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夏布之鄉江西新餘的雙林鎮,感受厚重的歷史,聆聽過去的故事》 樂遊開眼界伴你天下行攝影師,段長征,本地資訊創作者,旅遊領域創作者中國“夏布之鄉”的雙林鎮,位於江西新餘市分宜縣的東北部,袁河中遊,距縣城和新餘市區均為21公里,2021年8月28日,我們南昌幾位攝影愛好者驅車從南昌出發,來到這裏采風探訪。 走近這座“夏布之鄉”雙林的風情小鎮,“兩園一村兩館”(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夏布文化村、夏布文化館、夏布科普館)就設在這裏。這些厚重的文化歷史,從村中的文化館和科普館就有對夏布全面介紹。 夏布是以苧麻為原料編織而成的麻布。因用於夏季衣著,輕薄細軟,涼爽透氣,宜於制成夏裝,而故名。為我國特產,多產於江西、湖南、重慶、廣東、四川等地。 夏布的原料為苧麻,在我國栽培廣泛,歷史悠久。在我國,苧麻的種植和利用,其淵源比蠶絲更早,早在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社會的人們就已經使用麻葛類織物。由於麻類纖維強度高,韌性大,纖維長,耐腐蝕,故人們用麻布做成衣服穿用。宋代的《田園雜興》詩:“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就是對當時平民百姓真實寫照,亦是雙林鎮一項十分重要的農事。 據介紹,分宜的夏布麻紡工藝具有2600多年的悠久歷史。自唐朝始,雙林鎮夏布就成為進貢朝廷貢品,備受皇室和達官顯貴的喜愛。明末科學家宋應星明崇禎七年(1634年)任江西分宜縣學教諭時,寫下了蜚聲中外的世界科技巨著《天工開物》,其中此巨著專列兩章,就是對分宜當地種麻織布的盛況和工藝圖文並茂加以介紹說明。在現今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陳列著一匹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攜帶回宮的雙林鎮夏布,憑借“輕如蟬翼、薄如宣紙、軟如羅絹、平如水鏡”的優良質地,雙林夏布曾於1915年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夏布文化及科普館,是雙林鎮的核心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夏布從這裏走向了世界。館內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夏布織造技藝為主旋律,讓遊客充分體會到分宜縣千年的“男耕女織”文化魅力。在注重對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展示、科普的同時,更致力於向人們介紹雙林夏布的歷史與文化。 分宜夏布、景德鎮瓷器、婺源茶葉並稱江西三大特產。自隋唐以來,夏布、瓷器、茶葉均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對外貿易的重要貨物,也是如今的“一帶一路”的主要貿易貨物。由於夏布的原料苧麻纖維與棉花纖維和化學纖維不同,無法用紡織機械加工,只能靠手工進行,所以夏布制作手工技藝被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在此前新餘市渝水區水北鎮胡家山墓葬出土的文物中,考古工作人員在墓中發掘出500年前夏布裙、對襟衫等,引起世人的關注。這些明朝嘉靖年間的夏布衣服,質地優良、做工考究,衣領和衣袖還有蠟染的圖案。據專家考證,這件夏布衣服的出產地就在江西分宜,這說明當時分宜已經廣泛地采用夏布制衣了,分宜縣不愧為是“中國夏布之鄉”。 如今,江西新餘市分宜縣已逐步形成了苧麻種植、脫膠、紡線、紡紗、織布、家紡品、服裝加工等比較完整的麻紡產業鏈,並繁衍出國家非遺夏布繡等文化產品,展現出夏布的獨特魅力,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僅雙林鎮就有5100餘戶夏布生產專業戶,全鎮80%農戶從事夏布產業,種植苧麻1萬餘畝,年產苧麻近80萬公斤,夏布42萬匹,年銷售額達6600萬元,創匯480萬美元,雙林夏布出口韓國、日本、東南亞及香港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深受當地的廣泛好評,成為我國有名的特產。 夏末初秋的雙林湖畔,微風吹人醉。漫步雙林,感受這座“中國夏布之鄉”千年古鎮,有種在超凡脫俗中返璞歸真感慨。古樸的建築,樸素的村民,斑駁的青石路,厚重的歷史文化,無不讓遊客有一種穿越時空漫步在歷史長廊裏的感覺。(圖片均由南昌市知名攝影師蔡九亮拍攝) 《探訪夏布之鄉江西新餘的雙林鎮,感受厚重的歷史,聆聽過去的故事》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探訪夏布之鄉江西新餘的雙林鎮,感受厚重的歷史,聆聽過去的故事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