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莫!教育圈的瓜比娛樂圈還精彩喲》 酷扯兒《酷扯兒》官方帳號「來源: |魯智深闖海澱 ID:andrew-haidian」 文/P姐公眾號/魯智深闖海澱ladies and 鄉親們,今天是我最喜歡的環節之一:P姐吃瓜局,它又開始了!這次是什麼瓜呢?走在互聯網尖端的老母親大概都有所耳聞了:上海某西校,一個浦東的優秀公辦中學,掐吧起來了!事情是這樣的。。。先是有家長舉報到了教委,說學校組織月考、階梯班,這不對勁啊!不都雙減了麼!你們怎麼還能搞這些?!其中一位家長寫下了一篇義憤填膺的信,雖然全文的感歎號並不多,但我讀的過程中,已經自動代入了馬景濤咆哮,結尾一句:“為何爸爸(媽媽)眼裏常含淚水,因為對你愛得深沉!”,將全文升華到“都是因為愛”的高度。 向下滑動查看這文章一出,熱鬧了!支持的,反對的,場面一度沸騰。這時候,持反對態度的另一位家長按捺不住內心噴湧的文采了,回複了一篇聲討文,主旨就是:“你扯淡!你是不是閑得慌!以你為恥!” 向下滑動查看對立面一出,話題熱度更高了。後來,我聽說,憤怒的孩子也拿起了筆,激情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向下滑動查看這三篇長文我都看了,如果孩子的文章是真實的,吃瓜P姐的感受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灘上啊!跟娃的這篇文相比,兩位家長充滿個人情緒的“馬景濤”之作,瞬間被秒成了渣渣!來,周末的晚上,P姐就來帶你看看這第三篇人間清醒的精彩發言。ps:純屬吃瓜,僅代表個人觀點。這篇傳說中娃的文章分成了三個層次。不得不說,在這一點上他首先就贏了,兩位家長的文看過之後有種想到哪說到哪,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感覺,而娃的這篇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這也是提醒我們這些成年人,教育娃的時候,別老自由發揮的碎碎念,娃聽了半天,抓不到主旨,力度瞬間衰減到啥也沒說的程度。好了,再回到這篇文章。第一個層次:回應”學校設立階梯班,並將它與中考聯系,說學校打破了公平競爭環境。“文章上來就把自己的主要觀點亮出來:“學習是我們學生的固有責任,與國家政策無關,與校長政績無關,更不應該把它和學校的高下、教學的目的聯系起來。設立階梯班的初中,並不是追求頂尖,而是向學有餘力的同學,提供更深層次的教學。”有沒有眼前一亮,瞬間覺得“太靠譜”了的感覺?!尤其看到第一句話:“學習是我們學生的固有責任”,老母親簡直是熱淚盈眶,這不就是雞娃老母追求的最終結果麼?之後,他又分成幾個小點展開,加強自己的論點。他說:“知識不在於量,而在於質”。很多家長把對階梯班怨恨的矛頭對准了:多教了多少道題,多做了多少張卷子。可這部分家長忽略的事實是,如果一道題,一張卷子都沒吃透,再給你多教多少題都是漿糊裏面和漿糊,不會對成績有實質上的幫助。“量”,好比較,大家也容易上頭追求。可我也一直在提醒姐妹們,包括我自己:學習是堆量的事兒麼,更核心的是把知識真的學會了,能用起來。他又說:“學校在提高的同時,也對於相對落後的同學,設立了細致的輔導課程。”並列舉了很多證據。雖然沒有馬景濤的情緒,但卻更加擲地有聲,暗示的是:家長啊,你總是只能看到你想看到的部分。你對階梯班有意見,你的眼裏就只有學校對階梯班的大力傾斜。可是,學校對落後同學也付出了很多啊,你咋看不到呢?不滿是可以的,但要建立在“知全貌,不偏頗”的基礎上啊。他還說:“學校設立階梯班,讓學有餘力的同學拓展了學習的空間。沒錯,但所謂學有餘力,是自身足夠努力的結果。”這點就更紮心了,透過現象點出本質。繼續借用文裏的話:“天賦異稟的人少之又少,每個人都是一顆種子,都有開花的可能。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功成名就的人,都曾經歷過寒窗苦讀的沉默時光,經歷過付出努力,卻得不到結果的日子,我們把它稱作紮根。”真的,我讀完這段都忍不住沉思了一番,暗自想:安德魯要在這個年齡能說出這樣的話,老母親我才真的要“常含淚水,愛得深沉”呢!接下來是第二個層次:回應“學校獨斷和不誠實,未能按照國家要求的政策辦學。”開篇也是重拳出擊的主旨:“學生是教育的接受者,我們應該成為教育導向的重要參考部分。”說的很委婉,但相當有力度,言下之意就是:“家長啊,你天天說你覺得,可是,學習的是學生,天天在學校的也是學生,我不要你覺得,你們該聽聽我覺得啊。”下面又是幾個小點的展開,並層層遞進,讓人忍不住小雞啄米似的點頭。他說:“雙減後,學生清晰的感受到,學校的確減少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並列出了學校的一系列具體舉措,佐證這項事實。一個論點,N個論據支撐,一看就是經過作文訓練的。他又說:“這位家長聲稱學校落實的不徹底,用意是什麼呢?凡是講究適度,過重的負擔應該去除,該有的檢驗標准還需存在。”一句就正中症結所在:度。有些成年人總是非黑即白。雙減前,拼命雞啊!學啊!沖啊!雙減後,躺平,全都躺平!誰不躺平誰就是罪過!想必這些成年人也沒想明白:這是為自己而學習呢,還是為國家政策而學習呢?他還說:“整個社會的選拔就是一場場考試,我們必須學會面對競爭,就好比士兵在上戰場之前要訓練,沒有經過訓練,直接奔赴戰場,這對我們才是毀滅性的打擊吧!”這段表露了自己的心裏話和困惑。沒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向往一片桃花源,人人公平,沒有高下之分,有酒有肉有詩有遠方。可是,從有地球開始就有競爭了呀,把孩子一直保護在桃花源裏,結果小船一劃出去,就是硝煙四射的戰場,這真的是好事麼?最後他說:“雙減的本質,不是取消學習。”短短一句話,道破天機,清醒並篤定。有多少人在雙減後,長籲一口氣:“終於輕松了!終於解脫了!啥也不用管了!”,可是,雙減是讓把不必要的課外負擔減掉,正常的學習,該學還是得學啊!雙減,絕不是偷懶的借口啊。這篇全文的基調都相對冷靜,只在最後一個層次很簡短的說出了自己的憤怒。他說舉報的家長:“事事以自己的孩子為中心,全然不顧他人。這種行為,不是一位明智的家長,一位明理的長輩所能做出的。”總之,我看完這篇全文,是拍手叫好的。而這場混戰核心討論的是:分層式教育和混合式教育。P姐我恰好經歷過這兩種不同的教育,來簡單跟大家聊聊自己的感受。當然,這都是十幾二十年前的事了,所以,我也只能代表十幾二十年前的自己來說這些感受。初中的時候,我們是混合式教育,簡單說就是不按成績分班。我們的班主任是個想法賊多的人,那時候就搞了個“互幫互助”的活動:一個成績比較好的和一個成績不太好的坐同桌。我當時那個同桌呢,是個一身文藝細菌的人,歌唱的好,樂器也彈得好,但對學習嘛,就不太感冒。每當考試前,老師給自由背題的時間,就會出現非常神奇的一幕:我rap般的背歷史,他在旁邊說相聲,看誰先把誰帶跑偏。。。要是那時候有抖音,沒准能火,場面相當的不可描述。。。後來,被他鬧騰的我成績下降,我媽就出動了,跟老師溝通把我倆座位調開了。是不是覺得混合式教育就是會有這樣的弊端,別急,我還沒說我最後的感受。到了高中,我們就有了分層式教育,全校前50名,組成“奧班”,實行流動式。剛進去的時候,我成績還是前面的,但後來,逐漸沉迷帥哥電視劇和小說,成績就一直中等甚至偏下。看著拔尖的同學每天心無旁騖、埋頭苦學,可自己又無法進入那樣的狀態,壓力很大,而最終的高考成績也不那麼理想。所以,我對分層式教育和混合式教育的感觸到底是什麼呢?第一,學習分層這件事跟班級分不分層關系不大不管班級分不分層,一個班級裏的成績一定是有分層的。成績好的,學有餘力的,就算老師不加碼,也會給自己加碼。是的,我們那時候,成績好的,都是自主性很強的,不用家長盯。而成績不好的,就算老師給你加碼,你也消化不下,反而徒增煩惱,容易囫圇吞棗,最後基礎也不牢,拔高的也不會。第二,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所謂“拔尖班”這是從我個人的感受上說的,其實也是“雞頭”“鳳尾”的選擇。成績最最好的學生,不管在哪個班都是最尖端上的,影響不大。但對於那時候的我,處在鳳尾,不但沒被激發出向上的動力,反而有點得過且過,被壓制的使不上勁。本來去了“奧班”,應該發揮出1+1>2的效果,但實際確是1+1<2了。後來,我也總在想,如果當時換個班,結果會不會更好,但這都無從得知了。第三,多年後回頭看,我更喜歡混合式教育高中的同學,我們有個小團體,都是當時不夠潛心學習,過於活躍的。我們畢業後總是會感慨:“人家班怎麼感情那麼好,我們班連個聚會都不搞。”當時“奧班”的大多數人都沉浸在學習中,彼此的溝通自然就少了,感情也就沒那麼深厚,很多不愛說話的人幾乎一點印象都留不下了 。反而是初中時的混合式,有大把多姿多彩的人格,稀奇古怪的事情,也在無形中給我的整個人增添了不少元素。再回到那個奇葩同桌,到底是壞事還是好事呢?到了社會,我們也會遇到誘惑和打擾,學會抵禦和解決他們,保持自我,本身就是人生的大功課啊。所以,在我的感受中,混合式是更有生命力,更多元化的,畢竟長大後的我們,都不再以成績論勝負了。一下子就說多了,還是那句話,這些觀點只是我自身經歷帶給我的小小感悟。關於這次混戰,分層式還是混合式,姐妹們都站在哪裏?有什麼想法?有什麼經歷?不妨來評論區聊聊天吧~ps:北京大降溫,大家注意保暖哇!周末愉快!——END—— 《哦莫!教育圈的瓜比娛樂圈還精彩喲》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哦莫!教育圈的瓜比娛樂圈還精彩喲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