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探究歷史裏的日常與人生,尋找古人生活的秘密》 溫書而知新我很喜歡看美食類的紀錄片,看紀錄片中圍坐一起的家人朋友,用本地的食材,做本地的味道。那長長的一條美食街,此起彼伏的吆喝聲,煙氣和爐火交織在一起,真正是一場“人間煙火”。“人間煙火”是民眾最樸實,最放松的瞬間,也是最普通的日常。這些日常由什麼構成,無非就是“衣、食、住、行”。現在的人間煙火大家都習以為常,那古代人的“人間煙火”又是怎麼樣的呢?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趙冬梅老師,用這一本《人間煙火——掩埋在歷史裏的日常與人生》來帶著我們去領略古代人的“衣、食、住、行”。 作者趙冬梅通過“衣、食、住、行、古代的女子、古代的男子”這幾個方面來描寫了古代人的日常。並不是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那種,而是切切實實的習俗演變。傳統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食”這篇中與一段很有意思。英國漢學家魏根深先生請廚師按照《齊民要術》中的方法置辦了一桌中國古代的菜肴,請中國人來品嘗、結果每一個參與品嘗的人都覺得這一定不是傳統的中國菜。從這個例子中說明,我們現在所吃的中國菜其實已經經過了多番的外來食物的改良。比如外來食物番茄,辣椒,甚至土豆。就連”炒“這個做菜的主流做法也是宋朝之後才出現,更別說多滋多味的調味品了。我們一直認為是日本傳統菜的生魚片,其實早在中國唐代就已經盛行,名喚“膾”。不過當時的郎中大夫們也是極力勸告人們不要吃生魚,會引起寄生蟲疾病。這才在華夏大陸消失,只在沿海小部分地區保留。倒是鄰國海島國家們,保留了這道菜品。由此可見,飲食的演變與多元化不僅僅是口味的寬容,也是一種見識與胸襟的變化。 習俗的演變往往是伴隨著制度和觀念的轉變趙冬梅在開篇中說,所謂的“日常生活”不僅是“生活的日常”,也是“生命的日常”。這本書中不僅寫到了古代人的生活,也關注了古代人在理想與現實中的掙紮。這些更多的受到了政治制度與思想文化的影響。中國歷史非常的悠久,中間有多次的文化大融合。每次的文化融合帶來的不僅是政權的迭代,也讓一些不同地區民族的觀念進行了大碰撞。比如中國傳統的寬衣廣袖,也會因為胡服的輕便好用而慢慢改良。清朝初期,滿清曾經強迫漢人們剃頭和廢除裹小腳的惡習。結果剃頭是改了,裹小腳的惡習卻是根深蒂固,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為什麼兩種都是強迫人民放棄自己原本的習俗,行使的差別卻如此之大。完全是因為女性地位在歷史中長期處於劣勢。直到1928年之後,女性地位提升,才廢除了這種惡習。這種觀念並不能一朝一夕的改變,需要長期的爭取才能做到。同樣的,在“古代女子”和“古代男子”的篇章中,我們也能看到在古代不同身份的男子與女子,他們所面臨的的環境也是截然不同。有些我們在電視劇中已經能夠看見一些,更多的有趣習俗在這本書中都做了介紹。 趙冬梅在開篇中說,所謂的“日常生活”不僅是“生活的日常”,也是“生命的日常”。在我上學的時候,歷史對我來說,是高屋建瓴的宏圖霸業,是鐵血的改朝換代,是充滿了沙塵與血腥氣的。這一本《人間煙火——掩埋在歷史裏的日常與人生》中的考據和典故卻讓我看到歷史的另外一面,充滿奇妙演變的日常生活。趙冬梅不愧是北大的歷史老師,她的文筆雋秀自然,枯燥的考據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又充滿文藝氣質,能讓人很自然地一路讀下去。人生代代無窮已,古代普通人的生活,在歷史中只留下星星點點,現在讀起來依舊充滿了趣味,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書中古人經曆的,也是我們現在正在經曆的。 《《人間煙火》:探究歷史裏的日常與人生,尋找古人生活的秘密》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人間煙火》:探究歷史裏的日常與人生,尋找古人生活的秘密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