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計劃重返金星,面對金星惡劣的環境,它有哪些巧妙設計》 萬象經驗科學領域創作者金星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行星”,因為它與地球的大小、質量基本相同,且都處於太陽的宜居帶內。但是,金星的環境十分惡劣,與地球大不相同。在地球上,碳一般被困在岩石之中,而在金星上,它已經逃逸到大氣了。金星大氣96%都是二氧化碳,這導致了失控的溫室效應,將金星表面的溫度推至470攝氏度。此外,金星表面的大氣壓力也很高,它相當於地球海平面大氣壓力的92倍。 不過,科學家相信,金星的環境曾經也像地球這樣美好過,甚至還可能出現過生命。對金星的研究,我們能知道它的歷史,了解它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地獄深淵的,這對地球的溫室效應和未來氣候的變化有著絕佳的借鑒作用。不過,對金星的精確研究非常困難。盡管金星與地球的軌道距離比地球和火星還近,但由於金星的惡劣環境,許多航天機構都把精力集中在火星著陸上,在金星的著陸少之又少。到目前為止,對金星的勘測還主要是由前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進行的。 1967年10月18日,蘇聯的金星4號下降艙進入了金星大氣,並在電池電量耗盡時傳回了數據。這一壯舉使它成為從另一顆行星的大氣層返回直接測量結果的探測器。1969年,蘇聯又發射了金星5號和6號,它們也都傳回了大氣數據,不過在距離金星表面18公里的高度上被大氣高壓給壓碎了。1970年12月15日,蘇聯的金星7號成功登陸金星表面,成為了第一艘登陸金星的探測器,並且傳回了20多分鐘的數據。之後的幾年裏,蘇聯一直派探測器登陸金星,收集了大量金星大氣、岩石的數據。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1981年發射的金星13號,它在極熱的溫度和極高的壓力之下生存了127分鐘,並拍攝了第一張金星土壤的彩色圖像。最後一次著陸金星也是前蘇聯的織女星2號,它於1984年發射,1985年到達金星,不過只存活了52分鐘。在這之後,就再也沒有登陸過金星了。 最近,美國宇航局計劃重返金星,提出了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對金星的大氣進行更詳細的研究,他們會發送一個球形探測器穿過金星大氣,對其大氣深層的稀有氣體進行化學分析與成像研究。第二個任務是使用軌道器來研究金星的板塊構造與火上活動。 為了使探測器存活更長的時間,美國宇航局的確下了不少功夫。他們的納米氣凝膠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了,而這種材料隔熱效果非常好,而且又非常輕。此外,他們還將依賴一種由耐熱的機械裝置和有限能力的電子設備組成的系統,而不是傳統上對熱敏感的電子元器件。他們還考慮用小型風力渦輪機和彈簧儲能系統來作為動力。這樣一來,一個簡單而堅固的機器就可以在金星上生活更長久了。 不過,失去了先進的電子傳感器的導航,它就沒辦法在金星上進行行走。金星的地形可能會讓它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美國宇航局計劃重返金星,面對金星惡劣的環境,它有哪些巧妙設計》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美國宇航局計劃重返金星,面對金星惡劣的環境,它有哪些巧妙設計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