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名歐洲宇航員進入空間站?玩笑開大了,那是占領!》 老粥科普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號核心艙完成對接,3名中國航天員剛剛入駐空間站,正在收拾東西准備艱巨的空間站組裝工程。突然傳出消息,說2022年將有3名歐洲宇航員進入中國空間站。這事兒你信嗎?讓我們先來理一理天宮空間站的建造時間表:從2021年6月到2022年4月,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裏,先後有神舟十二號和神舟十三號兩批次、共6名航天員入駐天宮,開展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工作。如果前面的技術驗證沒大問題,2022年5月神舟十四號升空,迎接“問天號”和“夢天號”實驗艙,完成實驗艙的安裝和初步調試。2022年11月,神舟十五號到達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進行為期10天的輪換交接;其後神舟十四號返回,神舟十五號3名航天員駐留空間站,正式開展空間科學實驗任務。 天宮在軌組裝時間表從這張建造時間表看,這兩年中國空間站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基本上不會有招待“太空遊客”的時間。當然了,歐洲航天局的宇航員不是遊客,他們應該是任務專家,本著合作的態度與中國同行一起開展空間實驗和科學研究。問題在於,中國空間站的安裝工作真的需要歐洲人參與嗎?相信你與我一樣,會大聲地對他們說:“No!”核心艙、實驗艙、飛船和火箭我們都有能力造出來,飛船對接6個半小時完成,在軌組裝工作自然也用不著求人。中國科學工作者、工程師和航天員們已經證明了我們能克服一切困難,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天宮空間站完成後的構型既然2022年的空間站建造過程不會有外國人參與,那麼3名外國宇航員只能是乘坐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到達空間站。神舟飛船只有3個座位,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空間站在建成之後立刻被歐洲人“占領”呢?親愛的讀者,你覺得會存在這樣的可能嗎?這種可能性絕對為0!“3名歐洲宇航員明年登中國空間站”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猜測。中國天宮空間站在建成之後,有能力容納更多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嗎?這很難。天宮空間站是以天和核心艙為主的三艙“T”字構型,在運行階段會有一艘天舟貨運飛船常態化對接於核心艙尾端,一方面充當倉庫,同時也為空間站變軌提供輔助動力;除航天員輪換的那幾天外,空間站上會保持一艘載人飛船以做應急撤離之用。3位航天員日常在實驗艙和核心艙裏工作、在天和核心艙小柱段的睡眠區休息,這裏是整個空間站最堅固最安全的地方。 航天員的睡眠艙天和核心艙裏只設了3個獨立睡眠區,與逃生飛船的3個座位相對應,說明在初期階段天宮空間站標准配置只有3名航天員,一個都不能多。有朋友會說,沒有獨立睡眠區,俺可以打地鋪嘛!空間站那麼大,隨便往哪兒一掛都能睡著。這話似乎有點道理,畢竟在輪換的那幾天時間裏,肯定會有航天員是在某個角落裏“將就”著睡覺的。 國際空間站宇航員掛著睡睡覺的問題短期可以將就,但安全問題卻是一點都不能大意。空間站畢竟不是太空堡壘,它沒有科幻大片中外星飛船的“防護盾”,任何1千克重的太空碎片都能把空間站敲出大洞。在遭遇到嚴重危險時,航天員需要第一時間撤離,進入靠泊在對接機構上的飛船返回地球,整個過程以秒計算。載人飛船上的座位是按人配置的,神舟飛船標配三個座位,因此空間站常駐的也只能是3位航天員。與某些國家不同,中國對航天領域的國際合作一直持開放態度,與俄羅斯以及歐洲等有相當科學能力的國家也保持著密切學術交流。同樣地,俄歐航天機構在嫦娥工程、探火項目上是幫了忙的,嫦娥三號、四號以及鵲橋中繼衛星上還搭載了歐洲國家的科學設備和傳感器,我們需要備份中繼通信時,ESA也不那麼吝嗇。所以,中歐圍繞天宮空間站的科學合作一點也不令人驚訝。 歐洲宇航員在ISS哥倫布艙中國向全球開放了空間科學實驗的項目申請,包括歐洲在內有二十多個國家提出申請,相信未來會有很多外國科學實驗會在天宮空間站上實施。我們也應該看到,天宮空間站並不如你想象的那麼大,它的運行和發展必須尊重科學、遵循科學規律。每個周期3個航天員名額,多一個外國人,就肯定要少一個中國人,一次任務上去一名外國宇航員可以接受,但2022年一下子上去仨,那就是“占領”,不可能的事。有朋友問,歐洲可以發射飛船與天宮對接嗎?當然可以,只要對接機構完全采用我們的標准就行。但載人飛船是一個系統工程,這不是造汽車,一兩年時間是不可能完成的。總結:2022年三名歐洲宇航員進入中國空間站,是謠傳,至少也是誤讀吧。 《2022年3名歐洲宇航員進入空間站?玩笑開大了,那是占領!》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2022年3名歐洲宇航員進入空間站?玩笑開大了,那是占領!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