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限制”成瓶頸:人類壽命雖已延長,但死亡軌跡並沒有改變》 中國生物技術網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無論是《西遊記》裏的人參果,還是《天龍八部》裏的天山童姥,長生不老和永葆青春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一個“吸睛”的話題,它代表著人類的終極夢想。科學家們也已經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試圖利用基因組學和人工智能的力量,找到一種阻止甚至逆轉衰老的方法,並已經在一些齧齒類動物研究中閃現出希望之光。特定的飲食、鍛煉計劃、各種營養補充劑和維生素等,任何地方都有一些據稱能幫助我們延緩衰老的東西。當然,這些東西可能會有些效果的。數據顯示,自1850年以來,人類平均預期壽命每年增加約3個月,已經從“英年早逝”的40多歲延長到如今的70多歲。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正在延緩死亡?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由美國杜克大學領導的來自14個國家的大型科學家團隊比較了39個人類與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數據,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證據表明,特定物種的死亡率模式變化主要由成年前死亡率的變化所驅動。也就是說,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活得更長了,但老年人死亡的軌跡並沒有改變。這項研究表明,進化生物學勝過一切。到目前為止,醫學進步還無法戰勝這些生物學上的限制。 由此得知,人類壽命的進一步大幅延長將取決於是否有可能減緩老齡化率,或以其他方式降低晚年的死亡率。因此,“生物學限制”是健康科學的一個核心問題。幾十年來,關於人類能活多久的爭論使學術界產生了巨大分歧,但爭論中缺乏基於比較多物種與人類壽命的研究。這個由來自14個不同國家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填補了這一空白,他們分析9種人類與30種非人類物種種群數據中的出生和死亡模式,並研究了預期壽命和壽命平等之間的關系,以比較物種內部和物種間的死亡率差異。研究人員發現,所有靈長類動物的死亡模式都是相同的,最終控制壽命的是生物學因素,而不是環境因素。 包括人類在內的7種靈長類動物的預期壽命-壽命平等圖統計數據證實,隨著健康和生活條件的改善,個體壽命延長,從而導致整個人口的壽命延長。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死亡率的急劇上升在所有物種中都是顯而易見的。研究人員發現,預期壽命和壽命平等之間的緊密關系在靈長類動物和人類中都很普遍。因為在大多數哺乳動物中,死亡風險主要集中在生命早期,在成年期相對較低,然後在衰老開始後再次增加。 那較高的預期壽命會不會是因為個體衰老的速度較慢,或壽命延長了?靈長類動物的數據顯示,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不同靈長類動物種群平均死亡年齡差異的主要來源是嬰兒、少年和青年期的死亡。換句話說,預期壽命和壽命平等不是由個體衰老的速度決定的,而是由嬰幼兒和年輕群體因與衰老無關的原因死亡所表現出來的。在人類中,壽命平等與預期壽命密切相關:壽命較長的人群顯示出在同樣的年齡段死亡;而預期壽命較短的人群則顯示出在更廣泛的年齡段死亡。該研究結果支持這樣的理論:人類預期壽命的增加更可能是兒童和年輕人生存能力提高的統計結果,而不是延緩了衰老時鐘。利用數學模型,研究人員還發現,老齡化速度的微小變化將極大地改變預期壽命和壽命平等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代表早期死亡的參數變化導致了與觀察到的情況非常相似的變化。研究通訊作者、杜克大學生物學系和進化人類學系Susan Alberts教授說:"當改變代表過早死亡的參數時,我們幾乎可以解釋所有這些物種之間的所有變化;而衰老的開始和衰老速度的變化不能解釋這種變化。"這些結果支持 "不變的老齡化率 "假說。Alberts說:"對於一個物種來說,老齡化率是相對固定的。這就是為什麼在每個物種內,預期壽命和壽命平等之間的關系是如此緊密"。研究人員指出,物種內部在衰老速度和衰老開始時存在一些個體差異,但這種差異被控制在一個相當狹窄的範圍內,與年輕時的死亡率不同。Alberts補充說:"我們無法減緩我們的衰老速度。我們能做的是防止生命早期出現過早死亡。"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3894-3 《“生物學限制”成瓶頸:人類壽命雖已延長,但死亡軌跡並沒有改變》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生物學限制”成瓶頸:人類壽命雖已延長,但死亡軌跡並沒有改變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