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場歷史戰役(四):牧野之戰——紂王給的“神助攻”》 秀談歷史歷史領域愛好者對於作戰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孟子》中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孫子兵法·計篇》中講,要考慮五個方面:“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對於“道”,孫武是這樣解釋的:“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就是上下同欲,君民同心。“人和”、“道”會怎樣影響戰爭?牧野之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牧野之戰,也就是武王伐紂之戰,《封神演義》中講的就是這段故事。小說中,周武王姬發借助姜子牙等人的“神力”打敗了暴君紂王,完成了朝代更替。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周軍也得到了一波“神助攻”。我們來大致還原一下牧野之戰的整個過程,來看一下這波“神助攻”是怎麼一回事。公元前1046年甲子日,周武王率軍隊從豐鎬出發,在孟津匯集了諸侯的各路兵馬,共四萬五千餘人,趁朝歌城內空虛,冒雨東進。此時商軍主力正在東南地區作戰,無法及時征調,於是紂王武裝城內的奴隸以及守備軍,加起來約17萬人(也有說70萬人,總之懸殊較大),在牧野迎戰周軍。按理說17萬人打4萬5,人數上三倍多的差距,勝算極大。但是等戰爭真正打起來,卻發生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變故。 雙方對戰之時,先由姜子牙率百餘精銳沖鋒,以戰車開路,沖亂了商軍的陣腳。商軍主力遠在東南,打前陣的是那些未經訓練的奴隸,裝備又差,面對訓練精良的周軍毫無招架之力。然而就在此時,決定勝負關鍵的一幕發生了。陣前的俘虜和奴隸突然臨陣倒戈,把矛頭對准了商軍。這一逆轉使戰場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商軍僅有的人數優勢蕩然無存,立刻陷入了被動局面。《尚書周書.武成》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況:“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途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可見其時戰場的血腥殘酷。混戰中,紂王被周軍所傷,倉皇逃跑,商軍陣型因此徹底崩潰。紂王知大勢已去,撤回到朝歌後,登上宮苑鹿台,穿上玉衣,自焚而亡。曆時600年之久的商王朝就此滅亡。 可以說,商軍陣前士兵的投降反叛,是決定牧野之戰結果的關鍵因素。關於商軍臨陣倒戈的原因,目前大致有兩種說法。大部分認為,前陣的奴隸和俘虜,和紂王有著國仇家恨,不可能為他賣命。另一種說法是,商朝的貴族和周國早有串通,陣前反叛的是那些貴族的族軍。不管是哪個原因,都暴露出當時商王朝的一個致命問題——人心不和。對於奴隸和下層百姓,沒有得到好的照顧,反而長期受嚴苛的剝削和酷刑的威脅,很多奴隸甚至最終會成為貴族的陪葬品。商朝的貴族也沒好到哪裏去,比幹被殺、箕子被囚,王室成員和紂王的關系非常緊張,就連紂王的親哥哥微子啟也倒向了周軍。《史記》記載:“紂昏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幹,囚箕子;太師疵、少師強抱其樂器而奔周。”“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 紂王通過一番胡作非為的努力,終於把自己推到了“孤家寡人”的境地,親自瓦解了商國的凝聚力,把人心推給周國,送了一波“神助攻”。可歎,紂王帝辛雖身負“百克”之名,百戰百勝,但終架不住天怒人怨、眾叛親離,以致身死國滅。 《100場歷史戰役(四):牧野之戰——紂王給的“神助攻”》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100場歷史戰役(四):牧野之戰——紂王給的“神助攻”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