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之城》:職場劇的完勝》 大眾日報大眾報業集團 近期熱播劇《理想之城》是十年來最好的職場劇。一家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做大做強的建築集團,如同一艘調頭緩慢的巨輪,在新的時代遇到新的大浪。激烈的風雲際會,體現於企業從上到下每個個體,而每個人也用自己的視野,給出對於職場和社會發展截然不同的理解、應對。落陷,天文星象中指一顆行星居於有利自己的旺位,而與之相對的那顆星輪轉為落陷。落陷沒有失敗那麼慘烈,卻是被動的一方。盡管名為《理想之城》,但劇集的成功,恰恰在於沒有戲劇地美化理想,提純概念。它賦予理想的成功,是一種落陷的、絕不天真的成功。孫儷扮演的女主人公蘇筱,平凡家庭奮鬥出來的建築造價師,信奉“造價表就要幹幹淨淨”,早期在職場沒少吃悶虧、頭破血流。初出茅廬少年意氣,信奉理想不奇怪,而蘇筱更“晚熟”。她是驕傲的人,除了公平競爭幹淨做人的信條,還對自己有強大自信,信奉憑能力和努力就能辦成事。而現實不會一一對應,故事也沒有為歌頌理想之境去踩低現實之蝕,它只是把建築行業從內到外所有競爭法則、法則的漏洞、潛規則,都攤開寫實。蘇筱不斷在現實面前低頭,也在低頭後第一次仔細閱讀另一種視角對勝利的定義、法則的利與弊,乃至競爭與生存的權衡。理想從未取得壓倒性勝利,甚至根本不會贏得體面。理想始終以被修理、被矯正、被降伏的失敗姿態出現,卻又能一步步以難看的姿態走向勝利。縱觀全劇,蘇筱的憋屈對於理想的失落來說恰如其分,而她的堅持是理想主義者最後的後槽牙。這場戰爭實為理想與現實的不斷磨合,沒有哪一方永遠落敗,而此消彼長中,更強悍的成長已然到來。《理想之城》最驚豔的,是職場的全面視角,這幾乎是國產職場劇第一次達到這個力度和深度。許多職場劇過於“主角化”,人們很輕易地隨著主角的遭遇、感受去愛恨臧否。而生活是複雜的,職場更是,全劇第一次在職場所有鏈條上,展示了所有人的思想與邏輯,情感和動機。每個人在整個集團所處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視角、看到的視野也完全不同。當所有視野交織在一起,就是顯微鏡與望遠鏡雙重加持的三維立體畫面。於和偉飾演的董事長,是全劇站在最高點的人。他帶領八大金剛在20世紀90年代挖到第一桶金,而當集團成為巨輪,他也第一個感受到風口浪尖撲來的淩厲風險,在別人沉醉於小團體的時候,第一個痛下改革決心。分公司經理的委屈憤懣更可理解,他們是“塊塊”,遠離董事長,被集團內部用人、采購、資金鏈等僵化制度束手束腳,還要背負向母集團輸血的利潤任務。手下兄弟在一線風餐露宿,而董事長身邊能說上話的早換成了經濟師、人事、財務等“條條”上的新貴。銳意與失落,大河的奔湧與小河的犧牲,矛盾在各個層面聚集交織,他們時而連橫時而合縱,每個分故事背後,人的視野、對事的理解,都成為組構矛盾的鋼筋水泥。人們不再像看以往職場劇那樣去看矛盾的熱鬧,閱讀更深的,是矛盾背後各方的合理、爭鬥的必然,以及對人在職場永如桎梏的局限性。這給了故事更高級、更開闊的氛圍。即使角色是主角對立面,觀看者依然能理解他的所思所想,並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解釋。而所有矛盾,也能隨時發生在每座高聳的寫字樓。為了給蘇筱騰出主任經濟師的位子,分公司老總汪暘與昔日老友撫今追昔,上演了一場堪稱經典的杯酒釋兵權——你很難分清真情爆發與精准算計間的毫厘,因為每句話明明別有用意,卻字字肺腑,催人淚下。從上到下,多點爆發的類似矛盾,讓視線貼近了每個層面的職場人,獲得最真實感受,也跳出了職場,獲得一種宏觀上對於新陳代謝、內部生態的完整剖析。人們最終從本質上超越了對黑白、好壞的單次元判斷,也理解了什麼是“並無勝利可言”,因為前進意味著一切。《理想之城》的完勝,也是全片所有細節的超凡。看似油滑卻心中有秤的工頭,茶水間談論集團風雲的前台妹,中流擊水的奮鬥實力男……沒有人是主角打怪升級的工具人,每個人都各自光彩,充盈飽滿。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企業在時代踏浪前行,職場劇其實就是社會發展之劇,疊加了人的深層感受。在激烈競爭的上海,《理想之城》為我們塑造了職場的東周列國志,也探討著理想奮鬥與現實話語如何共生。它的開闊與真摯,讓所有人理解了所有人,而這也是戲大過角色、直指生活的勝利。最後特別值得表揚的是,孫儷終於打破了國產劇多年的陋習——女主角不管前一天多落魄,第二天無一不貼著假睫毛畫好口紅全妝醒來。她的蘇筱,一個奔波在工地,纏鬥於格子間的女造價師,頂著黑眼圈,穿著沖鋒衣,一臉不甘心的疲憊。這份真,與劇的質感如出一轍。(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文玨 報道) 《《理想之城》:職場劇的完勝》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理想之城》:職場劇的完勝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