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英雄回家過節,但並不能和家人團聚,他們還面臨哪些挑戰?》 前沿奇異觀察家今天是中秋節,是除了春節之外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闔家團圓的日子。連遠在外太空的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也結束了90天的太空生活,順利返回地球。 不過,航天員們暫時還不能和家人團聚,他們回到地球後,還需要隔離14天,目前正在隔離期。為啥要隔離呢?航天員“總教頭”黃偉芬說:倒不是說怕航天員把太空病毒帶回來,太空艙內的環境是安全的;而是因為,太空生活會降低航天員的免疫力,隔離是為了保護航天員的健康,避免他們接觸到外界病菌。太空生活為什麼會降低免疫力呢?我們不要以為航天員回到地球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他們還面臨一系列嚴峻的挑戰,需要經過專門訓練,才能重新適應地球上的生活。首先是身體狀況。中國古人相信“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天上的神仙會比地上的人老得慢;然而,真實的情況是反過來的,航天員在太空中,身體的衰老速度會比在地球上快很多。來看一組數據:航天員在太空中待10天,身體會失去20%的肌肉;待1個月,身體會流失1.5%的骨質,相當於老年人在一年中流失的骨質;待半年,動脈硬化的程度相當於在地球上的10~20年,受到的輻射相當於地球上的60年。 這就是為什麼三位航天員出艙時必須由專人協助,並且必須坐著。這絕對不是小題大做,而是航天員確實面臨走路摔倒,甚至骨折的風險。據專家介紹,在14天的隔離期之後,航天員還需要度過一個月的醫學療養期和3個月的恢複療養期,各項生理指數才能慢慢恢複到出發前的水平。第二,除了身體上的不適應,航天員還面臨生活習慣的調整。比如,在失重環境下,航天員可能習慣了隨手把餐具或者筆記本電腦放在自己前方的空氣中,回到地球之後,可能得一連摔壞好幾樣東西才能改過來。還有,航天員不能再輕輕一跳就躍過房間,而是每邁開一步都覺得吃力無比,整個人搖搖晃晃,臀大肌還有一種被撕扯的感覺。有航天員說,那種感覺,就好像經歷了一場“漫長的宿醉”,大腦供氧不足,渾身酸軟無力,雙腿好似灌鉛。這些,都需要航天員花好幾個星期來適應調整。 除了身體狀況和生活習慣,航天員還要面臨第三個挑戰,就是心理狀態的調整。很多航天員回到地球之後,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的威脅。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航天員的生活節律在太空中被打亂了。空間站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航天員每天會看見16次日出和日落,也就是說,空間站中的一晝夜是地球上的1/16。這種頻繁的光照變化,會直接影響到人類各種激素的分泌,比如褪黑素等,造成失眠、情緒失控,甚至誘發抑鬱症等精神類疾病。 此外,當航天員從廣袤無垠的太空回到擁擠嘈雜的地球,也需要一段逐漸適應環境的過程。“你的身體回家了,但實際上你的記憶、精神和你對時空的理解,很有可能都還在九霄雲外的太空飛船上。 《航天英雄回家過節,但並不能和家人團聚,他們還面臨哪些挑戰?》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航天英雄回家過節,但並不能和家人團聚,他們還面臨哪些挑戰?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