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什麼樣的人最容易升職?》 跨界標杆研習社 內容來源| 本文摘編自中信出版社出版書籍《這是一個好問題》一、什麼決定職場前途?看一個案例:某自媒體大號的一個實習助理,月薪竟然高達50000元!為什麼那麼高?是因為文筆好嗎?不完全是!如果把她放到一家傳統工廠裏,她也許就是一名文筆不錯的辦公室文員,收入可能只有5000元。如果她和老板說:“老板,我要漲薪,我想要50000元一個月!”工廠老板會不會給?當然不會,一個文員,憑什麼?但她在自媒體公司裏為什麼收入那麼高?因為這家公司就是做文字生意的。內容好壞對公司的價值影響巨大,比如因為文筆好,文章的轉發率提高了1%,那一篇文章帶來的額外商業價值就可能遠高於她的工資了。該自媒體公司對優質內容極度敏感,渴求文筆好的人,而這位助理的能力正好與公司的需求匹配,因此才能擁有那麼高的工資。所以,是什麼決定了她的高收入?答案是需求。當能力和公司的需求對上了,人的價值就被放大了。1.決定職場價值的第一個要素:需求什麼是需求?就是公司是否需要你,包括你的能力、你的資源等等。公司有什麼樣的需求,決定了你有什麼樣的價值。比如一杯水,你覺得它值多少錢?這得看你把它放在哪裏。如果放在家裏,它幾乎是免費的,因為它解決的需求叫作“渴”,而放在超市,它的價格就從1元到10元都有可能,為什麼?因為這時,它解決的需求變成了“便利”,變成了“口味”和“健康”。那放在星巴克呢?它可能要賣到30元,因為它這時解決的需求變成了“社交”。如果把它放在沙漠呢?可能就要賣20000元!因為這時,它就是命。你看,水沒有變,變的是需求,一旦需求改變,水的價值就立刻發生了變化。需求,決定了你有什麼價值。很多人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就是自認為很有能力,卻不被領導認可,但真的是這樣嗎?不是的,你的能力是否被認可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人需要你的能力。只有當你的才能遇上需求,它才有價值,懷才不遇的遇,指的是什麼?指的就是遇見需求。我們再回到水的案例,當你在沙漠中快渴死的時候,出現的不是一瓶水,而是有100個人在你面前賣水,情況會變得怎樣?這時候水的價格又會再次降低至幾元錢,為什麼?因為它不再稀缺了。所以,需求決定你是什麼價值,而稀缺性決定了你的價值有多大。稀缺性,是決定你職場價值的第二個關鍵要素。2.決定職場價值的第二個要素:稀缺性稀缺性換句話說,就是有多少人能代替你。比如你的工資想要20000元,但有個新人成長很快,他和老板說:你現在的工作他都能做,而且工資只要10000元。如果你是老板,選哪個?肯定選那個10000元的,對吧?你能力的稀缺性,決定了你價值的大小。你的能力越稀缺,你的價值就越大。職場躍遷=發現需求+變得稀缺。因此,想要職場躍遷,你需要做的事情有兩件:第一,發現需求;第二,變得稀缺。什麼叫發現需求?就是你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需求和機會,並參與進去。什麼叫變得稀缺?就是讓你能解決別人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讓你的解決方案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那就是變得稀缺。那怎樣才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需求和機會,怎麼才能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呢?用心去找?這顯然是不行的!為什麼?因為你眼裏的世界,和你能給出的解決辦法,是由你的“認知”所決定的。認知不變,結果不變。二、你需要認知升級認知升級是什麼意思?我們來舉個例子。比如你現在想吃烤雞,而眼前只有一部手機,你會怎麼辦?很簡單啊,你會打開手機上的外賣軟件,然後直接點個外賣。但如果你是一位原始人呢?你會打開一個外賣軟件叫外賣嗎?不會!為什麼?因為,在你的大腦裏邊,完全沒有手機、互聯網、手機軟件,網上銀行、支付寶、快遞等這些概念,你完全不能理解手機和烤雞之間有什麼關系。這就是認知不同。 若你的認知不改變,你眼中的世界和你能給出的解決辦法,就不會發生改變。所以,想要看到不一樣的需求,找到更有效的解決辦法,你就需要升級自己的認知!那如何升級自己的認知呢?想要升級認知,我們要先理解大腦在面對問題時的工作機制是什麼樣的。1.大腦的思維過程我們可以把大腦的思維過程簡單地抽象成三個區域。一,信息區。比如剛才的問題“如何吃到烤雞”,它就出現在信息區。這就好比是電腦的輸入設備,你向電腦發出一條指令:如何吃到烤雞?二,背景知識區。背景知識區就好比電腦的解碼程序,會對這個信息進行解讀。比如原始人,他看到這個信息後,背景知識區就會出現石頭、小雞、火堆等東西來理解接收到的這個信息。三,思考區。就是把剛才在“背景知識區”裏出現的這些信息有邏輯地組合起來,變成一個解決方案。比如這個原始人,他會想到用“手機”當石頭,把小雞給砸暈(見圖3-11)。 這是原始人的大腦。如果換成其他人呢?那背景知識區的信息就會不太一樣了,他們的解決方案也會因此不同。比如一個現代人,他的大腦裏就會出現:手機,手機軟件,支付寶,快遞,外賣小哥,30分鐘必達……如果他還是個吃貨呢?那麼他還會考慮雞的口味,比如新奧爾良口味、藤椒口味、燒烤風味……如果是一名廚師呢?那他想到的可能就是雞的品種、各種烤雞的做法,比如鹽烤、北京烤、花式燒烤;他還會想到各種佐料,比如蔥段、姜片、蒜片、生抽、蠔油、辣椒粉、孜然粉……有了這些背景信息,他可能就不是去買做好的雞,而是去買食材和佐料,然後自己做了(見圖3-12)。 你看,當同一件事情發生時,其實我們每個人大腦裏出現的信息是不同的。你有什麼樣的認知,你就能看到什麼樣的世界。好,理解了大腦的工作原理,我們就能找到提升認知的具體辦法了。2.提升認知的具體辦法一,提升自己的背景知識量。背景知識不同,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是不一樣的。因此,當你擁有更多的背景知識時,你就會看到比其他人更多的信息,就有可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需求和機會。二,提升信息的處理能力。有“背景知識”並不等於有“解決方案”。比如我母親,她大腦裏也有手機、手機軟件、外賣、支付寶、快遞等概念,但她無法把它們有序組合在一起,然後用特定的步驟去操作,因此她也不能在30分鐘內,用手機變出一只烤雞。所以,你想要得到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還需要提高自己在思考區的信息處理能力。那具體該怎麼做呢?下面,我們一步步來看。如何提升背景知識量?拼命看書,看公眾號,聽講座嗎?不是!這裏的關鍵詞是:結構化知識。什麼是結構化知識?比如一輛保時捷汽車,售價上百萬,但如果不小心撞牆了,車子報廢,它將一文不值。但是,組成車子的原材料並沒有變化,還是那些鐵、鋁、玻璃、機械零件。那為什麼不值錢了?因為這些原材料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同樣的要素,用不同的關系,組成不同的結構,就會擁有不同的功能,那麼整體的價值就會大不相同。一棟房子價值幾百萬,一旦倒了,它就變成一堆磚頭,變得一文不值。要素沒變,關系變了,價值大不相同。所以,要素不重要,它們之間的關系才重要。我們之所以感覺在互聯網上,看了很多知識,用處都不大,就是因為這些知識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學習就好比是在撿取一個個知識要素,但並沒有構建它們之間的關系,無法形成結構,價值就很有限。這就像我們買了一堆汽車零件,每個看上去都很好,但是堆在一起,它們依然是一堆零件,而不是一輛車,無法使用。那怎麼樣才能擁有結構化的知識呢?3.如何擁有結構化知識第一步:給大腦外接一個硬盤。你可能看過很多書,但用的時候卻一個都想不起來,為什麼?因為大腦特別健忘。根據大腦的遺忘曲線圖(見圖3-13),我們可以看到,在剛學完一個知識18分鐘之後,就已經忘了將近一半了,再過一天,可能就只剩下40%了。 所以,大腦的記憶力很不靠譜。怎麼辦?那就給它外接一個硬盤,幫助你儲存知識。我推薦使用一個工具:印象筆記。當然,你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同類產品,功能大同小異。這些工具可以把你看到的一切,比如網頁、微信文章、知乎回答、紙質書、手寫筆記等都一鍵永久保存,讓你從此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第二步:按需求,把知識結構化。有了過目不忘的能力就夠了嗎?還不行,這就好比你把知識都寫在一張張紙上,然後存入一個房間,隨意擱置,雖說它們一直都在,但當你真的遇到問題時,並不知道需要的那張紙在哪裏。怎麼辦?你需要把這些紙裝訂成冊,分類擺放,把一張張紙片變成一本本書,乃至一整個圖書館,這樣你找起來就方便多了。這個過程就叫作結構化。所謂結構化知識,就是給自己搭建一個圖書館。那這個圖書館該怎麼造呢?舉個例子,我給大家看下我做的關於溝通能力的結構化知識示意圖(見圖3-14)。 先看最左邊,這裏我把知識先按比較大的領域進行劃分,這就好比是圖書館的樓層,一樓是個人成長,二樓是高效工作,三樓是商業,等等。然後是領域細分,這就好比你進入圖書館的某個樓層之後,看到的分類專區;而最右側,擺放的就是一個個知識點,也就是書架上的一本本書、一篇篇文章。領域、分類、知識點,這樣三層結構,就構成了一套結構化的知識。有了結構化知識,當你再遇到某個問題,看到的就不再是這一個點,而是一整個面,也就是和這個問題相關的所有知識,會一下子都跑到你的腦海裏,你的解決辦法自然就會比原來多很多,分析問題也會變得更加全面。回到主題,那為了職場躍遷,你該擁有怎樣的結構化的知識,這棟圖書館該如何建造呢?三、職場躍遷需要的結構化知識剛才我們說,職場躍遷的第一個關鍵要素叫作需求,你的能力得能夠滿足公司的需求。公司有什麼需求?我們可以把公司的需求分成兩大類:一,創造價值。比如公司現在每月能賺100萬元,而你通過大數據算法,優化了整個業務流程,公司的收入增加了,那你就是在做創造價值的事情。二,提高效率。比如原來一個項目,10個人要做1個月才能完成,現在通過你的管理,3周就能上線,這就是在做提高效率的事。因此,你可以將關於職場的知識結構圍繞“創造價值、提高效率”這兩個核心展開,開始設計圖書館(如圖3-15所示)。 圖3-15(a)這棟是“創造價值”圖書館,它分為三個樓層。一樓是專業技能。大多數的專業類技能都是創造價值的,比如寫作、編程、設計等等。二樓是商業知識。如果說專業技能是為某個產品或者某條業務線服務的,那麼商業知識就是讓你能站在公司的角度,來尋找價值增長點,這裏可以粗略地分為五個專區:用戶、產品、營銷、渠道、模式。當然,你還可以繼續細分,比如在營銷中再分成流量、轉化率、客單價、複購率。然後,再在這裏面填充相應的知識,比如在流量這個細分中加入“有效流量”這個概念和使用技巧,在轉化率中加入“五步成交法”,在客單價中加入“連帶率”等知識點,這就好比是在書架上放入一本本書。三樓是外部機會。商業知識是讓你站在公司的層面來尋找機會點,而“外部機會”就是再往上拔高一個維度,讓你從整個市場的角度來尋找價值增長點。比如市場上現在有哪些熱點?出現了哪些新需求?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會如何?以此來找到公司未來的機會。圖3-15(b)這棟是“提升效率”圖書館,它分為兩個樓層。一樓是高效工作。比如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如何做時間管理,如何優化工作流程,等等。二樓是高效協作。就是如何與多人協同作戰,提升團隊效率。我把這裏分成六大類:(1)溝通技巧:比如說服、談判、演講等技巧;(2)人員管理:比如選人、育人、用人、留人;(3)系統設計:關於公司的組織架構、協作方式、規章制度等;(4)團隊激勵:比如雞尾酒激勵法、X-Y理論、雙因素理論等;(5)公司治理:關於公司股權結構的設計方法;(6)管理工具:比如OKR、PDCA、平衡積分卡等等。有了這個框架,下一步就可以往裏面去添加各種相關知識了。隨著添加的知識越來越多,你的知識體系就會變得越來越完善,同樣的問題,你就能看到比原來多得多的信息,從中你也許就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新需求和新機會。 第三步:連接、連接、連接。僅僅搭建一個圖書館還不夠,你還需要建立和這些知識的連接。第一,與你自己連接。你不能只把知識一鍵保存就結束了,你還要有自己的理解,要能用自己的話把某個知識點給講清楚。第二,與其他知識連接。你需要建立知識之間的關系,把樹狀的知識結構變成網狀的。這樣,你遇到問題時能想到的知識點就會變得更多。第三,與問題連接。不要去做一個圖書管理員,只管進書和管理書,你要不斷去“使用”這些知識,這樣它們才能內化成你自己的能力。當你擁有了不同的背景知識,你眼前的世界,就會開始變得不同。四、不同的認知,不同的世界如果有這樣一個問題:“產品做出來了,該如何做推廣?”你會怎麼思考?第一種情況:沒有背景知識。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推廣,推廣有哪些方法,那麼你的大腦就會呈現出一片空白,你可能就會向搜索引擎求救,你不知道該怎麼辦(見圖3-16)。 第二種情況:有一定的背景知識。如果提到推廣,你能想到淘寶直通車、網紅直播、抖音短視頻、地鐵廣告、微信公眾號、百度競價排名等等。這時候,你就可以提出一些建議了,比如:做朋友圈微商吧,門檻低;做淘寶直通車吧,見效快;開個微信公眾號吧,留存好;做抖音短視頻吧,可火了,我的某某朋友,現在做這些都特別賺錢(見圖3-17)。 第三種情況:有一套關於“推廣”的結構化知識。當你對這個領域了解充分時,你的大腦裏就會立刻浮現出一整套“攻略”(如圖3-18所示)。 宣傳媒體一共分成三類:付費媒體、自有媒體和贏得媒體。它們分別適用於不同的公司:資金多的人適合做付費媒體;有內容輸出能力或者有網紅資源的適合自有媒體;有爆款產品的,適合贏得媒體。然後你發現,自己的公司一直以來做的都是自有媒體,且投入了非常多的資源,但粉絲增長一直都比較緩慢,原來是公司沒有自帶流量的網紅,內容也不是強項,所以這個方向本身就是錯的。那怎麼辦呢?這時候你又想到,我們的優勢,其實是產品,產品的口碑一直以來都非常好,但幾乎沒有在“贏得媒體”這塊投入,都是用戶自然分享的。所以,你覺得這一塊是機會,而你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一些知識,有了一個比較成熟的優化方案,那這時候,你就可以向老板提出申請,讓你來負責這一塊新業務。沒有結構化知識的人,提出的各種建議,其實都是“付費媒體”的方式,完全忽略了“自有媒體”和“贏得媒體”這兩個維度,因此他看不到這個機會。由於擁有一套結構化的背景知識,你看到了他看不到的需求,並因此獲得了一個業務機會,當新業務不斷成長,你離升職加薪也就越來越近了。 如何提升信息處理能力?有背景知識,不一定等於有解決方案,想要更好地解決問題,我們需要把這些背景信息根據問題重新進行梳理,變成一個方案。梳理的方式有兩種。1.用結構化思維來手動梳理比如剛才案例中的第二個人,他看到問題後,雖然能想到一些背景知識,但彼此不相關,不成系統,所以他只能給出各種零碎的建議,這樣就沒有什麼價值。這好比是一堆汽車零件,雖然很多,但卻無法運行,那價值就會很低。怎麼辦?你需要先把它們拼裝成一輛車,才能啟動前行。那具體怎麼裝呢?這裏你就需要用到“結構化思維”來重新梳理這些信息。這些看上去比較零碎的想法,我們可以先按兩個維度把它們進行分類,這兩個維度分別是投放的媒體類型、與媒體的合作方式。如圖3-19所示,現在看上去是不是清晰很多了? 不過這還不夠,我們需要在其中找到規律,再結合自身的情況,找到突破口。那從這個分類裏能看到什麼呢?圖3-19越往右下角的推廣方式,離用戶和商品的轉化越近,廣告費浪費得就越少,投放就越精准,也就是所謂的精准投放。看上去,這類方式更直接,更經濟,效果更好,你每花一分廣告費,就能多賣出一個產品,對吧?但你有沒有發現,有很多品牌還是願意投偏左上角那些看似投入大、見效慢、特別不精准的廣告,為什麼?因為精准投放的反面是影響力的減弱。所謂精准投放,就意味著目前沒有購買意願的人是收不到推廣信息的,這看上去是節約了成本。但他們現在不買,不代表以後不會買,他們自己不買,不代表他們不會和朋友討論,也不代表不會在大腦中留下印象,所以精准投放帶來的社會影響力其實是降低了,這不利於品牌的長期建設。所以,我們應根據公司的戰略來選擇適合的推廣方式,而不是無腦地跟風。如果我們想要的是“現在”,想要賣出更多的貨,那就選擇右下方的精准投放。但你要知道,精准投放就像吸鴉片一樣,會上癮。什麼意思?所謂鴉片,就是用了馬上就爽,然後你會依賴它,且用量越來越大。精准投放也一樣,你一投廣告費,客戶馬上就來,你覺得很爽,然後越投越多,也越來越依賴這種方式,但你因此給出去的傭金也會變得越來越多,今天網紅收你5%,賣得好,他下次就會要10%。最終,渠道會吃光你所有的利潤。所以,如果想要建立品牌和影響力,想要賺未來的錢,那麼就要選左上角的推廣方式,放長線,釣大魚。你看,這種分析就比較有章法,能找到一個更適合自己現狀和未來戰略的方法,而不是胡亂嘗試。以上是基於有限的想法,利用結構化思維,手動梳理出一個脈絡,找到比較靠譜的行動計劃,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種方式。2.直接調用結構化知識如果你已經擁有了“結構化的知識”,也就是現成的解決辦法,那你就可以直接用它們來處理問題,效率會因此變得更高。比如剛才的第三個人,當他看到“推廣”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大腦裏就出現了一套關於推廣的結構化知識,見圖3-20。他根據這套知識,就能直接拿出一套解決方案。 第一,根據能力特點,選擇宣傳媒介。他瞬間就知道,宣傳渠道分為付費媒體、自有媒體、贏得媒體,它們分別適用於不同類型的公司,而我們的產品體驗非常好,用戶會主動幫我們宣傳。因此我們應該將重點投放在贏得媒體上,在產品中嵌入傳播點,讓朋友圈為我們代言。第二,為產品加入傳播點,激發用戶瘋傳。那怎麼傳播呢?這時候,他大腦裏就會冒出另一個背景知識——瘋傳六原則(見圖3-21)。 他馬上就能想到,我們可以根據“瘋傳六原則”來設置產品的傳播點:比如重新設計產品的外觀,加入“誘因”,勾起用戶對童年的回憶。比如加入“公開性”,讓產品的外觀顯得特別浮誇、極具辨識度,讓用戶拿在手裏就忍不住發朋友圈。第三,降低獲客成本,逐步加大投入。贏得媒體需要傳播的初始用戶,因此我們也需要適當投放些付費媒體,來培養傳播的種子。那付費媒體該怎麼投?這時候他大腦裏又會瞬間跳出一個關於付費媒體的背景知識:獲客成本。可以先用小額的投放預算嘗試各種渠道,然後計算它們的獲客成本,找到其中獲客成本最低的渠道,然後加大投放力度。當你有了這樣一些基於推廣的結構化知識,你就能直接調取使用,而不用再花時間梳理思考了。當別人還在抓耳撓腮、頭腦風暴的時候,你就能直接給出完整的解決方案,你對公司的價值就會大幅提升。所以,不斷積累一套套屬於自己的結構化知識,你就能更快、更好地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你就能迅速脫穎而出,實現職場躍遷。總結你在職場能否獲得成就不是由你的努力程度決定的,而是由你的能力是否滿足公司的需求,以及你的能力是否足夠稀缺決定的。因此,我們找到了實現職場躍遷的兩條路徑:第一,發現需求,你要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需求和機會;第二,變得稀缺,你要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而想要實現這兩條,你必須升級自己的認知!升級認知有兩個途徑。第一,提升自己的背景知識量。要素不重要,要素之間的關系才重要,你需要搭建一套屬於自己的結構化知識。第二,提升信息的處理能力。零碎的建議不重要,基於現狀和問題,把建議梳理成可行的方案才重要。梳理方案有兩種方式,分別是用結構化思維手動梳理、直接調用結構化知識。找方法:探究自身企業轉型變革的必經之路。內部名額,掃碼申請▼ 《職場中,什麼樣的人最容易升職?》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職場中,什麼樣的人最容易升職?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