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重疊,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更嚴重的危機》 人民資訊發布時間: 2021-12-08 17:04人民網人民科技官方帳號「本文來源:科技導報」近日,《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2021年報告發布,報告中的44個指標均揭示了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構成的影響,並進一步強調了全球各國行動遲緩、不一致對健康造成的影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氣候變化帶來了相互疊加的危機,需要共同應對,從而為全社會實現三贏:更好的公共衛生條件、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以及對環境的保護和改善。本文剖析了2020年的報告在追蹤了5大領域43個指標的年度變化得出的結論。相比於2020年,2021年有了哪些新的發現?面對氣候變化,人類應如何共同應對?2009年,《柳葉刀》組建的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委員會提出,如果任由溫室氣體排放和全球溫度上升,氣候變化可能會成為21世紀全球人群健康的主要威脅之一。另一方面,發表在《柳葉刀》上的綜述性研究報告也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可能是21世紀最大的全球健康機遇。為應對這一危機並將挑戰轉化為機遇,倫敦大學學院和清華大學聯合全球30餘家頂尖學術機構於2016年共同成立了“柳葉刀倒計時:追蹤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進展”項目,並共同合作撰寫了《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重大報告(下文簡稱“全球報告”)。該項目旨在建立獨立的全球監測系統,追蹤氣候變化對人群健康的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人群健康效益,並且根據一系列指標追蹤的結果開展公眾宣傳,提出政策建議。在這一方針指導下,柳葉刀倒計時報告直接指導歐盟制定了相關的適應政策,並促成德國衛生部門成立了聚焦氣候變化健康影響的特別部門。“柳葉刀倒計時”的第1份報告發表於2016年,提出了其指標框架,並呼籲開展進一步的研究。自此,“柳葉刀倒計時”每年都會追蹤其指標,並將其年度報告發表在《柳葉刀》上。為不斷改進指標,現有指標的計算方法、數據、時空範圍都會動態更新,同時也會設立新的指標,以進一步涵蓋健康與氣候變化之間的聯系。 依托於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於2020年4月在北京正式成立。2020年12月,《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中國報告》(下文簡稱“中國報告”)與全球報告同時發布。該報告發表在《柳葉刀-公共衛生》上,旨在為推動中國的低碳發展和健康中國建設提供科學支持和政策建議。 2020年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報告2020年度報告的關鍵結論01任何國家都無法避免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世界各地的人們正在面臨日益嚴重的高溫、糧食安全和水安全等問題以及傳染病傳播模式改變的風險。如不積極采取行動,氣候變化健康影響對人們生活和生命的威脅將日益加重,並擊潰我們賴以生存的醫療衛生系統。02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氣候變化健康影響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重疊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更嚴重的危機,需要共同應對以降低其影響。2020年全球多地發生了嚴重的森林火災、暴雨洪水等極端氣象災害,由於和新冠肺炎疫情在時空上的重疊,導致兩者的應對都更加困難。簡單應對單一危機的時代可能已經過去,要學會應對複合危機這個新常態。03共同應對複合的危機可以帶來三贏局面:更好的公共衛生服務、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以及對環境的保護和改善。除非新冠肺炎疫情後的全球經濟複蘇措施與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相一致,否則將無法實現控制全球溫升1.5℃的目標,在短期和長期內都將對全球78億人的健康產生損害。另一方面,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可以帶來更清潔的空氣、更健康的飲食、更宜居的城市,是保護人群健康的重要途徑。不斷惡化的氣候變化健康影響氣候變化帶來的健康影響正日趨嚴重。《巴黎協定》將全球升溫目標定為控制在2℃以內,但全球CO2排放量仍在持續增長,全球平均溫度也在不斷上升,2015-2019年甚至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2020年全球報告中涉及的氣候變化影響、暴露和脆弱性相關的指標全部都在惡化,甚至存在加速惡化的趨勢;其中一些之前有所減少的指標也出現了逆轉。在2021年的報告中,也呈現了類似的趨勢。高溫由於溫度不斷升高,與基准時期相比,2019年全球65歲以上的熱浪脆弱人群增加了4.75億,相應的熱浪暴露天數增加了29億天;2020年創紀錄的氣溫導致65歲以上的人群暴露於熱浪的天數增加了31億人·天。不斷增加的熱暴露也導致了熱相關疾病發病和死亡的增加。在過去20年裏,全球65歲以上老年人的熱相關死亡人數增加了53.7%,在2018年達到了29.6萬人。過去20年來,中國熱浪相關的死亡人數上升了4倍,在2019年達到了2.68萬人。 與基准時期(1986-2005年)相比,暴露於熱浪的人-日變化 來源:the Lancet高溫還會影響勞動生產力,減少勞動人口的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特別會對農業、建築業等戶外工作產生較大的影響。2019年,全球由於高溫導致的潛在勞動時間損失超過了3020億h;在2020年因高溫而損失的2950億h的潛在工作時間中,人類發展指數(HDI)處於中低水平國家的農民幾乎占了一半。在中國,2017年的戶外工作者的高溫相關潛在勞動生產力損失的經濟成本約占中國總GDP的約1.14%。 1990-2020年間,不同產業由高溫導致的潛在勞動力損失 來源:the Lancet空調在近年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應用於人們的生活和生產過程中,但全球空調存量的持續上升在為預防熱相關疾病提供保護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氣候變化、空氣汙染、電力峰值需求和城市熱島等問題,仍需開發更多高效降低高溫健康風險的適應方式。增加城市綠化是減少人口熱暴露的重要措施,同時還具有淨化空氣、吸收貯存CO2、提高生活舒適度和滿意度等作用。然而報告通過對衛星遙感數據反演得到的2019年城市綠化水平的分析發現,全球468個城市中,僅有42個城市的綠化水平非常高(僅包括5個首都城市),同時有49個城市(包括21個首都城市)的城市綠化水平非常低。氣象災害由於氣候變化,1990-2020年,全球氣象災害發生次數呈顯著增加趨勢。2018年,全球受過度幹旱影響的陸地面積是基准時期的2倍多,而2020年的任一月份,全球都有高達19%的陸地表面受極端幹旱影響;中國2000-2019年的幹旱次數則有輕微增加的趨勢。1990年以來,非洲、亞洲和美洲的洪水和風暴災害數量出現了顯著的長期上升趨勢;2000-2019年中國洪澇災害數量顯著增加,此外強台風和超級台風的頻次明顯增加,熱帶低氣壓和熱帶風暴的頻次明顯減少。與2001-2004年相比,2017-2020年,全球近60%的國家暴露於野火的天數都有所增加;2001-2020年,中國野火風險呈降低趨勢,但野火暴露度有所增加。此外,2020年報告中,預計2100年平均海平面上升1~5 m將會導致全球1.45~5.65億人暴露於海平面上升的風險並受到其嚴重影響。與上述情況呼應,全球被調查的城市中有67%都預期氣候變化將嚴重損害其公共衛生資產和設施。間接影響氣候變化還會對人群健康產生一系列間接影響。氣溫上升和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增加會影響世界糧食安全,而由於水熱條件的變化,許多傳染病傳播的適宜性隨著氣候變化正在不斷增強、傳播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中國面臨的氣候變化健康風險正在不斷增加全球能源和交通行業的碳減排成效及其健康影響盡管情況一直在惡化,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仍明顯不足,各國所做出的努力遠未達到《巴黎協定》中的承諾。能源系統1990年以來,全球能源系統的碳強度幾乎沒有變化,同期的煤炭使用量則增長了74%。2016-2018年,煤炭使用量上升了1.7%,增長主要來自於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2020年全球新增煤炭產能的投資下降了10%,但在中國,疫情後的複工導致2020年總煤炭消費量較2019年增加了1.28%。能源系統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0-2017年,全球的可再生能源裝機量以每年21%的速度迅速增長,並且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中國是這一改變的主要貢獻者,2017年發電裝機量的28%均為低碳電力。 中國2020年新增低碳能源投資已達到新增煤炭投資的9.5倍在交通行業,化石燃料仍占主導地位,但電動汽車的數量增長迅速。2016-2017年,全球公路運輸用電量增長了18.1%。2019年全球電動車數量達到720萬輛,中國電動汽車增幅居全球首位,從2014年開始平均每年增長60萬輛。空氣汙染多數應對氣候變化的減排措施可以帶來顯著的健康協同效應,如減少煤炭、石油的使用可以降低空氣汙染,進而減少空氣汙染帶來的疾病負擔。空氣汙染每年造成全球數百萬人早逝,其中約91%的空氣汙染死亡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由於大力推廣清潔化能源系統,2014-2019年中國城市PM2.5的年均濃度下降了28%,PM2.5相關的年均早逝人數減少了10%,然而化石燃料導致的空氣汙染問題仍不容忽視。在新冠疫情封鎖期間,中國的室外PM2.5濃度均出現了大幅度下降,但部分農村地區室內汙染嚴重。2020年,全國337個城市的PM2.5年平均濃度首次達到WHO過渡期第一階段目標值,但仍有98%的城市PM2.5暴露高於WHO舊指導值。 中國室外PM2.5濃度持續下降,但離WHO舊指導值仍有距離糧食和農業部門糧食和農業部門的情況同樣令人擔憂。糧食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總排放的20%~30%,其中大部分來自肉類和奶類牲畜。反芻家畜是其中的主要貢獻者,占全球農業排放總量的56%和牲畜排放總量的93%,但不健康飲食習慣正在全球流行,增加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帶來了大量的疾病負擔。越來越多個人、社會和政府的關注近年來媒體、公眾、科研人員以及政府對於氣候變化以及健康問題的關注度正在不斷上升,各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健康和氣候變化問題。在聯合國一般性辯論中,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正在引領這一趨勢,更貧窮和更易受氣候影響的國家更有可能提及健康影響的問題。91位國家元首在2020年的聯合國一般性辯論中建立了聯系;全球已有86個國家的衛生服務部門和氣象服務響應部門建立了聯系;至少51個國家已經制定了國家健康適應計劃;2018-2019年,全球在健康適應方面的支出增加到所有適應支出的5.3%。從2007-2019年,學術界關於氣候變化和健康的原創性研究出版物增長了9倍,這些研究成果通常會成為媒體、政府和公眾了解和討論相關問題的主要支撐和佐證。2018-2019年,全球媒體對氣候變化的討論大幅增加,其中同時討論健康和氣候變化的報道增長更快。2018-2019年,個人尋求健康和氣候變化信息的網絡搜索量增加了24%。這些轉變主要得益於過去5年越來越多衛生和氣候變化領域專業人士的持續參與和不斷努力。 中國與氣候健康議題相關的紙媒報道新冠疫情的爆發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提升了中國公眾對健康和氣候議題的關注度。2020年與氣候健康議題相關的紙媒報道相比2019年增加了1.6倍,2021年與氣候健康議題相關的百度搜索量增加了78.6%。 每10萬個氣候相關搜索中同時與健康相關的百度搜索量啟示及建議未來5年將是控制氣候變暖的關鍵時期。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巨大影響,各國都會將經濟複蘇作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要目標。新冠肺炎疫情和氣候變化問題的應對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人類必須學會應對多種危機同時出現的情況,例如疫情大流行和氣候變化這2種公共衛生危機。全球報告建議:應高度重視快速診斷和全面評估;應回顧和管理治療方案中存在的潛在副作用,以確保護理目標和患者的終生健康;應將關注點轉向次生災害預防和長期複蘇,力求使疾病的長遠影響降至最低,並防止複發。許多預防突發事件(如疫情)所采取的措施,與應對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的健康影響所需的措施是相似的。實際上,如果忽略當前和未來氣候變化的影響,目前為應對未來疫情所做的努力很有可能會被削弱。同時,除非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複蘇措施與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保持一致,否則將無法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在短期和長期內都會損害公眾的健康。本文作者:劉釗,蔡聞佳,羅勇,宮鵬作者簡介:劉釗,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清華大學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健康城市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地球系統數值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氣候變化與高溫熱浪人群健康風險;蔡聞佳,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清華大學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健康城市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地球系統數值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氣候變化經濟學、能源與氣候政策。論文全文發表於《科技導報》2021年第19期,原標題為《“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2020年度報告解讀》,本文有刪減調整,歡迎訂閱查看。 《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重疊,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更嚴重的危機》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重疊,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更嚴重的危機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