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公主共200多位,有近四分之一信教,談談唐代公主的宗教信仰》 醉苼傾唐代的公主因生為天子之女而受到關注,在世人眼裏,她們享有榮華富貴且毫無約束,是女性群體中最值得羨慕的一群人,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唐代公主的命運各有不同,有些權勢盛極一時甚至影響朝政,有的則下場淒慘或淪為政治的犧牲品。因此,本文從研究唐代公主宗教信仰的角度出發,試圖揭開宗教信仰的面紗,探尋公主們源自內心的真正的思想傾向,以此來了解唐代公主生活的全貌。唐代公主信仰宗教的背景1.唐代的宗教發展情況中國早在原始社會就已出現宗教信仰,唐代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階段,經濟繁榮、國勢強盛、社會安定,這種精神力量在唐代高度繁榮的背景下達到空前的高度,僅是京城長安就有佛寺九十一所,道觀十六所,景教教堂兩個,清真寺一所,以及拜火教禮堂四個。佛教、道教、襖教、景教、伊斯蘭教、摩尼教以及以民間信仰為輔的多元宗教大放異彩,在唐代進行了完美的融合和碰撞,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 唐王朝在建立之初便吸取隋亡的教訓,勵精圖治,發展農業生產和文教事業,並鼓勵多元文化的發展,因此佛教在這種相對寬松自由的文化環境之下,在社會上廣泛傳播並影響深遠。佛教的發展也牢牢掌握在統治者的手中,他們因皇權的青睞而受榮寵,例如在武則天當政時期,佛教就獲得了極大發展,也會因皇權的冷落而凋零,唐武宗滅佛就對佛教發展造成了致命性的打擊。盡管佛教在唐代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唐代的統治者們大多主張“胸懷三教,慈心均異,同於平等。”也正是因此,在道教占主導地位的大唐,佛教仍然被給予合法的地位並獲得發展,因此也俘獲了大批的信眾。唐武宗滅佛後,佛教勢力雖已大減,無複昔日盛況,但其影響力依然存在,信眾依然眾多。與佛教同樣具有影響力的本土宗教道教在唐代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並達到了興盛。這一時期不僅道教的社會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隨著道教自身的發展,道教教義也更加完善且具有理論色彩,各種道教儀式更加完備,煉丹術在唐代也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認為是“道教煉丹術的‘黃金時期’”,信道人數眾多且範圍龐大,上自天子下至普通百姓,在社會上形成了一股服食求仙、合制丹藥的風氣。再加上唐王朝有安定、富足的社會環境作為保障,因此這種本土宗教在唐代極為盛行。 2.唐代公主信教風氣形成的客觀原因唐代公主共二百一十二位,在這兩百多位公主中,有近四分之一是信教公主,她們擁有屬於自己的宗教信仰或者擁有多種宗教信仰,且信仰多集中於佛教和道教。有唐一代,公主信教蔚然成風且人數眾多,這種風氣的形成是處於一定的社會背景之下的。唐代公主以其自由獨立而被世人所熟悉,這與唐王朝本身的開放自由不無關系。在相對自由開放的社會環境中,婦女參與社會活動沒有了約束和限制,因此唐代女性紛紛加入到社會活動中來,於是,需要與人接觸的宗教活動便可以順利進行,不被周圍環境影響,宗教信仰也可以不分男女地傳播開來。一些信教女性也活躍於社會中,如女尼、女冠等,她們的活動不僅僅局限於道觀、寺廟,甚至在唐代的政治舞台上也能看到她們的身影,其中一部分還能出入宮廷,因此吸引了唐代的大批女性。尤其是對於處在女性群體上層階級的公主來說,她們是引領社會潮流的女性,敢於嘗試任何新鮮事物,信教不僅可以獲得精神寄托,也是她們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於是信教便成為了公主精神生活的重要選擇。 信仰宗教就一定離不開宗教活動,常見的宗教活動如抄寫佛經、讀寫經文以及理解宗教內涵和戒律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作為支撐,唐代公主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這是她們信奉宗教的一個重要基礎。較高的文化水平有利於公主對宗教文化的學習,也加深了公主對宗教教義的理解,與此同時公主之間也會相互影響,如睿宗至女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就同時入道,研習道法。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促使自我意識的覺醒,因此也就促進了公主對能夠展現自我意識的宗教的追捧,形成宗教信仰的風氣。唐代公主的宗教信仰情況1.唐代公主與佛教信仰佛教信仰者有“七眾之分”,大而別之則分為出家與在家兩種,進入寺院進行修行的女性稱為“比丘尼”,俗稱“尼姑”,在家修行的女性則稱為“住家尼”或“優婆夷,除此之外還有一類信佛的女性,她們信仰佛教或深受佛教影響,從事一些佛教活動但並未受戒,唐代信佛的公主多屬於這一類,她們之中沒有入寺為尼者,均在家進行佛教修行。 唐代公主共二百一十二位,其中信佛的公主共十七位,信佛的比例也相對較高,這十七位信佛的公主信仰佛教的原因也各不相同,雖然還有一些公主雖沒有記載其信佛,但是她們的生前和生後的生活卻與佛教緊密相連,雖無相關記載,但這些公主還是在一定程度上被烙上了佛教徒的印記,尤其是在佛教盛行的環境下,她們難免不同程度上受到佛教的影響。首先可從公主去世後的喪葬習俗上推斷公主的宗教信仰傾向,唐代重喪葬,尤其是在前期和中期,對於身份尊貴的公主,她們死後的喪葬習俗更比百姓奢華。長寧公主、永壽公主、唐安公主薨後,在世之人均用帶有佛教色彩的喪葬習俗為其安葬。因此她們信佛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也不能避免在世之人本身推崇佛教,故該問題還需進一步發掘史料進行證明。唐代有十七位公主信佛,除了佛教在唐代興盛的客觀原因之外,就公主個人而言,她們的信佛原因卻各不相同,有的借助佛教獲得精神慰藉,從而擺脫痛苦;有的是出於現實原因,利用佛教達到自己的目的;有的僅是用於修身養性,因此態度也相對隨意。 唐代公主的信佛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對佛教的熱愛。這一類信佛公主的信佛原因主要是源於對佛教的信仰,也正是因為虔誠信佛,她們大都遵守著佛教戒律,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甚至生活也圍繞著佛教活動展開,遠離政治鬥爭的漩渦,可以看出佛教對她們的影響很深。二是祈福,因祈福而信佛的公主占相當大的一個比例,佛教的業報、輪回觀念使信徒們相信有來生,因此出於祈福目的而信佛的公主大多是為死去的親人祈福或為自己祈福。三為亡夫,因亡夫而信佛的公主大都是經曆了喪夫之痛轉而信佛,借助宗教來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就目前掌握的史料來看,高安公主和紀國公主都是因此信佛的。2.唐代公主與道教信仰唐代公主熱衷於道教,且崇道公主皆有入道的記載,有的公主入道後就住在公主道觀內遠離世俗,有的公主入道後仍然出入禁中甚至關心政治。皇室女入道也並非是唐代首創,早在後周就有武穆公主出家的記載。唐代崇道公主皆選擇入道為女冠,女冠就是女道士,因古時女子多無冠,而入道女子多戴黃冠,故稱女道士為女冠。縱觀整個唐代,女性入道都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女道士也就是女仙的傳說也多了起來,甚至宮中大批宮人也放出宮去入道為冠,《舊唐書·文宗紀》載:“開成三年六月,出宮人四百八十,送兩街寺觀安置”,在這種濃厚的宗教氛圍之下,公主選擇入道為冠也就不足為奇了。 關於唐代公主入道人數的探討,學術界說法不一,焦傑認為“入道的公主共有十六位”,李嘉鬱認為“唐諸帝的公主中,曾有過入觀作女道士經曆的竟二十一人之多”,鄒流芳認為“唐代公主入道者共計十三人。”本文根據《新唐書》、《唐會要》以及唐代公主墓志等史料,統計出有明確史料記載的入道公主共十六位。唐代公主入道人數之多,在中國曆代王朝都較為罕見,除了因道教是唐代的國教這樣的客觀原因之外,公主入道為冠的個人原因又不盡相同。道教與佛教都是宗教,除了對宗教的熱愛、祈福、亡夫等常見的原因之外,道教本身的特點也決定了它有與佛教不同的吸引人的地方,對於公主群體來說也是如此。從目前所掌握的史料來看,唐代公主入道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一是對道教的喜愛,金仙、玉真二公主是唐代入道公主中最有名的兩位,她們名義上是因為祖母武則天祈福而入道,實際上她們二位都是道教的虔誠信奉者,她們入道的原因更大程度上是因為熱愛道教。二為祈福。因祈福而入道的公主,她們入道大都非本意,通常是親人去世後為他們追福才入道,是被迫入道的一種行為。太平公主在鹹亨元年(670)第一次入道,就是因為外祖母榮國夫人去世,武後“丐主為道士,以幸冥福”,並在長安城為公主立太平觀。萬安公主也曾入道,第一次入道是在開元四年(716),據《資治通鑒》記載:“六月,癸亥,上皇崩於百福殿。己巳,以上女萬安公主為女官,欲以追福。”當時萬安公主才三四歲,入道的主要原因是為薨逝的太上皇追福,完全沒有體現出公主的個人意願,可以看作是因祈福而被迫入道。 唐代信教公主的宗教生活1.經濟來源公主信教和從事宗教活動需要消耗大量的財富,比如敬造佛像,修建道觀等,這巨額的經濟支出是普通百姓來說是難以承擔的,鄧小南指出:“宗教,作為一種消費性事業,還是要有經濟力量支持的”。對於出生富貴的公主來說,她們的經濟實力相對雄厚,有足夠的財富保證日常宗教生活的開支,她們財富的來源主要有三類:食封制、皇帝賞賜。唐代公主未出嫁前在宮廷中生活,她們的衣食住行均由皇室供給,而出嫁後公主的主要和最基本的經濟來源是依靠的是朝廷對於皇族親貴實行的“食實封”制度。“食實封”制度就是分給公主們一些農戶,繼而收取農戶的租調錢糧、布帛等等,以供給生活。根據唐代的租庸調制來看,如果以每人食實封千戶的平均水平來看,她們每年的收入大體上可以有粟米六百石,絹等六百丈,綿九百兩等,實封多的時期大大超過此數額。除了依靠實封這一基本的經濟來源以外,皇帝的賞賜和公主的嫁妝也是公主的一個重要經濟來源,甚至超過依靠食封獲取的財富,這些財富足以支撐公主信教活動的龐大開銷,保證她們宗教生活的正常進行。 例如得寵的太平公主,她入道以後,皇帝下令以大業坊徐王元禮宅為太平觀,為太平公主出家修行之用並賞賜大量金銀財寶。2.宗教活動對於宗教本身來說,它是一種抽象且形而上的思想體系,為了吸引更多的信眾,宗教往往需要一種外化的表現形式或客觀存在來強化它的存在感,使信眾更容易接受,也就是進行宗教活動和修行,這種活動和修行可以表達出修行者不同的宗教情感和信仰的虔誠度,因此受到信教者的追捧。對於擁有一定財富的公主來說,她們表達自己宗教信仰的活動和修行更是多種多樣,甚至極盡奢華。信仰佛教就離不開做功德,功德就是佛教意義上的道德,更具體地來說,它就是佛教中的善行和業報輪回相結合的產物,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僧人在功德觀念方面有所發揮,諸如起塔、建寺、造像、念佛、施僧、放生、誦經、講經、寫經等一類佛教修行活動,例如武則天就曾“鑄浮屠,立塔廟,役無虛歲”。 唐代公主的佛教活動與修行集中於建寺、造像、焚香誦經等,甚至有些信仰較為虔誠的公主還會進行齋戒吃素表達佛教信仰之虔誠,如臨川公主在生母忌日“輒斷薰辛”,淮南公主食素,“居嶺外,凡經十年,替還之日,無絲毫膏腴之潤。”建寺這一項宗教活動往往限於上層社會的信佛者,因為建寺需要耗費大量的金錢。對於擁有雄厚財力的公主而言,耗巨資建佛寺、立塔院或是舍宅為寺便成為一種時髦的佛事活動,以唐長安城為例,長廣公主於武德三年(620)為駙馬都尉趙慈景在長壽坊建崇義寺,目的是為已逝的丈夫追福。還有一些公主熱衷於為佛教造像,“佛造像多為佛教雕塑或壁雕,配以銘文記載供養人姓名、供養目的”,永穆公主於開元二十八年(740)“為皇帝恭造淨土諸像,欽鑄銅鐘一”,還以寶石黃金裝飾其上。總結唐代公主的不同宗教信仰不僅反映了唐代宗教的繁榮,也反映了公主精神世界的豐富多彩,她們的宗教信仰有出自本心,也有受到社會環境影響的原因,看似榮華富貴的她們,也有著說不清的痛苦與無奈。宗教本身作為一種精神上的慰藉劑,豐富了公主們的精神生活,而公主群體的這種大範圍的信教活動,也帶動了整個社會上女性群體的信教和修行之風。參考文獻:《新唐書》《唐會要》 《唐代公主共200多位,有近四分之一信教,談談唐代公主的宗教信仰》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代公主共200多位,有近四分之一信教,談談唐代公主的宗教信仰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