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如史冊:上承儒家先賢之智慧,下啟時代文化之變革》 念雲時23:25按照絕對性與相對性劃分,地理位置可分為絕對地理位置和相對地理位置。前者亦稱“數理地理位置”,是以地球為參考系建立的三維空間坐標系統,以經緯度、海拔等數值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且該位置是唯一。據需要主觀地選擇參照物、建立參考系,地理事物的位置隨參照物的改變而受其影響。歷史上的蘭州地區文廟不但經歷了興衰、布局的變遷,隨著歷史的發展,其絕對位置、相對位置以及功能,也發生了不少變遷。 蘭州地區文廟的位置與功能變遷一 文廟的絕對位置變遷歷史上,蘭州地區的河州文廟、平番縣文廟與皋蘭縣文廟因戰爭破壞、城市建設等因素影響,經歷過一次或數次位置遷移。伴隨著位置變遷,文廟與城市內的政治核心區、文化中心、商業中心等重要區域的位置關系和距離也相應發生改變,這種變化也是影響文廟發展的重要因素。1. 河州文廟文廟在內的祠廟寺觀也未能幸免,州城北部受到重創。兵燹後至民國時期,盡管州署(民國為縣署)原地重建,卻難以改變北城之頹勢。盡管明清時期該文廟經歷了數次遷移,但是其位置基本穩定在城內的北大街-中大街以東、東大街以北的區域,即當時縣城內的東北部。明代的衛署與茶馬司,清代的縣署、糧倉、總兵宅邸、營房等重要機構或住宅,集中分布在此,符合傳統社會中,文廟普遍設立於城市內重要位置的情況。上述範圍相當於現在的民主街、解放街、新倉巷-人民街、永登縣第七中學四者圍合而成的區域。該區域以縣委、縣政府為中心,匯聚了諸多政府行政部門。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以後的文廟舊址即為今永登縣城關小學,是蘭州市示範性小學,同樣位於上述區域內。其周圍商場、銀行及行政機構林立,較為繁華。2. 皋蘭縣文廟與河州文廟、平番縣文廟不同,皋蘭縣文廟的位置一直相對固定,在其早期發展階段,並沒有發生過大的遷移。其位於蘭州內城的幾何中心附近,北與布政司僅隔一街,南臨按察司與蘭州府署,東距總督署的路程為 150 米,較府文廟而言,更接近政治中心。優越的地理位置有利於皋蘭縣文廟獲得督撫官員們的重視:縣文廟以清代名將張勇(封侯爵)府邸為基礎,由甘肅巡撫元展成親創,區別於大多州縣一級文廟創自知州、知縣之例。盡管朝廷規定,地方官員有適時維修廟學之責,但是,封疆大吏參與縣級文廟修繕的事例並不多見。進入當代以後,在城市化加速發展的背景下,為調解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用地緊張的矛盾,2002年,當地將皋蘭縣文廟由延壽巷整體遷移至九州台南麓。相較所述文廟,這一遷移變動較大,上述文廟的位置變化皆在城市內部,而皋蘭縣文廟直接被遷至城外,且遠離市中心。這些古建築共同構成了一條絢麗的“蘭州文化遺產帶”,也是主城區內除南北兩山外,古建築分布最密集的區域。1988 年至 2002 年,天齊廟、莊嚴寺與皋蘭縣文廟先後被剝離出來,遷往南北兩山,其故址被改為報社、商場和商業寫字樓等。至此,“文化遺產帶”的完整性被打破,歷史文化氛圍逐漸暗淡,加之缺乏宣傳等原因,如今不少 90 年代以後出生的市民認為蘭州除了南北兩山外,再無古建築。 二 文廟的相對位置變遷在中國古代城市內,皇宮或高級別的公署一般處在城市交通要道附近,其周圍往往匯集了較為密集的或大型的商業點,以及倉儲、祭祀、教育等重要的城市功能,屬於城市的“核心區”;距離核心區越遠的區域,受到的影響越小,社會資源相對匱乏,屬於“邊緣區”。在傳統城市中,文廟多建於公署附近。在蘭州地區,部分文廟即使其自身未發生位置遷移,但是隨著城市變遷、城市核心區的變化,文廟的相對位置隨之改變。1、蘭州府文廟盡管蘭州府文廟未發生絕對位置變遷,但是,隨著周邊環境的變遷,文廟與其位置關系也產生了變化。元代以來,蘭州府文廟始終位於城內重要位置,尤其是清康熙後,蘭州躍升為省城,成為甘肅的核心區,此後蘭州文廟地位亦隨之升高,成為府文廟。明清時期,蘭州府文廟所在的城東南片區是當地教育資源的主要集聚地,片區內匯聚了提學署、皇華館等教育行政相關機構,清末新政後,高等小學堂、師範學堂、醫務學堂等新式學校也選址於此。由於教育環境優越,府文廟一帶人才輩出。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城市規劃的調整,蘭州逐漸形成了蘭州大學-中科院蘭州分院片區和安寧片區兩大集高等教育、學術科研、知名中學為一體的科教高地,府文廟所在的蘭州二中周邊不再作為教育核心區,而是被打造為商業圈和中央商務區,但是,其與政治核心區——省政府的位置關系並未改變,因而能夠受到足夠的重視,這也是蘭州二中成為省級示範性高中的客觀條件之一。2.金縣文廟與狄道州文廟明代及其以前的金縣(州)城池圖和臨洮府城圖難以尋覓,但是,依據相關文獻記載,金縣文廟與狄道州文廟的地理位置,自始建以來未發生過遷移。在府域內,金縣縣城至蘭州府城的直線距離約 35 千米,是距離府城最近的州縣。這種位置關系使金縣文廟的布局和室內陳設容易受到府文廟影響。明代臨洮府文廟靠近狄道縣署與察院,處於府城內公署和糧倉較為集中的東北片區;清代狄道縣署址改為臨洮營都司署,察院不變,盡管臨洮府文廟降為州文廟,但其位置沒變,仍位居州城核心區附近。1949 年後,臨洮縣(原狄道州)成為省會蘭州的衛星城市,兩地聯系日益緊密,加之縣城東西兩側為山體,發展受限,故而臨洮縣城逐漸向北部拓展,靠近蘭州。因此,以政府機關、博物館、圖書館、客運站、甘肅農業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等為代表的行政、文化、交通、高等教育要素,逐漸從老城區遷出,集中於縣城北部,成為今臨洮縣新的核心區;而以臨洮文廟、省級重點中學、知名商業街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基礎教育、商業場所,多分布於縣城南部的原狄道州城牆範圍內。 蘭州地區文廟變遷的原因辛亥革命以後,儒學地位逐步下降,加之戰爭破壞、人為拆毀、城市建設等原因,文廟不複往昔之盛。受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影響,蘭州地區現存 3 處文廟,與明清時期文教相對發達的安慶、武昌、蘇州等地區相比,文廟存量較多、保存相對完好。一 早期興盛的原因蘭州地區的文廟,最早創於北宋,最晚始於清。在國家層面,宋代至清代的統治者普遍尊尚孔子、推崇儒學教育,有效地促進了文廟發展,文廟的數量和分布範圍逐漸擴大,相關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在地方層面,地方官員及士紳普遍重視文教,熱衷於修繕維護文廟,並願意為其捐資添力。總體而言,從北宋至清中葉,多方面的原因綜合導致了蘭州地區文廟的興盛與發達。1. 儒學地位的強化秦朝之後,儒家思想經過董仲舒的改造,更加符合統治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與社會穩定,故而被漢武帝立為官方正統思想,奠定了此後近兩千年中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基調。宋代學者在儒家思想的基礎上發展出理學。為使儒學思想達到教化民眾的效果,進而維護統治秩序,統治階級一般會通過興建文廟、科舉考試、躬親祭祀等具體方式宣揚和推崇儒學、樹立信仰。2. 地方官員的重視地方官員興建或修葺文廟的動機,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國家律法、官員職責與政績考核、崇儒信仰。清代以前,國家法典關於地方文廟修繕問題的表述較模糊,僅告知地方官員有興學之責。清代的文廟制度,在前人的基礎上有了較大完善。在科舉制度下,地方官員普遍飽讀儒家經典,深受其文化熏陶,逐漸形成一套儒學信仰或道德准則。在此後為官任職的過程中,這種信仰或准則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施政理念。儒家先師孔子曾親辦學校,杏壇講學。 二 後期衰落的原因鴉片戰爭後,西方先進的工業化與民主化浪潮飄洋過海而來,拍打在這個東方古國的海岸線上,而後又逐漸向內陸氤氳擴散。面對這場“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挑戰,傳統儒家學說顯得蒼白無力,其自身的局限性也日漸突顯。在這一背景下,與儒學興衰休戚相關的文廟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1. 儒學地位的弱化盡管這種弊端被顧炎武、黃宗羲等思想家抨擊,但由於統治者大力提倡儒學,因而未衰落。鴉片戰爭後,儒學的正統地位開始動搖,清末新政後,其權威性已然江河日下,不複往昔。文廟常與官辦學校融為一體,是儒家教育與文化的載體,也是封建王朝文化專制下的產物。因此,其興衰存廢與儒學的地位休戚相關。清政府於 1904年頒布“癸卯學制”後,文廟的地位岌岌可危。盡管在“癸卯學制”下,初等和中等學堂仍開設讀經講經課程,但儒家經典已不再是一家獨大,地理、算術、體操等新型課程亦占有相當的比重。2. 戰爭破壞獨特的軍事環境導致蘭州地區自古多戰事,北宋以來較大的戰爭事件就多達 60 次左右。除元代較穩定外,其他朝代皆有諸多戰爭記載;交戰雙方以中原王朝與西北各部族為主,兼有各部族之間的鬥爭。相較而言,國內大部分文廟並未經歷如此頻繁的戰爭。在明清時期,黃河與淮河流域的開封府文廟、太原府文廟、徐州(府)文廟和泗州文廟等被破壞的重要原因是水災。東南、華南地區的台州府文廟、高州府文廟、漳州府文廟、長泰縣文廟、定安縣文廟等亦常面臨洪水或台風侵襲;東北地區的奉天府文廟、吉林文廟與長春文廟等基本未遭兵燹,以自然損毀為主;西南地區的成都府文廟、重慶府文廟和雲南府文廟,除明末曾毀於戰火外,大部分時間未罹兵戈。 《文廟如史冊:上承儒家先賢之智慧,下啟時代文化之變革》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文廟如史冊:上承儒家先賢之智慧,下啟時代文化之變革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