敗投降,導致劉邦很快便一統三秦。項羽得知消息,連忙封受鄭昌為韓王,使其在韓國舊地阻擋劉邦東進。 “彭城之戰”前形勢劉邦奪取秦地後,為了消除項羽的戒心,寫信給項羽,表示自己奪取關中後已經心滿意足,不會繼續向東發展,項羽接到信後,便放心的繼續平定齊地了。漢二年(前205年),基本平定三秦後,劉邦率兵東出,先後攻滅或迫降殷王司馬卬、河南王申陽和西魏王魏豹。劉邦東出攻占彭城,項羽回軍擊敗劉邦漢二年(前205年)三月,劉邦以“為義帝熊心報仇”為由,趁著項羽深陷齊國無力抽身的機會,盡起麾下兵馬,並率領殷王司馬印、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信、魏王豹等諸侯軍共計五十六萬,兵分三路大舉東進。 劉邦進攻路線和楚軍防線此時項羽主力雖然在齊地,但為了防止劉邦西進,還是自濟水西岸,迤南亙、太康、淮陽一線布置了防線。然而,面對劉邦大軍,楚軍防線迅速告破,而彭城也僅有數千老弱守軍,結果西楚都城彭城很快便落入了劉邦手中。劉邦攻破彭城後,令呂後兄長呂澤駐守下邑,任命彭越為魏相前往梁地,又令樊噲北攻鄒魯、瑕丘、薛,駐守於山東嶧縣、棗莊、鄒縣、曲阜、滋陽一帶,掩護彭城安全。同時,令三十餘萬諸侯聯軍駐守於肖碭和彭城外圍。 劉邦防線和項羽回援路線項羽得知彭城失陷後,最初也是大驚,但考慮到劉邦麾下軍隊的組成後,在齊地仍未平定的情況下,便留下眾將繼續討伐齊地田橫,自己則親率3萬精銳騎兵回救彭城。項羽先在魯瑕丘攻破樊噲防線,之後利用夜色掩護繞道彭城以西,在守軍還沒有接到前線戰報的情況下,於次日拂曉突然自西向東對彭城外圍守軍發動了進攻。面對突然出現在背後的項羽軍隊,彭城外圍的諸侯聯軍猝不及防,未能組織起有效抵抗,便迅速陷入崩潰,僅彭城外圍便因自相踐踏和楚軍斬殺而損失了十餘萬人,劉邦戰敗之後西逃,項羽則率軍緊追不舍,雙方在谷水、泗水之地再次大戰,劉邦的軍隊一觸即潰,又被楚軍斬殺、落水淹死十餘萬。 劉邦敗退路線最終,劉邦偷偷抄小路跑到下邑的呂澤軍中,與呂澤一起向西撤退,並沿途收攏敗軍,而蕭何也帶領關中援軍趕來增援,劉邦一直撤退到滎陽南部的京邑、索邑附近,才憑借由關中援軍組成的騎兵,擊敗了項羽的前鋒軍隊,重新穩住陣腳。劉邦堅持正面抵抗,韓信開辟北方戰場雖說“彭城之戰”劉邦遭遇慘敗,但實際上損失的更多是彭城周圍的諸侯聯軍,而劉邦主力的損失並不嚴重,再加上劉邦留偏軍牽制楚軍,又布置了“豐縣-下邑-碭縣”和雍丘設置了兩道防線,以及派遣隨何策反九江王英布迫使項羽分兵。結果,不僅劉邦率領主力成功西返,就連西漢開國功臣一百四十多個列侯也無一傷亡,甚至六十多歲的酈食其也毫發無損的撤了回來。 劉邦布置防線不過,劉邦雖然主力損失不大,且在滎陽地區重新穩住了陣腳,但形勢對其來說卻仍然不利。劉邦戰敗之後,原本投降劉邦的各路諸侯王又紛紛再度倒向項羽,尤其是西魏王魏豹,以探親為借口,率軍重新返回魏地,直接威脅了劉邦側翼。面對不利的局面,劉邦采納了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的建議。於是,劉邦繼續留在滎陽地區,率領主力在正面戰場抵禦楚軍,同時以韓信為主將,以曹參、灌嬰為副將,統率十萬大軍開辟北方戰場。 韓信開辟北方戰線韓信先是率軍偷渡陽夏,迅速圍攻安邑,魏王魏豹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只得獻城投降,魏地被重新納入劉邦統治。之後,韓信又於漢二年(前205年),“後九月,破代兵”,迫使陳餘放棄代地,率軍逃入趙地。而韓信則於漢三年(前205年)十月,以“背水一戰”之策,奪取井陘關,與張耳率軍殺入趙地,趙軍主力慘敗,主將陳餘被殺,韓信隨後“歲餘乃下趙五十餘”,趙代之地遂被平定,劉邦則封張耳為趙王,使其鞏固對趙代之地的統治。之後,韓信在李左車的建議下,派使者前往燕地,燕王臧荼迫於形勢,最終選擇了不戰而降。與此同時,在“成皋之戰”中戰敗的劉邦,惱怒韓信不派兵支援,遂奪取韓信兵權,並命令張耳在趙地重新征召士兵,以韓信為主將率兵繼續向東進攻齊國。 韓信攻占齊地之後,韓信率兵東進,於漢四年(前203年)基本平定齊地,劉邦封韓信為齊王。與此同時,衡山王吳芮在張良的勸說下,也最終轉投了劉邦。至此,劉邦已經占據全國大部,從三面對項羽形成了包圍之勢。項羽最終兵敗垓下,劉邦稱帝一統天下項羽雖然在正面戰場占優,但卻始終無法突破劉邦的正面防禦,雙方陷入對峙狀態。然而,由於韓信自齊地帶來的威脅,再加上梁地彭越不斷襲擾楚軍糧道(項羽也曾回軍攻打彭越,但正面卻被劉邦擊敗),局勢對於楚軍已經越來越不利。無奈之下,項羽只得在漢四年(前203年)八月與劉邦議和,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 “垓下之戰”前形勢“鴻溝和議”後,項羽率領楚軍疲兵東撤,而劉邦卻在張良、陳平的建議下,撕毀合約率兵追擊,並令齊王韓信、梁王彭越盡數回軍南下,同時令劉賈聯合英布收複九江,自淮地北上合攻項羽。項羽撤至陽夏後,被劉邦大軍追殺,楚軍戰敗,大將周將軍被殺,項羽被迫退至固陵,劉邦又追至固陵,卻被斷後的鐘離眜擊敗,項羽贏得了短暫的喘息之機。追擊受阻,劉邦便命劉賈渡過淮河,阻斷項羽南逃路線,並派人策反楚國大司馬周殷,幫助劉賈、英布攻占九江。此時,韓信雖然沒有奉命出兵,但其麾下的灌嬰、靳歙等人卻出兵攻破楚都彭城,斷絕了項羽逃回彭城之路,隨後後率領騎兵挺進固陵與劉邦合軍。項羽為防止自己被包圍,只得向南退守陳縣,集結剩餘兵力意圖做最後決戰。 項羽撤退和劉邦追擊形勢漢五年(前203年)十月,漢軍再敗楚軍於陳下,楚將靈常、陳公利幾降漢,項羽本想退往會稽,但向南退路已斷,無奈之下只得向東退往垓下。劉邦繼續率軍追擊的同時,劉賈、周殷、英布也率軍向垓下挺進,韓信、彭越見項羽大勢已去,在劉邦裂土封王的許願下,也率兵南下,參與對項羽的圍攻。漢五年(前203年)十一月,退至垓下的項羽率領十萬疲憊之師築壘安營,恢複軍力。次月,韓信、彭越、英布與劉邦會合,漢軍兵力達到七十萬,在垓下將向江南撤退的十萬楚軍層層包圍。漢五年(前202年)一月,楚漢雙方展開決戰,雙方激戰一日,面對占據絕對優勢的漢軍,楚軍只得退守垓下城。夜間,漢軍采用“四面楚歌”的心理攻勢,楚軍士氣將至冰點。項羽見大勢已去,遂率領八百精騎突圍南逃。 項羽自刎而死,楚漢爭霸結束次日,發現項羽逃走後,劉邦命灌嬰率五千騎兵追擊,雖然項羽“困獸之鬥”極為勇猛,但心灰意冷之下最終還是在烏江邊自刎而死。楚漢爭霸,最終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漢五年(202年)二月,楚王韓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趙王張耳、長沙王吳芮等上書劉邦,請其即位稱帝。於是,劉邦於汜水北岸稱帝,建立西漢政權。 《地圖看歷史,秦末十八路諸侯中不占優勢的劉邦,是如何奪取天下的》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地圖看歷史,秦末十八路諸侯中不占優勢的劉邦,是如何奪取天下的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