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丨旺蒼端公戲:川東北民間文化的“活化石”綻放“新活力”》 封面新聞封面新聞官方帳號00:48李康 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谷在川東北、陝南部分地區,流傳著一種極具特色的民間儺戲——“旺蒼端公戲”。“旺蒼端公戲”產生於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流傳於四川省北部米倉山南麓旺蒼縣境內及陝南山區。以巫師歌舞戲劇為載體,涵蓋了原始宗教、民情民俗、文學藝術等諸方面的內容,其表現形式又集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繪畫、書法、雕刻、剪紙之大成,有表演、面具、唱腔、動作、器樂、語言等在內的六大獨特表現特征,具有極高的研究和觀賞價值。 “在儺戲表演過程中,需要借助服飾、面具、器樂等來渲染氛圍,為了讓觀眾更有代入感,服飾、器樂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旺蒼端公戲第十一代傳承人何美緒介紹,旺蒼端公戲是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曆時數百年,其表演、服裝、道具,都傳達了歷史信息,是承載川東北人情、生活習性的重要載體,藝術感染力非常強烈。現如今,旺蒼端公戲已不是娛神與娛人相結合的表演形式,這項被稱之為川東北文化發展的“活化石”,已經在時代的更迭中煥發出了新的活力。為了讓旺蒼端公戲更貼近生活,被譽為端公戲“活化石”的第十代傳承人何元禮把祖上傳下的端公戲戲詞進行了重新整理,記錄、整理和自創出近乎失傳的端公戲劇本《二十四孝歌》、《造毛船》和《勸世人》等13本劇本,將新時代的觀點、禮儀以一種輕松的方式講給觀眾,能夠使其更加輕易地接受。 在何元禮自編的戲曲《三娃取神水》中,何元禮講了一個生病卻不願就醫、用偏方治病,結果病得更重的何老漢的故事。借助何老漢的事例,來勸誡民眾要相信科學,不要偏信鬼神。“用最直白的方式來傳遞正能量,用藝術形式實踐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用一戲又一戲來構造‘禮儀道德’公序良恪,在言傳身教中,傳遞出新時代旺蒼端公戲表達的真善美——科學探真、守教拘善、藝術求美,然後薪火相傳。”2007年,旺蒼端公戲被列入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6月10日,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旺蒼端公戲名列其中,成為廣元市繼白花石刻、麻柳刺繡、射箭提陽戲和薅草鑼鼓之後的又一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令人非常遺憾的是,在被選為國家“非遺”名錄時,何元禮老先生因病已離世20餘天,享年72歲。 出生在“何家班”的何元禮,從小對端公戲就耳濡目染。13歲那年,年事已高的父親為了不使端公戲失傳,開始向他傳授技藝。他正式進入學習階段,並逐漸掌握端公戲的全套絕活兒,成了第十代傳人,從此撐起了“何家班”。隨著表演的次數越多,走的地方越廣,“何家班”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尤其是每逢節氣,極大地豐富了當地老百姓的文娛生活。由於何元禮精湛的技藝,“何家班”還多次被邀請到全國各地進行端公戲文化展演。然而,因儺戲的發源與祭祀祈禱密不可分,這讓儺戲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古樸面紗的同時,也會被少數人視為是“封建迷信活動”,曾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它的發展。據介紹,目前包括何美緒在內,該團隊能夠獨立“挑大梁”表演的人僅有十三個,並且沒有新生力量加入,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失傳。 “要打破之前招徒傳承的‘舊規矩’!”為了培養更多的新生代傳承人,2015年以來,何元禮父子二人,先後投資近2000萬元,修建了集端公戲展演、道具陳列及培訓、會議、休閑度假於一體的“旺蒼端公傳習所”,是全省截止目前民間投資建設的最大的端公戲傳習所。目前,為了讓更多的人知曉並傳承提升這一國家級非遺項目,旺蒼縣文化旅遊和體育局正在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准備在旺蒼三江端公戲傳習所實施“端公戲展演藝術交流”主題文化活動采購項目。該項目服務內容包括端公戲傳習所展覽、劇目展演、劇目編排、交流展示等。“父親在臨走時,還叮囑我一定要把端公戲傳承下去。”何美緒說,為積極配合省上開展的“非遺”搶救保護工程,何元禮老先生在生前10天還在演出,補錄鏡頭,可還是因病情加重,最終未能等到端公戲正式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的這一天。“我作為第十一代傳承人,接下來將打造新時代傳承隊伍,讓端公戲去糟粕取精華,釆用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模式,同時開發出儺文化紀念產品,增加旺蒼端公戲的附加價值,努力讓這一國級文化綻放光彩。”何美緒表示。(受訪者供圖) 《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丨旺蒼端公戲:川東北民間文化的“活化石”綻放“新活力”》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丨旺蒼端公戲:川東北民間文化的“活化石”綻放“新活力”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